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冻土国家,拥有可观的天然水合前景,目前已知中国冻土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漠河盆地两大区域,同时零星分布于西部各高原地区。中国于2002年开始对陆域冻土带进行了试探性勘查研究,并于2008年底在青藏高原祁连山脉木里地区永久冻土带钻获了天然水合的实物样品。研究至今,国家已先后在祁连山地区、风火山一乌丽地区和东北漠河盆地等地区开展了水合的勘探研究。随着中国对冻土区天然水合研究的提速,对于当前水合的勘探开发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当前许多水合有利远景区由于气候环境恶劣,工作条件有限,使得该区域的研究依旧很缓慢,这些都构成了目前中国对冻土区水合研究的困难,同时也为未来的水合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

  • 标签: 永久冻土区 天然气水合物 研究现状 新能源
  • 简介:据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报道,美国的天然产量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并以3280亿立方英尺的Ft均产量站上历史最高点。据最新统计,天然的全球使用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的24%,落后于石油的33%以及煤炭的30%。在过去5年中,美国天然产量增长超过20%。

  • 标签: 天然气产量 世界 美国 生产商 英国石油公司 能源统计
  • 简介:印度最大的石油公司——石油和天然公司(ONGC)目前发表声明,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已钻进了第一口井并开始了页岩的勘探。该钻孔井深2000m,评价距今2.5亿~3亿年前二叠纪700in厚页岩含页岩的潜力。

  • 标签: 石油天然气公司 印度 油气田 页岩气 石油公司 孟加拉
  • 简介:在美国,煤炭的需求正在下滑,因为10年间,能源公司从有机燃料提供了更多的天然。根据能源部提供的信息:今年使用煤炭发电下降了2%,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天然的消费量却增加了5.6%。

  • 标签: 天然气 煤炭 能源市场 美国 使用量 有机燃料
  • 简介:总结和研究当地防渗材料特性,对修建水库具有重要意义。残坡积红色粘土作为大、中型水库土石坝的天然防渗材料已使用相当普遍。风化岩作为天然防渗材料前景广阔,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与粘土料比较,使用粘土与风化岩混合料可以明显降低土料中的粘粒含量,从而提高一系列的防渗土料质量指标。与风化料比较,使用粘土与风化岩混合料可以明显提高土料的抗渗性能和施工便利性。可以说使用混合料作为水库天然防渗材料是一种趋势。

  • 标签: 天然防渗材料 红粘土料 碎(砾)石类土料 风化料 混合料
  • 简介:美国休斯敦一家信息咨询公司预测,美国2017年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前景一片光明。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在产的巴肯页岩区(Bakken)、鹰滩页岩区(EagleFord)等二叠纪盆地,还是斯格特/斯达克页岩区(SCOOP/STACKplays)等勘探区块,新的一年中将会有大的作为。

  • 标签: 页岩气 美国 油气勘探开发 STACK 咨询公司 勘探区块
  • 简介:页岩是清洁高效的非常规能源,也是湖北省潜在优势矿产。湖北省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多、分布广,页岩资源潜力巨大,但是页岩层系形成时间跨度大、类型多,不同层系页岩前景存在较大差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页岩气成藏条件复杂,既影响页岩开发潜力,又增加了页岩勘探开发难度。近几年来,本省页岩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探开发同步展开,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储量落实、产能建设上尚未取得真正突破,产业发展面临资源、技术、政策、效益等方面挑战:页岩可采资源尚未落实,页岩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页岩勘探开发投资信心不足,页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综合全局,要使湖北省页岩产业破茧成蝶,亟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快实现储量落实、产能建设的战略突破。

  • 标签: 页岩气 勘探开发 储量 政策措施
  • 简介:就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监测方法的利弊,用实测的数据说明,用全站仪代替经纬仪进行建筑水平位移监测无论是在精度上还是方法上都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纬仪 全站仪 变形监测 基准线
  • 简介: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进行建筑的沉降数据管理,更有利于对建筑沉降过程的分析研究,是建筑安全监测的标准化方法.从建筑沉降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建筑安全监测的基本要素,设计了1个建筑沉降数据的计算机管理模型,为建筑安全监测的标准化提供素材.

  • 标签: 沉降观测 安全监测 计算机管理模型
  • 简介: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可能会对其周围建筑物产生形变影响,基于此,以某高层住宅楼为例,介绍了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的主要方法,并对其变形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高层建筑物 变形观测 方案 分析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对大西洋表层水中悬浮的物质成分及其在水中的定量分布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不同来源悬浮的份额。研究材料来自2001—2005年间7个春季和秋季的科研船航次勘探。此外,还采集了大气中的悬浮体,作为开放性海洋中物质来源之一。

  • 标签: 水中悬浮物 表层水 大西洋 海洋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 物质成分
  • 简介:结合作业实践,对高层建筑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沉降观测资料处理、安全性分析、变形预报的过程和方法.

  • 标签: 高层建筑物 沉降观测 基准网点 观测点 观测周期 安全性
  • 简介:生物标志化合在石油地质中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源岩有机质类型和古沉积环境评价以及热演化阶段的确定等。在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区烃源岩母质来源于高等植物与浮游生物共输入的混源有机质,其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深湖相还原环境中。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热演化 应用
  • 简介:由于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部位,苏门答腊岛地震频发。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以西,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消减地带”。这两大板块交界部位的“俯冲消减”,可使得能量在长时间内大量聚集,并在某时刻瞬间释放,导致地震的发生。

  • 标签: 苏门答腊岛 地震强度 沉积物 成分 板块碰撞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在分析传统模型建模的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实时引人新信息的等维灰数和等维新息递补动态预测方法。根据某广场变形监测数据,首先建立GM(1,1)模型,再用灰色理论的方法,分别建立等维灰数和等维新息递补模型,并根据实际观测数据,讨论最佳建模维数,最后将3个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原始的灰色GM(1,1)模型相比,等维动态方法建立了一种数据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实测值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精度,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既方便又可靠的变形分析方法。

  • 标签: 变形分析 动态灰色模型 灰数递补 新息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