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微悬臂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力学显微镜和光力学研究中,实现微悬臂之间耦合在高精密测量和量子声子网络构建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不同于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实现微纳共振器之间耦合方法,设计并制备了通过结构应力实现耦合微悬臂阵列。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应力耦合微悬臂阵列不仅可以获得较大耦合强度和较高力学性能,同时悬臂之间耦合强度也容易控制。对于其它形式微纳共振器,同样可以利用结构应力耦合这种方法来实现共振器之间耦合阵列。

  • 标签: 微悬臂阵列 结构应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激光干涉测量
  • 简介:光纤到户对光纤在小弯曲半径条件下衰减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微结构光纤可以实现极小弯曲半径低衰减光信号传输,是小弯曲半径单模光纤技术解决方案有力竞争者。设计了一种新结构光纤,并研制出光纤样品。这种结构光纤具有非常优良弯曲特性。其最小弯曲半径可达2mm,1550nm附加损耗小于0.1dB,并且具有优良偏振模色散特性,熔接损耗也非常小,其与G.652D单模光纤熔接损耗为0.12dB。这些特性使其在光纤到户复杂应用环境中具有明显应用优势。

  • 标签: 弯曲不敏感性 低损耗 光纤到户 微结构光纤
  • 简介:采用量子力学微扰理论,对GaN基量子点结构喇曼频移进行分析.在喇曼实验中,观察InGaN/GaN量子点结构E2和A1(LO)模式,并发现实验中样品喇曼频移与GaN体材料相比,有着明显红移.

  • 标签: 量子点 喇曼频移 微扰理论
  • 简介:Metamaterials因其在特定频段内同时满足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而具有与常规介质不同电磁特性,该电磁特性与Metamaterials结构密切相关。分析了线环结构结构参数与其电磁特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方形环结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方形环结构可以同时满足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具有负折射特性,而且具有比线环结构更宽带宽。

  • 标签: 左手材料 METAMATERIALS 负介电常数 负磁导率
  • 简介:使用RF-PECVD法分别在基底温度为60℃、120℃和200℃N型单晶锗表面制备了α-C:H膜,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α-C:H膜价键组成及表面形貌,讨论了基底温度对α-C:H膜微结构及部分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α-C:H膜沉积过程中,基底温度对膜层微观结构有较大影响,基底温度60℃时,膜层表面光滑、致密无石墨化现象。随着基底温度升高,α-C:H膜中含H量和微晶石墨量逐渐增多,α-C:H膜层性能也逐步退化。

  • 标签: 类金刚石膜 基底温度 微结构 射频增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原子力显微镜
  • 简介:利用几何光学方法对固体激光器中Zig-Zag板条介质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了Zig-Zag板条端面切割角选取方法。对于Nd:YAG增益介质,采用31°切割角板条具有较高效率,且便于加工和镀膜。以端面31°切割角板条为例,分析了板条各几何尺寸设计方法。Zig-Zag板条宽度、厚度和长度等参数需充分考虑与半导体泵浦模块匹配以得到最佳设计。

  • 标签: 固体激光器 几何光学 板条 结构设计
  • 简介:采用长短波通膜系组合结构,对膜系光学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及仿真分析。采用电子束蒸发,离子束辅助沉积工艺在Si基底两面分别沉积长短通膜。样品透过率采用红外光谱仪测试,在3.7~4.2μm波段范围内平均透过率在80%以上,在3~3.6μm和4.3~5μm波段范围内截止,并将理论设计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样品通过了GJB2485—95规定环境适应性测试。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具有工程化应用价值。

  • 标签: 中波红外 截止带 长波通 短波通 电子束蒸发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由硅一空气孔作包层,两个环状掺杂区作芯双环芯微结构光纤,并用有限差分法对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模电场能由弱到强地集中在双环掺杂芯区,且环外较弱,环心最强。在1.55μm波段,有较大色散,这在光纤色散补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双环芯 微结构光纤 有限差分法 基模电场
  • 简介:首先对未来系统光子器件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半导体纳米结构,特别是基于量子点材料超快开关器件取得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基于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其在超过40Gb/s速率下展现出偏振不敏感特性;新型基于量子点垂直腔结构光开关,其展现出超快、节能、全光开关特性。概括和讨论了未来基于纳米结构光子器件应用。

  • 标签: 半导体 纳米结构 光开关 量子点
  • 简介:激光陀螺机抖特性有效克服了陀螺闭锁效应,是其高精度输出重要保障。陀螺在不同惯性装置下抖频会发生变化,这极大地影响了其输出精度,严重制约了激光陀螺在各类惯性装备下服役能力。从激光陀螺抖动偏频系统入手,对陀螺及其支承结构进行了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从理论与原理实验两方面论证了支承结构惯量对陀螺抖频特性,乃至陀螺输出精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减小支承结构惯量能提高陀螺抖频,进而提高其精度。为激光陀螺在惯导装备中更好应用起到了指导作用。

