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各种限酒政策成为白酒行业热议的话题。面对行业的巨大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变方式。近日,新食品杂志社社长汪歌先生与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先生就白酒行业话题展开探讨。李雯峰先生与白酒打交道还不到两年时间,尽管他的看法有些另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更有利于理解和反思目前白酒的状况。

  • 标签: 白酒行业 交易中心 杂志社 企业 总裁 酒业
  • 简介:抗菌肽是在多种生物体中表达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的总称。由于抗菌肽具有普通抗生素所不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抗菌肽的研究已经成了现代学术和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发现过程,对抗菌肽的结构、分类、来源、抗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标签: 抗菌肽 抗菌活性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在小麦面粉添加8种盐溶蛋白组分制作馒头,探讨各组分对馒头的比容、硬度、高径比及馒头内瓤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盐溶蛋白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蛋白组分 小麦面粉 盐溶蛋白 显微结构 馒头 品质
  • 简介:“中国经济确实要转型,但要循序渐进,克服形而上学;转型不是抽象的口号,要符合中国国情”。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苏商发展年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呼吁: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转型。

  • 标签: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辩证 博鳌亚洲论坛 形而上学 中国国情
  • 简介:通过单因素试验、部分因子试验和中心点组合试验逐步优化桑椹色素的提取条件,最终得到桑椹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20%乙醇含柠檬酸0.3%,频率40kHz,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5.8(W/V)。在此条件下桑椹色素的得率为6.18g/kg。本文建立了基于桑椹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8.9%。采用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取桑椹色素,其得率得到提高。

  • 标签: 响应面 桑椹色素 超声 柠檬酸
  • 简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品种管理 卫生部
  • 简介:利用实验室延续培养的传统酸面团酵种(简称酸种),采用冷藏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研究了酸种扩培时间、酸种添加量、冷藏发酵时间,以及种面团中小麦粉的添加量等参数对酸面团馒头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了冷藏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的最佳工艺参数:酸种扩培时间为15h,酸种添加量为40%,冷藏发酵时间为24h,种面团中小麦粉的添加量为70%。

  • 标签: 最佳工艺参数 馒头品质 发酵法 面团 冷藏 制作
  • 简介:2006年10月26日,Bischofshof啤酒厂新建的糖化车间在Dr.GerhardLudwigMüiler主教的主持下,于德国雷根斯堡正式举行了落成典礼。该糖化车间完全采用德国Neutraubling克朗斯股份公司新研制出的Steinecker技术,不仅确保了Bischofshof啤酒的特优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啤酒生产的效率和环保程度。仅蒸煮这一道工艺就在能源的年消耗量上节省了相当于20个住户使用的能耗,新鲜水的消耗和废水的生成也同样降到最低。更值得一提的是,Bischofshof啤酒厂新建的糖化车间可以每天完成12次糖化处理,每次2万升。

  • 标签: 资源利用 质量 优化 糖化车间 啤酒厂 股份公司
  • 简介:以海芦笋为原料,探讨其在腌渍过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研究内容包括不同浓度的食盐、不同维生素C加入量及添加时间、接种乳酸菌对腌渍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腌渍海芦笋的优化工艺及配方。从而能更好控制腌制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为绿色腌渍提供更好的方法。结论:1.腌溃食盐浓度越低亚硝酸盐起始值就越小,峰值出现早,峰值小;浓度越高,峰值出现晚,峰值高。实验得出10%食盐腌渍效果较好。2.在腌渍中后期加入维生素C和初期加入维生素C相比,前者能更好地控制亚硝酸盐浓度。3.接种乳酸菌腌渍比常规腌渍能更好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海芦笋 腌渍 维生素C 乳酸菌
  • 简介:油茶皂苷是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出的一种皂类,存在于油籽种子和叶的皂苷成分,其基本结构由三萜皂苷、结构糖、结构酸组成,其配基为五环三萜类结构。目前工业上对油茶皂苷的提取主要有水浸提和溶剂抽提两种方法。水浸提法溶剂成本低廉,但产品含量不高,色泽深,且能耗较高,现已基本淘汰;溶剂抽法一般采用甲醇、乙醇、正丁醇为抽提溶剂,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纯度,

  • 标签: 油茶皂苷 溶剂抽法 乙醇 油茶籽 浸提
  • 简介:研究荠蓝籽皮荠蓝胶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浸提温度、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的3个水平做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以优化荠蓝胶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荠蓝胶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提取温度61℃,提取时间3.5h,液料比33∶1时,荠蓝胶得率达到极大值,黏度值也较大。此条件下荠蓝胶得率的理论最高值为25.82%,验证值为25.34%。荠蓝胶得率的回归模型拟合性好。荠蓝胶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

  • 标签: 荠蓝籽皮 荠蓝胶 提取 工艺优化 组成分析
  • 简介: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凝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的三叶青叶总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较佳范围,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冷凝回流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8%,提取温度69℃,提取时间100min/次,提取2次,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三叶青叶总黄酮得率4.42%。超声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1%,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25min/次,提取2次,超声功率190W,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5.29%。从提取工艺来看,超声法的设备更简单,提取温度较低,可避免热能损耗和活性成分的破坏,同时效率高,黄酮得率较高。超声法是提取三叶青叶总黄酮的较好的办法。

  • 标签: 三叶青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 简介:采用连续微波加热(560W)对麦麸进行稳定化处理,回添制备全麦粉.重点研究了麸皮含水量、微波时间及物料厚度对全麦粉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酶活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微波稳定化条件.结果表明:麸皮的较佳处理参数为,处理时间3min、麸皮含水量20%、厚度3cm,处理后的麸皮水分降到7%左右,稳定化后全麦粉酶活降到未处理的8%以下,微波稳定化效果显著.

  • 标签: 稳定化处理 微波加热 全麦粉 工艺优化 物料厚度 脂肪氧化酶
  • 简介: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对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桑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05h,提取温度59.6℃,乙醇体积分数45.7%,桑叶多酚平均提取率为2.44%,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 标签: 桑叶多酚 单因素 响应面分析法(R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