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现状,为进一步改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了2145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问卷,覆盖率达到71.4%。(1)检测实验室资质拥有率为70.9%;(2)机构平均食品理化检测项目参数为35.0项,微生物10.5项,毒理9.2项;(3)机构在册员工14.7万人,其中食品检测2.6万人,占机构在册员工总数的17.7%。食品检测人员的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分别为39.0%43.5%;大学大专学历占56.3%,中专34.2%,高中及以下7.7%;年龄以30~40岁比例最大,占37.5%;专业人员由多到少依次为理化、微生物、质量管理、毒理;(4)机构平均总固定资产值为586.1万元,平均总面积2600.9m2,平均实验室面积763.5m2;(5)常用仪器普及率较高,高端仪器匮乏,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不足。结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配置有待加强,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 标签: 食品检查 化学 物理 食品微生物学 质量控制
  • 简介:人体是一个"灵活的"有机体,它能够应对正常情况每天所遇到的挑战。人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它具有消化、吸收、调节反调节功能,能够改善运行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并能够为人体的每个细胞提供生命所需的能

  • 标签: 新陈代谢过程 反调节 INTESTINE 营养问题 OSTEOPOROSIS 健康功效
  • 简介:综述了葡萄来源的多酚类化合物(GPE)在预防癌症、炎症、神经疾患以及其它疾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葡萄来源的原花色素以及白藜芦醇类物质具有预防胃癌、乳腺癌、口腔癌、肝癌、前:立腺癌、结肠癌以及白血病等的潜力.它们的抗癌作用机制主要有六个方面:(1)调节相Ⅰ细胞色素以及相Ⅱ脱毒酶;(2)免疫调节效果;(3)抑制环状氧合酶(COX)蛋白酶激酶的活性;(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分化;(5)类雌激素效果;(6)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活性.另外,葡萄多酚类化合物还显出较好的预防炎症、神经疾患、糖尿症以及白丙障等效果,此类活性大多与它们对活性氧的清除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葡萄 葡萄酒 生理活性物质 白藜芦醇 抗癌 抗炎症
  • 简介:近年来,我国冷饮工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但大多数国冷饮企业创新产品少、生产技术设备尚不先进,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冷饮生产中冰淇淋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质量要求最高。作者拟就冰淇淋产品的质量控制产品发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对策。

  • 标签: 冷饮产品 质量控制 发展策略 中国 冷饮工业
  • 简介:为最大程度地控制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于2001年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项目建立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对2002年部分个案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在常见食物病原菌DNA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PCR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建立了鸡蛋中沙门氏菌危险性评估模型,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定量监测与危险性评估.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该研究将有效地提高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系统对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快速检测鉴定水平,为全国的系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缩小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地监控食源性疾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政府及国际食品法典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危险性评估 监控技术 中国 监测数据库 信息系统
  • 简介:实践证明,速冻加工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的控制数值,有一个良好的模式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来。而关键是对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外因产品内因的正确掌握以及如何运用好控制数据。外因内因的含义是:1)外因气温(室温)、加热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明强度、时间等。2)内因温度、酸碱度(pH值)、水的活性、色泽。下面就几个关键因素分别简述之。

  • 标签: 速冻蔬菜 生产过程 控制数据运用 质量稳定
  • 简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应用的重要发展(综述)马凤楼南京医科大学(210029)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是在1989年由美国食品微生物标准顾问委员会(NACMCE)经不断修正而标准化的。共列为7条原则。1.评估与食物种植、收获、原料与成分、...

  • 标签: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危害特征 综合评价 免疫功能低下 化学物 危险性评价
  • 简介:FIC2013秋季展在广州成功举办之后,根据全行业广大会员参展商的要求,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秋季食品添加剂配料展览会(FIC2014秋季展)将于2014年11月12日~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举行。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博览中心 展览会 秋季 国际 武汉
  • 简介:阐述了冷饮生产企业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制订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并对影响冷饮质量的各个生产工序提出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为冷饮企业进行品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冷饮企业 管理 安全制度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南京城北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南京城北1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病例信息粪便标本,对标本中肠道病毒、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进行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583份标本中,病毒检出率为31.73%(185/583),其中诺如病毒110份;病原菌检出率为2.57%(15/58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份;不同季度之间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发病高峰期;可疑食物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诺如病毒,其次为轮状病毒;病原菌感染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加强健康宣教卫生管理,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制度,提高监测水平,增强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监测 诺如病毒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特征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水分活性食品速冻倪静安张墨英(无锡轻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无锡214036)0前言水是大多数食品的主要成分,各种食品的水分含量不尽相同。以适当的数量定域定向方式存在的水,是生命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水与食品中其它成分结合的性质强度,直接影响到食品的结构...

  • 标签: 水分活性 食品 速冻技术 水存在形态 性质 结构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血尿中铅农度、血、尿铅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地域影响.方法用ICP-MS测定全血尿液消化液中锸浓度及铅同位素比值,并用CAIS方法校正基体效应.结果成人血铅尿铅的平均浓度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尿铅同位素比值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成人尿铅的同位素比值还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铅不能代替血铅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体内铅负荷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处于不同地域的人不仅血铅同位素比值不同,尿铅同位素比值亦不同;人体有可能对铅同隹素产生“分馏”作用。

  • 标签: 血液 尿△ 同位素
  • 简介:食品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埃及开始在食物中添加色素到人工合成色素的出现.食品色素的发展已经有数个世纪.本文综述了食品色素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食品色素 天然色素 功能性食品成分 发展
  • 简介:日照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调查王洛忠李文荣梁堂敏王祥旭刘峰刘燕申作江苏兆春日照市卫生防疫站(2768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

  • 标签: 卫生监督 食品卫生 食品生产 经营企业 建设项目 图纸审查
  • 简介:国内冰淇淋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冰淇淋质量,才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冰淇淋质量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对冰淇淋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冰淇淋 质量控制技术 原辅料 工艺流程 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