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天然色素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天然色素产业已初具规模。到1998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有48个品种。又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我国食用天然色素的年产量约为2.5万吨。其中主要产品有:焦糖1.8—2万吨/年,红曲米及红曲米

  • 标签: 食用天然色素 常用食品 红曲米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使用量
  • 简介:1国际领先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食品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中华传统"养生学"指导下,作者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在国际上系统开展黑色食品研究与开发,通过20年来的科学实验与思考,首先发现在各类食物中,其自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食物,其营养因子生理活性物质相对更为丰富.

  • 标签: 生理功能 营养功能 保健功能 黑色食品
  • 简介:对香蕉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褐变香蕉皮色素稳定性比新鲜香蕉皮强,光照会加快色素分解;温度升高破坏色素的稳定性,在酸度呈中性的环境下稳定,并在具有抗氧化剂的基质中其稳定性很好.

  • 标签: 香蕉皮 色素 稳定性
  • 简介:使用乌饭树树叶(VBTL)色素对大米蛋白进行染色,对结合后的蛋白性质和二级结构进行测定,初步探讨VBTL色素对大米蛋白的染色机理。研究了色素与大米蛋白的吸附等温线,染色后大米蛋白色差、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以及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色素和大米蛋白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是其作用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乌饭树树叶 色素 大米蛋白 性质 二级结构
  • 简介:通过单因素试验、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点组合试验逐步优化桑椹色素的提取条件,最终得到桑椹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20%乙醇中含柠檬酸0.3%,频率40kHz,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5.8(W/V)。在此条件下桑椹色素的得率为6.18g/kg。本文建立了基于桑椹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8.9%。采用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取桑椹色素,其得率得到提高。

  • 标签: 响应面 桑椹色素 超声 柠檬酸
  • 简介:以印尼姜黄为原料,研究微波条件下水法提取姜黄色素,分析微波功率、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 标签: 印尼姜黄色素 微波 水提取法
  • 简介:以GA-zein-cur分散体系的纳米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及分散体系吸光度和色差的变化为指标,探讨光照、pH、温度、离子强度、防腐剂、甜味剂和贮藏时间等条件对GA-zein-cur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姜黄色素被GA-zein纳米粒子包埋后,光稳定性得到很大地提高,经过8h的阳光直射,体系中姜黄色素的保留率由原来的25.5%提升到33.9%,半衰期也增长到317.9min。分散体系经不同的pH和温度或加入蔗糖处理都对分散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GA-zein-cur分散系对0~8mmol/LNaCl和0~1g/L苯甲酸钠有一定的耐受力,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和色泽都没发生明显地变化。Fe3+与分散体系中的姜黄色素络合成红棕色沉淀,应避免分散体系与铁容器等接触。在贮藏过程中,温度、光照都加速GA-zein-cur分散体系中姜黄色素的降解,造成分散体系颜色的损失,说明GA-zein-cur分散体系应该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下保存。本研究旨在考察GAzein-cur分散体系在应用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能,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GA-zein-cur分散体系 稳定性 色差 粒径 ZETA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