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炮口退器作为炮身的一部分,用于减小后效期中火药燃气对后坐部分的冲量,它通过螺纹结构和身管口部连接.炮口退器受力环境和受力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螺纹连接形式对其连接强度和炮口退器的连接可靠性影响重大.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螺纹圈数、螺纹根部过渡圆角半径与螺纹承载能力的关系,描述了实验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

  • 标签: 材料实验 炮口制退器 螺纹连接 强度
  • 简介:针对外能源超高射速转管炮所需驱动功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内外能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拉瓦尔喷管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旋退装置。对后效期装置内的火药气体进行准静态假设,建立了简化模型与三维控制方程组。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并运用CFdesign软件对压力速度等流场进行了详细计算。从而得到减少驱动力矩冲量的百分比与后坐力的变化,从理论上估算出该装置可使所需驱动电机的驱动力矩减少42.85%,同时具有退作用。

  • 标签: 机械设计 转管炮 助旋制退装置 驱动力矩 力矩冲量
  • 简介:为提高退机设计效率和设计性能,开展退机参数化设计和结构优化研究.采用Pro/E二次开发工具AutomationGateway和VB实现退机的参数化设计,建立退机参数模型库;基于火炮结构强度计算模型、火炮后坐过程动力学模型以及优化设计方法,建立退机优化模型,采用MATLAB和ISIGHT联合优化求解,实现三维参数化建模.

  • 标签: 机械设计 制退机 参数化 优化 Pro E
  • 简介:根据有关试验方法,武器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和基地的真值测量设备要完成数据同步采集工作。以GPS系统实时时钟为基础,通过对绝对时标加以处理,以无线方式实现了不同站点之间的实时数据采集。通过在数据采集计算机内设置高分辨率的实时时钟,以及用实时操作系统替代传统的同步控制装置,将高精度计时信息叠加到所采集的数据中。GPS同步时标技术的原理是,利用GPS秒脉冲和绝对时标,定时对同步控制系统进行校准,对数据采集计算机外部事件发生时刻进行标准时间读数标注,从而保证同步控制系统的时间精度。试验表明:该技术测试系统性价比高、配置灵活,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信息处理技术 GPS技术 试验数据 同步采集 绝对时标
  • 简介:炮口退器带来的压力波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提出了在不降低退器效率情况下实现GJB50-1985规定的压力波允许值的研究目标。通过进行退器和炮口流场两方面原理分析,得出减小出口处喷流压力和最大瞬间秒流量,增加气流在装置内滞留时间的理论依据。对以下4种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新型炮口退器结构;将气流引向炮口后部,增大腔室空间,在退器内径向分流;纵向截流;减小冲击波膨胀时相互干扰,抑制激波瓶的形成。为高效率低危害炮口退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机械设计 炮口制退器 高效率 低危害 制退效率 脉冲噪声
  • 简介:影响退器性能的灵敏因子主要有侧孔倾角、侧孔面积和中央弹孔面积等,其中侧孔倾角大小影响灵敏度最大,其次为侧孔面积,最后为中央弹孔面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退器效率最大时,侧孔倾角、侧孔面积和中央弹孔面积参数,即炮口退器最优化模型.建立退器的二维仿真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退器各侧孔出口的气流速度分布、动压分布以及对侧孔挡板和2m×2m的边界区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改进制退器比原退器具有更高的退效率和更低炮口冲击波超压值,即改进制退器的性能更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炮口制退器 侧孔面积 炮口冲击波 仿真模型
  • 简介:在不具备自由后坐台架试验条件时,在炮架上测试出炮口退器效率。通过对火炮制退后坐射击过程、火炮自由后坐试验过程、炮口退器效率计算公式和测试方法的分析,针对在装和不装炮口退器两种情况,在炮架上直接进行全装药的退后坐射击试验。分别测量后坐阻力-时间、后坐阻力-位移数据。后坐阻力对时间进行积分求得火药气体对火炮后坐部分的冲量,进而求得自由后坐动能,据此求得在全装药条件下的炮口退器效率。

  • 标签: 机械设计 火炮试验 炮口制退器效率 制退后坐 射击试验
  • 简介:某浮动自动机缓冲器采用环形弹簧实现浮动技术。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自动机仿真模型。以UserSubroutine方式建立一个x轴方向Translational平动力模拟缓冲器的作用,计算得到后坐部分位移曲线。与该样机实测后坐部分位移曲线对比,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形状基本一致,数值大小也相差较小,最大后坐位移计算值为16.4mm,试验实测值为16.1mm。计算中,环形弹簧加载与卸载的刚度均假定为线性,若采用实测离散数据,上述用户子程序中添加一插值子程序即可。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特殊弹簧的仿真分析中。

  • 标签: 应用力学 环形弹簧 RECURDYN 子程序 动力学分析
  • 简介:在计算多种条件下作用于舰炮随动系统执行电机轴上负载变量的基础上,利用KOLLMORGEN公司黄金系列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作为舰炮随动系统的负载参数模拟系统,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实现了舰炮负载参数的半实物仿真.

