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nm和发射波长为430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C.I.220在12.5~4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7),3个添加浓度水平(1.5、2.5和6.0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4.4%-90.9%,定量限为1.2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适合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FWAs的快速筛选检测要求。

  • 标签: 荧光增白剂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 荧光分光光度法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安全
  • 简介:荧光性物质污染带皮鲜猪肉的调查报告郝建国吴明杰姚明海梁勇刘子胜侯振生王庆伟张杰山东省冠县卫生防疫站(252500)王宝生李宗立杨春华山东省聊城地区卫生防疫站(252000)1994年8月,有人检举个体生猪屠宰户,在猪肉上使用荧光增白剂。国内报导,在馒...

  • 标签: 荧光性物质 荧光增白剂 鲜猪肉 污染带 生猪屠宰 感官检查
  • 简介:样品中的VC用偏磷酸钠提取,经2,6—二氯靛酚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腊肉中VC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30nm测定喹喔啉荧光强度。该方法VC的检出限为0.95mg.kg-1,相对标准偏差(RSD)2.4%,回收率在87.2%~94.3%之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同时测定腊肉中VC,发现二者结果无显著差异,但荧光分光光度计法精密度高于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实验证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腊肉中VC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优点。

  • 标签: 维生素C 腊肉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花椒制品中铅和砷的测定条件(消解条件、酸浓度、硼氢化钾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NO3-H2O2(5∶2)消化体系为消化剂,优化微波消解程序对花椒样品进行微波消解;测铅用载留液为2%HCl,测砷用载留液为5%HCl,还原剂硼氢化钾浓度为10g/L,在此条件下测定铅和砷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95,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5.00%-102.00%,相对标准偏差(RSD)1.26%-3.04%,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μg/L和0.02μg/L。该检测方法方便、快捷、准确且灵敏度高,为花椒制品的铅和砷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花椒制品
  • 简介: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溶解性和稳定性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姜黄素的应用。新剂型和新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为姜黄素的改性奠定了基础,高分子材料在改善姜黄素水溶性和稳定性,调节释放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类、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聚氧乙烯类聚乳酸类、卡波姆、聚氰基丙烯酸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淀粉以及蛋白质类高分子材料在姜黄素改性中的应用,不同高分子材料在改善姜黄素性能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入改善了姜黄素的性能,拓宽了姜黄素的应用领域。

  • 标签: 姜黄素 高分子材料 改性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食品接触纸中荧光增白剂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方法当样品有不太明显的蓝色或紫色荧光时,样品中的荧光增白剂用碱性提取溶剂提取,调节提取液为酸性,纱布吸附,在波长365nm紫外灯照射下测定纱布的荧光强度。结果紫外灯照射法能定性判定样品中高含量的荧光增白剂。纱布吸附结合紫外灯照射法能定性判定样品中低含量的荧光增白剂,排除样品荧光本底或者其他荧光污染物的干扰,荧光增白剂的检出限为10mg/kg。结论该法适合定性测定食品接触纸中荧光增白剂,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 标签: 纱布吸附 紫外灯照射法 荧光增白剂 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
  • 简介:目的建立克罗诺杆菌的特异、灵敏的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克罗诺杆菌MMS基因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用25种其他常见致病菌评价反应体系的特异性,用克罗诺杆菌MMS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对重组质粒、纯菌和人工模拟污染样本进行灵敏度试验,并与FDA推荐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比较,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Ct值和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采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克罗诺杆菌MMS基因仅需40min,与25种非目标菌无交叉反应,仅对克罗诺杆菌有特异性扩增;所构建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为99.972%,对重组质粒、纯菌、人工模拟污染样品标本的灵敏度分别达10拷贝/反应、3.8和38cfu/ml;与FDA推荐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相比,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的Q值更小、△Rn值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t=-14.406,P〈0.01;△Rn:t:14.230,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能够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克罗诺杆菌MMS基因,可用于婴幼儿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快速筛查和鉴定,具有较大的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克罗诺杆菌(原阪崎肠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探针 局部大分子合成操作子 MMS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为提高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肉桂酯的效果,选用荧光假单胞脂肪酶(PFL)为生物催化剂,肉桂醇为底物,乙酸乙烯酯为酰化试剂和溶剂,研究了PFL在反应器内壁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转酯反应合成乙酸肉桂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塑料(PMMA和PET),在玻璃壁上的固定化PFL,吸附牢固,活性高。酶的固定化中,水可以明显优化PFL,但是不能稳定PFL;如果添加亲水性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CMC),则可以更好地稳定PFL。催化转酯18h,在玻璃壁上的CMC-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9%,再次使用时仍可转化83%的底物;而水-固定化PFL可转化底物98%,但再次使用时仅转化底物76%;酶粉转化底物86%,再次使用时转化底物62%。可见,在玻璃载体上的CMC-固定化PFL可更有效地催化合成乙酸肉桂酯。