  • 标签: 惯性测量单元 激光陀螺 抖动偏频系统 抖频特性 动力学分析
  • 简介:本刊讯强场非顺序双电离包含了丰富物理过程,最重要是为研究电子关联效应提供了一个简单清晰模型,因而成为当前强场物理领域研究热点。在分子与强场相互作用过程中,电离和解离会同时发生。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核间距变化会对分子电离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分子结构 双电离 微观动力学 电子关联效应 强场物理 物理过程
  • 简介:通过分析仿生蛾眼抗反射阵列周期对反射率和透射率影响,获得了波长与周期之比与反射波能量和零级透射波能量直接相关,分界线符合±1级衍射倏逝条件。在亚波长区具有低反射率和低零级透射率,而在小周期区具有低反射率和透射率。并且通过引入微结构顶面与底面直径之比圆锥度系数概念来表征微结构形状,从而能够分析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仿生蛾眼微纳结构之间不同形状过渡变化趋势,进而实现了制备微纳结构形状误差分析。

  • 标签: 仿生蛾眼 抗反射微纳结构 衍射特性 瑞利展开式 形状误差分析
  • 简介:提出了利用捷联式光纤陀螺进行水下管道三维形变测量方法,对这一方法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利用坐标转换、姿态矩阵求解、形变计算等方法给出了详细数学模型及算法.另外,针对惯性传感器和测量系统给出了减小误差措施,以提高测量精度.

  • 标签: 捷联惯导 光纤陀螺 三维形变
  • 简介:本文概述了Java编程一个重要特征——事件驱动模式原理.剖析了JDK1.0版本中层次传递事件模式和JDK1.1中委派事件模式,对现存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

  • 标签: JAVA编程 事件驱动模式 层次传递 委派事件
  • 简介: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偏置并以有机聚合物PMMA/DRI作为光波导材料新型Mach-Zehdner调制器。利用有效折射率法(EIM),分析了脊波导有效折射率随脊波导结构参数变化情况,包括脊宽训、脊高b和芯层厚度d,以及上下包层厚度。采用微带线单电极调制方式结合脊波导结构设计,实现了微波和光波速率匹配。针对优化结构参数,采用BPM方法进行光场和功率传输模拟仿真,完成了非等臂Math—Zehnder调制器结构设计,实现了两臂89.84。初始相位差,消光比约为27dB。

  • 标签: 聚合物调制器 DR1/PMMA 脊波导 有效折射率 MACH-ZEHNDER
  • 简介:基于数字散斑干涉(DigitalSpecklePatternInterferometry,DSPI)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相位移技术材料三维变形检测系统。并以薄铝板为测试材料,在固定点机械受力条件下进行了热膨胀变形测试实验。通过对检测系统进行坐标标定和不同传感器图像间相关运算,获取三个不同视觉方向图像之间各像素匹配关系,然后对匹配好图像进行滤波和解包裹处理,从而可解析出物体在形变过程中X、Y、Z三个方向位移。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为非结构化环境下材料表面三维应变高精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数字散斑干涉 图像相关 空间相位移 同步采集 三维变形测量
  • 简介:多光谱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为深入研究全球卷云提供了可能性。基于卷云辐射系统模型,利用MODIS1.38μm波段(26通道)和0.66μm波段(1通道)探测数据相关性,反演计算可见光波段卷云反射率。反演计算中,使用1km分辨率MODIS1B数据,对M()DIS典型图幅进行不同等分划分,分别给出反演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分份数越多,其反演结果精度越高,最后给出了反演结果实际应用。

  • 标签: 卷云 反射率 可见光
  • 简介:对比分析了COMS图像传感器IBIS5-A-1300两种工作模式,使用Verilog语言对图像传感器驱动时序进行硬件描述,并用ModelSim对卷帘模式设计时序进行仿真。采用了Altera公司cycloneⅡ系列器件EP2C20F48418进行配置和验证,结果证明了时序电路正确性。该系统适用于航天领域空间图像采集任务。

  • 标签: CMOS图像传感器 卷帘模式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时序仿真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型OCDMA多维码构造方案.该多维码是在一维EPC(扩展素数码)时域码基础上,对其进行PC(素数码)跳频编码,并加上了偏振信息.然后通过偏振片和FBG(布拉格光线光栅)实现这种码编解码,详述了其特点,最后描述了使用该地址码进行信息传输OCDMA系统结构.计算表明该新型地址码具有更大容量,能容纳更多用户同时通信.

  • 标签: EPC码 OCDMA 偏振 布拉格光纤光栅
  • 简介:设计了一种基于CIS柔性片材光电自动检测纠偏控制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特征标志线位置,并驱动执行机构带动切割刀片进行实时、准确位置分切。在差动纠偏方法基础上,采用了阈值增量法和均值边缘检测方法更精确地检测标志线位置,并介绍了纠偏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两对光电元件为检测传感器纠偏检测控制器相比较,该纠偏控制器具有较高空间检测分辨率和精度。

  • 标签: 光电检测 特征标志线 纠偏控制 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