  • 标签: 舰炮 自动控制技术 伺服系统 负载参数 仿真
  • 简介:为解决当前重演技术采用视频录取/重放模式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Vx-Works操作系统下,应用多任务机制实现系统工作过程事后重演的一种数据重演解决方案,具有不需增加辅助设备、可以实现选取时段任意次进行重演等特点,对深化系统层面的重演技术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重演 记录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任务间通信
  • 简介:在分析目标斜距离变化规律和激光测距机测距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初值、补漏、滤波等的具体方法,对几种测距信息处理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激光测距 信息处理 误差分析
  • 简介:介绍了瞄准装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提出并研究了采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旋转变压器反馈,TMS320F28335数字控制器,PWM功率驱动的方案,应用带速度前馈和转矩前馈的三闭环带温度系数的增量式PID控制策略实现了对目标的高精度稳定跟踪,对系统硬件电路、控制算法、软件流程等做了详细介绍。系统利用DSP丰富的片上资源和CPLD强大的逻辑能力,大力简化了系统结构。试验表明,系统采用的控制策略使系统获得了较高的跟踪精度和优良的动态品质,系统工作指标完全满足要求。

  • 标签: 直流伺服 TMS3202F28335 PWM PID 电流检测 位置检测
  • 简介:介绍了坦克自动装弹机故障检测仪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 标签: 坦克 自动装弹机 故障检测
  • 简介:论述了坦克炮控系统由液压式变为电动式,模拟式变为数字式的必要性.本文对全电数字式炮控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切合实际,可行的实现方案.

  • 标签: 炮控系统 数字控制 交流调速
  • 简介:针对机载FOCT总线,提出了ΓOCT总线设备分布式自动测试及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方案。通过采用单片机上的系统(C8051F320)、CPLD器件(EPM240)和总线接口芯片(HI-8582),设计出ΓOCT总线与RS-485总线间的通用接口电路。FOCT标准总线上传输的数据格式采用双极性归零码,数据字由32位组成。总线接收器可接收电压范围为:高电平+6~+13V;零电平+0.5~-0.5V;低电平-6~-13v。开发了可靠的主从式通信协议,实现了机载FOCT总线设备的分布式在线检测。使用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设计合理,分布式测试系统通信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

  • 标签: 通信技术 ΓOCT总线 分布式测试系统 RS-485 串行通信
  • 简介:以往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来衡量一个控制算法性能的好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作情况,从而不能精确地断定该控制算法的实用性。介绍了一种模拟真实运行环境的某种伺服系统检测平台。整个检测系统由主控计算机、伺服系统控制箱、电机驱动装置、执行机构和伺服控制软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通过对控制算法用C^++语言实现,加入到系统软件的算法接口后,来检验该控制算法的性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算法的实际控制性能,特别是在变功率、变转动惯量情况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 标签: 信息处理技术 伺服系统 检测装置 系统性能 控制算法
  • 简介:在智能化最佳后坐力控制(FORC)测控系统的研究中,强电磁干扰是影响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针对火炮发射环境下如何抑制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性这一重要课题,主要从接地、屏蔽、隔离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硬件抗干扰设计。在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智能化FORC测控系统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结果对宽射频、高射速自动机缓冲装置的测控系统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FORC 电磁干扰 接地 屏蔽 隔离
  • 简介:针对当前舰炮武器系统纸质技术手册编订成本高、修订周期长、使用不方便及出现错误时更正困难等问题,设计实现了某型舰炮武器系统交互式电子手册。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标准,选择DITA标准作为编制交互式电子手册的技术标准,介绍了交互式电子手册的编制流程,结合使用三维拆解、三维零部件目录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技术,丰富了交互式电子手册的表现形。某型舰炮武器系统交互式电子手册的使用缩短了保障人员的岗前培训时间,提高了部队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

  • 标签: IETM DITA 交互式三维模型 保障能力
  • 简介:为了满足弹载电视成像系统实时处理的要求,构建了一种基于XilinxFPGA的弹载电视成像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单尺度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模块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采用Xilinx公司的Zedboard开发板构建弹载电视成像系统的处理框架,利用VivadoHLS工具将C语言实现设计的代码转化为相应的RTL代码,实现了单尺度Retinex算法IP核的并行设计。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了视频图像增强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单尺度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的实时性,满足弹载电视成像系统的要求。

  • 标签: XILINX FPGA VIVADO HLS 单尺度Retinex算法 弹载电视成像
  • 简介:TMS320DM642(DM642)作为一款高性能的多媒体DSP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C6000系列,它不具备通用异步串行收发接口(UART)。基于TDS642EVM介绍了通过板载TL16C752B实现UART数据通信的方法,论述了UART相关寄存器的初始化设置及串行通信函数在图像显示主程序中的调用等,实现了DSP与PC104机间的异步串行通信,完成了图像叠加显示功能。

  • 标签: 通信技术 DM642 异步串行通信 图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