  • 标签: 乙酸肉桂酯 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 酶固定化 酶活性 酶稳定性
  • 简介: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中。常规的甾醇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的缺点。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通过二次蒸馏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三个工艺参数对重相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预热温度60℃和冷凝面温度为10℃,进料速率为2mL/min以及刮膜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一、二级蒸馏的最佳蒸馏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50Pa和160℃、1Pa。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甾醇含量由原料油中的3.15%提高到了61.37%。

  • 标签: 分子蒸馏 米糠油 植物甾醇 分光光度法
  • 简介: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探讨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用于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可行性。鱼鳞经预处理后置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连续反应釜,在温度为80℃条件下可连续提取胶原蛋白,该制备工艺具有胶原蛋白随机降解率低、分子量高和节水等优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工艺,考察了蛋白与酶的比例,切向流速率、温度等操作参数,该制备工艺具有分子量均一和范围可控的优点。将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和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工艺集成制备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胶原蛋白多肽。

  • 标签: 胶原蛋白多肽 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 范围可控 分子量均一 过程集成
  • 简介:以牛乳为培养基,分别接种歧杆菌工作发酵剂、乳酸工作发酵剂,进行单一发酵,而后将其混合,以1:1的比例添加牛乳、脱脂奶粉、奶油、鲜鸡蛋、增稠剂等,经混合、老化、硬化、制得含有岐杆菌活菌的保健冰淇淋。

  • 标签: 双歧杆菌 乳酸菌 活菌 冰淇淋 保健 生产工艺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肉鸡养殖环节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山东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地区2000—2012年肉鸡养殖场分离的42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PFGE方法可分为34个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0%~100%,带型比较分散,未发现绝对优势的带型;MLST方法得到18个序列型(ST),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耐药性结果显示,42株菌均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AM)、复方新诺明(SXT)和氧氟沙星(NO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62%、92.86%和90.48%。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菌株基因呈多态性,菌株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基于表面活性剂能提高荧光强度,分散液相微萃取能提高萃取率,建立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荧光分光光度法。讨论了溶剂种类,优化了测定温度、缓冲溶液、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对过氧化苯甲酰荧光强度的影响;讨论了萃取剂、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结果表明:无水乙醇溶液,冰浴,不加缓冲液,加100μL吐温-80(2g/L),用70μL二氯甲烷做萃取剂和140μL乙腈做分散剂,超声1min对小麦粉样品进行预处理。在1cm微量比色皿中,激发波长(λex)为285nm,于发射波长(λe_m)310nm处读出荧光强度。在0.17~6.00μg/mL范围内,过氧化苯甲酰浓度与其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0.2028mg/kg。加标水平在1.29~2.55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96.9%~105.6%,RSD为5.80%~6.80%(n=3)。新建方法可用于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测定。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分散液相微萃取 荧光分光光度法 吐温-80 小麦粉
  • 简介: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150~1000;干燥气(N2)流速5arb;雾化气(N2)压力35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kV;碎裂器电压100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标签: 生物活性肽 食品感官肽 电喷雾质谱 一级结构
  • 简介:研究自然发酵及其优势菌(酵母菌)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剖析不同菌属在小米自然发酵中的改性机理及发酵对小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采用0.2g/100mL的NaOH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自然发酵及优势菌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结晶度、官能团、分子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酵母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侵蚀迹象,而自然发酵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较轻;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减少0.33%;发酵并未改变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但特征峰强度减弱,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消失;未发酵小米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10^4~5.9×10^5g/mol^-1,自然发酵分子量在2.1×10^4~5.4×10^5g/mol^-1间,酵母菌发酵后支链淀粉长链及直链淀粉比例减少而中间及短支链淀粉的比例相对增加;酵母菌发酵96h糊化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07℃,热焓值较上升0.78J·g^-1;回生值较自然发酵下降471mPa·s。自然发酵的优势菌(酵母菌)使小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糊化及老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在小米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自然发酵 酵母菌发酵 淀粉 分子结构 糊化 老化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方法,了解广西水产品监测所分离的香港海鸥菌的相关性。方法以NotⅠ限制性内切酶对2005年分离的香港海鸥菌酶切后进行脉冲电泳,用BioNumerics5.1聚类分析获得电泳图谱。结果7株香港海鸥菌分为6个分子型,其中从南宁分离的与从河池分离的2株香港海鸥菌高度同源,相似度达100%。结论PFGE可应用于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有助于发现香港海鸥菌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水鸟可能是香港海鸥菌传播环节的一种重要媒介。

  • 标签: 香港海鸥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分型 食源性病原菌 媒介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水产品中甲基汞及其他形态汞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盐酸超声提取后离心过滤,以5%乙腈4.62g/L乙酸铵-1.2g/L半胱氨酸溶液作流动相,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后无需氧化和紫外消解,直接由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甲基汞、乙基汞和无机汞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50μg/L,r〉0.9990,检出限为0.5~1.5μg/L,精密度RSD〈6%,加标回收率为78%~120%,鱼肉标准物质中甲基汞测定值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水产品中汞形态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谱法 甲基汞 形态分析 水产品 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