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以部分脱乙酰几丁质为载体,戊二醛为偶联剂,共价法固定果胶酶(E.C.3.2.1.15),研究了果胶酶的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果胶酶的最适pH为3.5,比游离酶小0.5个单位;最适温度为50℃,比游离酶提高了10℃;其表观Km(3.67mg/mL)接近游离酶的Km(3.97mg/mL).以pH4.0、0.25%果胶溶液为底物进行柱式反应,结果表明:以1.7mL/min的流速运行26h,果胶酶活力基本无变化,操作半衰期为37d.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的山楂汁、12%的苹果汁为例进行柱式实验,粘度可分别降低66%和60%.

  • 标签: 果胶酶 共价固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脱乙酰几丁质 固定化条件 游离酶
  • 简介:出发去江油不是计划中的事情,在地震发生的头两天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江油地区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在赶往灾区的路上,以及在到达灾区之后,我们感叹于志愿者们的无私与热血,亦感叹于我们能付出的力量的薄弱。好在,我们看到救援在增加,希望仍然存在……

  • 标签: 江油市 线路 地震发生 江油地区 灾区 志愿者
  • 简介:乳酸菌胞多糖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初筛到11株产胞多糖的乳酸菌。经黏度及EPS产量测定,复筛出1株高产EPS的乳酸菌,其产量为771.97μg/mL。采用CTAB法提取该菌株基因组,测定其16S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ZJ-4(LactobacilluscaseiZJ-4)。以该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参照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设计引物。采用Touch-downPCR扩增得到大约900bp的galU序列,经TA克隆、测序,与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同源率为98%,表明克隆正确。

  • 标签: 干酪乳杆菌 胞外多糖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降落PCR
  • 简介: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黑曲霉 紫外诱变 亚硝酸钠诱变 复合诱变
  • 简介:以分离筛选、鉴定的假单胞菌为研究材料,提取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为模板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的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8℃变性10S,58℃退火1min,72℃延伸2min,35个循环,72℃复性10min。用试剂盒回收PCR产物,以PGEM—TEasyVector为载体。产生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JM109细胞中,于LB平板上进行蓝白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电泳筛选滞后质粒,EcoRⅠ酶切验证后进行测序,检测弹性蛋白酶基因在JM109Ecoli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CR扩增出1,67kh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克隆在EcoliJM109细胞中:挑取白斑提取的质粒,检测有滞后质粒,EcoRⅠ酶切检测到3.0kh的载体和1,67kb的基因片段;以滞后质粒为模板再次进行PCR扩增,扩增出1.67kb基因片段。证明该质粒为重组质粒,经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测序为1.67kh的基因片段。并在EcoliJM109细胞中表达。

  • 标签: 胞外弹性蛋白酶 基因克隆 表达
  • 简介:从青岛海藻化工厂海带浸泡液中分离得到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XCH-1)。在有氧条件下。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多糖。并且粘度很大。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该菌胞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报道。实验用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多糖为化学均一物质。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KlebsiellaoxytocaXCH-1胞多糖单糖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由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

  • 标签: KLEBSIELLA oxytoca XCH-1 胞外多糖 气相色谱
  • 简介:研究不同添加量的产EPS荞麦酸面团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自酒曲中的产胞多糖食窦魏斯氏菌T5发酵荞麦粉制成产胞多糖荞麦酸面团和不产胞多糖荞麦酸面团,比较2种酸面团的添加量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

  • 标签: 胞外多糖 老化特性 荞麦粉 添加量 面团 烘焙
  •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乳酸菌 肠道发酵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 简介:发酵基质中长链脂肪酸物质(C14-C18)是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重要营养成分。本文重点阐述源长链脂肪酸对酿酒酵母脂肪酸代谢、生长繁殖,抗逆性和产生香气化合物的影响,以及在葡萄酿酒产业的应用,以期为葡萄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脂肪酸 酿酒酵母 生长繁殖 抗逆性能 香气
  • 简介: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发现,绿茶和红酒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阻止有毒代谢物的形成,未来有望用于治疗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疾病。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患者体内特定氨基酸等无法正常代谢造成毒性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严重低下。

  • 标签: 代谢疾病 遗传性 治疗 成分 红酒 绿茶
  • 简介:据新华社华盛顿电中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叫BTG1的基因能够帮助小鼠预防脂肪肝,这为治疗脂肪肝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郭非凡教授领导完成,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信号传导》杂志上。

  • 标签: 中国科学家 脂肪肝 治疗 科学研究所 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 简介: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实验中成功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或将应用于癌症治疗、食品生产及其他生物技术领域,将极大地减少相关研究与生产的费用和时间。

  • 标签: 生鸡蛋 治疗 癌症 科学家 美国加州大学 生物技术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d,腹腔注射组连续15d;各组每隔5d测定血糖值,并于0d、15d、停药15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 标签: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高血糖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