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注射俗称“打针”、“扎针”、“输液”,是将药液等不经过消化道而直接进入体内,由于不通过肝脏,也不受消化液的影响。减少了药物的变化,增强药效。注射是兽医临床操作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注射操作可以及时的向机体输送药物,及时的产生疗效,减少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然而注射中存在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操作,如注射方法错误,注射器、注射针的使用不合理、不消毒等等,常导致治疗失败。本文探讨兽医注射操作中的关键技术,以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注射方法 操作技术 兽医临床 兽医工作者 交叉感染 消化道
  • 简介:本部分规定了亚洲巨龟的养殖环境条件、种苗、饲料、药物和饲养管理等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亚洲巨龟的养殖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标签: 技术操作规程 苗种繁育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巨龟 亚洲 养殖环境
  • 简介:博罗水产养殖罗非鱼占九成,年需苗量约8000万博罗县作为广东省最早推广养殖罗非鱼的县市之一,现有养殖水域面积12.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4万亩,约九成左右的养殖池塘主养优质罗非鱼,养殖模式以主养和混养为主,每年苗种需求量约8000万尾左右。

  • 标签: 数据库 水产养殖 行业 池塘主养 罗非鱼 水域面积
  • 简介:近年来,佳木斯市郊区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及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稻蟹共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稻田 操作要点 生产技术 高寒地区 共作 农技推广体系
  • 简介:前言: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上世纪70年代初厄瓜多尔正式养殖。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苗种市场很不规范,已经进入低价位的恶性竞争状态。大量使用药物提高出苗率,其中幼体出苗率可达80%,单位水体出苗率可达30万尾/m^3。这一现状在解决我国凡纳滨对虾苗种不足的同时,也导致苗种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了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质和苗种质量,我们对提高人工育苗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SPF)种苗繁育技术体系。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技术操作规程 苗种生产 人工育苗技术 健康 苗种质量
  • 简介:鲟鳇鱼育苗大多为水蚯蚓等活饵开口培育到7cm后再使用颗粒饵料进行转口,本文从环境条件、苗种培育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鲟鳇鱼鱼苗人工饵料开口技术操作要点。

  • 标签: 操作要点 人工饵料 鲟鳇鱼 技术 鱼苗 苗种培育
  • 简介:为了加强对水产养殖疫病的预报和控制,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15个市、54个县区、118个测报点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监测期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有少数市监测报到12月。监测水域有池塘和网箱。要求每个监测点要有一定的规模,各地视养殖水面大小,在不低于要求标准的情况下.合理设置监测点。监测品种由市、县根据当地情况自己决定,但监测品种、养殖模式在当地应有代表性。

  • 标签: 病害监测 水产养殖 数据分析 河南省 水产技术推广 渔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