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针对红枣白兰地香气成分气相色谱分析的要求,比较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红枣白兰地香气成分的效果。方法:选取常用的CAR/DVB/PDMS、PDMS/DVB、PDMS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进行红枣白兰地香气成分的富集和浓缩处理,然后用气-质联用法检测香气成分。通过对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香气成分的数量、化学种类以及各类化合物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的比较,评价供试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红枣白兰地香气成分的效果。结果:红枣白兰地香气成分中,酯类、醛酮类、醇类、萜烯类是主要成分,酸类和烷烃类等是微量成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的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用DVB/CAR/PDMS萃取化合物118种,总含量较多;用PDMS萃取出119种,总含量较少;用PDMS/DVB仅萃取出88种,总含量最多。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分析表明,DVB/CAR/PDMS萃取2类酯、醇类、萜烯类和醛酮类的效果最好,萃取其他成分效果居中;PDMS萃取酸类效果最好,而萃取甲乙酯、醇类、萜烯类和醛酮类效果最差;PDMS/DVB萃取乙酯类化合物的效果最好,萃取其他酯、酸类的效果最差。结论:在供试的3种固相微萃取纤维中,DVB/CAR/PDMS是萃取富集绝大多数红枣白兰地挥发性成分的最佳纤维。

  • 标签: 红枣白兰地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萃取头
  • 简介:以酿制冰葡萄酒的主要品种——威代尔葡萄为试材,研究威代尔葡萄果实中特征性香气成分——2-苯乙醇以及合成2-苯乙醇的前体物和中间产物在成熟、后熟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并结合产地气温变化,探讨2-苯乙醇的合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葡萄中2-苯乙醇的合成途径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花后130d,即当地气温骤降后苯丙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苯乙胺含量迅速降低,2-苯乙醛含量维持在低水平浓度,而2-苯乙醇含量显著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威代尔葡萄后熟期间特征性香气成分2-苯乙醇的合成源自苯丙氨酸,其中间产物可能为苯乙胺和2-苯乙醛。2-苯乙醇的合成,含量的显著提高与产地气温的骤降有关联。

  • 标签: 威代尔 香气 2-苯乙醇 合成
  • 简介:以海芦笋为原料,探讨其在腌渍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研究内容包括不同浓度的食盐、不同维生素C加入量及添加时间、接种乳酸菌对腌渍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腌渍海芦笋的优化工艺及配方。从而能更好控制腌制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为绿色腌渍提供更好的方法。结论:1.腌溃食盐浓度越低亚硝酸盐起始值就越小,峰值出现早,峰值小;浓度越高,峰值出现晚,峰值高。实验得出10%食盐腌渍效果较好。2.在腌渍中后期加入维生素C和初期加入维生素C相比,前者能更好地控制亚硝酸盐浓度。3.接种乳酸菌腌渍比常规腌渍能更好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海芦笋 腌渍 维生素C 乳酸菌
  • 简介:本文以面包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研究了面包烘烤条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面包烘烤因素对感官品质影响大小次序为烘烤时间、下火温度、上火温度。面包烘烤最佳因素参数组合为:上火温度190℃,下火温度为180℃,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面包感官品质得分为91分。

  • 标签: 面包 温度 时间 感官品质
  • 简介:本文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对红汁乳菇发酵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在麦芽糖40.09g/L,蛋白胨3.35g/L,K2HPO41.98g/L,培养温度30.04℃时,可获得最大的红汁乳菇菌丝体产量为3.17g/L。

  • 标签: 红汁乳菇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曲面法
  • 简介:以大米为原料,以大豆、桔皮、骨粉、蛋壳、虾皮、玉米等为配料,通过一系列的混合配比,寻找最佳膨化条件,研制出既有良好的膨化效果,又能在营养成份、色泽、风味、口感方面均有较大提高的营养型膨化食品。

  • 标签: 膨化条件 配比 营养型膨化食品
  • 简介:发酵豆奶(酸豆奶)是大豆制浆后,加入少量奶粉或某些可供乳酸菌利用的糖类作为发酵促进剂,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饮料。然而,大豆化学成分中的脂肪氧化酶,能促进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的小分子醛、酮醇等挥发性物质,产生豆腥味,使人难以接受,本课题选用河北农科院培育的无腥味大豆,在加工工艺中可省去脱腥工艺。

  • 标签: 无腥大豆 酸豆奶 工艺条件 脂肪氧化酶
  • 简介:通过单因素试验、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点组合试验逐步优化桑椹色素的提取条件,最终得到桑椹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20%乙醇中含柠檬酸0.3%,频率40kHz,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5.8(W/V)。在此条件下桑椹色素的得率为6.18g/kg。本文建立了基于桑椹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8.9%。采用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取桑椹色素,其得率得到提高。

  • 标签: 响应面 桑椹色素 超声 柠檬酸
  • 简介:木聚糖酶来源广泛,目前发现的产酶菌株大部分来源于陆地,而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从福建平潭海域筛选到1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B659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同温层芽胞杆菌。对B659菌株进行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优化的产酶液体培养基是:麸皮6%,豆饼粉1%,K2HP0410mmol/L,初始pH6.0。经培养基优化的木聚糖酶活力提高了1.6倍。优化的发酵条件是:温度30℃,摇床转速230r/min,装液量25mL/250mL,接种量8%(体积分数)。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0.7倍。经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38U/mL.提高了3-4倍。发酵周期由72h缩短至30h。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为规范中泰水果贸易,确保质量安全,2004年10月29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泰王国农业与合作部关于中国水果输泰检验检疫条件的议定书》。按照议定书的要求,自2005年4月29日起,中国输往泰国的苹果、梨、柑橘、葡萄和枣等水果(以下简称水果)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标签: 中国 泰国 水果 产品质量 检验检疫
  • 简介:为优化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pH对水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利用GC-MS对大蒜水提液中的有效物质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优条件是:料液比1:3,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pH6;大蒜水浸提液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S-甲基甲烷硫代亚磺酸酯、3-乙烯基-1,2-二硫杂-4-环己烯、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二烯丙基三硫醚等。

  • 标签: 大蒜 抑菌活性 工艺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生物发光标记以其可视化,便捷,快速,灵敏,可用于活体研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本研究通过CaCl2方法将实验室构建的带有青海弧菌荧光素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中,利用酶切和核酸电泳检测荧光素酶基因的存在,利用SDS-PAGE检测荧光素酶表达的情况,然后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值6.0,癸醛体积分数1.25‰,接种量1%,IPTG浓度0.1mmol/L,装液量50mL/150mL,温度37℃条件下,重组菌的发光度最大,即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6,IPTG浓度0.08mmol/L,接种量1.2%,温度36℃时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情况最好,发光度达1262.7。本研究中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在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青海弧菌 荧光素酶 优化 生物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