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4月8日,和平镇新良村养殖户罗某饲养的黄沙鳖并发腐皮病、疖疮病,造成亲鳖成鳖不同程度死亡。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所有黄沙鳖于4月14日恢复正常。现将治疗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黄沙鳖 腐皮病 疖疮病 并发症 症状 综合治疗
  • 简介:一、2010年1月病害发生情况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2010年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发病率总体较低,但由于受到寒潮影响,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部分暖水性鱼类因冻伤而发生水霉病。

  • 标签: 水产养殖病害 测报情况 预报 广东 低温阴雨天气 病害监测
  • 简介:异形.英文名称为Pleco,通称是指分类上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鲶形亚目(Siluroide),吸甲鲶科(Loncariidae)的鱼而言;在分类上,他们也是不容易鉴定的鱼类之一,除了幼鱼的成长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就算是同一种的民鱼,雌雄间的形体.体色花纹.也是差距甚远。

  • 标签: 异形鱼 品种类型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 简介:2010年,市场价格的良好走势似乎使得罗非鱼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春”。但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这条罗非鱼游得并不太顺利。年初的早春寒导致春苗成活率下降,产能下降;仲夏再次遭遇链球菌病害袭击,养殖户损失严重。接踵而来的广东湛江、茂名,海南省文昌、琼州等地发生洪涝灾害,也对罗非鱼养殖造成重创……天灾、病害等对罗非鱼的考验从没有消停过。

  • 标签: 罗非鱼 市场价格 洪涝灾害 成活率 链球菌 养殖户
  • 简介:中国对虾“黄海5”(品种登记号:GS-01-008-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选育。培育单位自2009年开始,利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每年度大规模、标准化构建全(半)同胞家系;以WSSV抗性、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等作为育种目标性状,利用VIE荧光染料标记家系个体,在混养条件下,开展WSSV感染、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性状测试试验,记录家系个体的抗WSSV存活时间、收获体重和养殖存活率等信息;性状测试结束后,建立遗传评估模型,利用BLUP方法评估家系和个体的性能差异;制定多性状选择指数选留优秀的家系和个体,参考亲缘关系制定配种方案,生产下一世代家系。

  • 标签: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对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WSSV感染 BLUP方法 目标性状
  • 简介:鲤是我国种类繁多、分布广且受人们欢迎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经人工和自然选择后呈现许多形态和遗传变异。建鲤是上世纪90年代培育出的鲤新品种,它是第一个通过杂交、家系选育和雌核发育等方法人工培育出的鲤品种。建鲤的养殖产量比其他鲤品种提高30%左右。

  • 标签: 建鲤 淡水经济鱼类 人工培育 新品种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 简介:过去一年,日本鳗鱼价格走出颓势,到下半年更是节节攀升,走出了一波漂亮的行情。这是否意味着2011年鳗年度鳗鱼价格走势行情依然乐观呢?业内人士对此看法存在分歧,但是他们都认为由于鳗苗资源越来越少,商品鳗价格慢慢告别低价时代将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日本鳗鱼 价格走势 业内人士 行情 鳗苗
  • 简介:B是港台地区对是虎鱼的叫法,即虾虎鱼英文名Goby的译音,又称巴士。虾虎鱼体型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悦目,吸引了不少鱼友的眼球,现成为众多鱼友海水缸不可缺少的一员。

  • 标签: 虾虎鱼 色彩鲜艳 英文名 体型
  • 简介:七彩神仙长久以来一直是水族迷心中的SUPERSTAR,而“Discus”这个名字的出来,是因为其扁平且圆的体形,七彩神仙栖息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广阔的热带雨林中,多雨丛林使其水中很少含溶解矿物质,但含有大量各种植物所放出的有机酸,

  • 标签: 七彩神仙 分类鉴赏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 简介:【品种来源】1986年以来,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群体选育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8年获得第六代。1999年亲鱼生产数量1000组,后备亲鱼1000组,生产良种鱼苗1.3亿尾,已推广到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

  • 标签: 团头鲂 浦江1号 生产数量 后备亲鱼 品种来源 选育方法
  • 简介:《水产学杂志》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主办、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办刊宗旨是:为水产界和水生生学界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人员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传播新技术成果、新技术信息,为促进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 标签: 水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杂志 中文期刊数据库 科技核心期刊
  • 简介:凡纳滨对虾“科海1”(品种髓记号:GS-01—006—2010)是以从海南、广东等地收集的夏威夷亲虾繁养4代的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海南东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合作,经过8年连续7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海洋研究所 选育指标 生物育种 基础群体 养殖群体
  • 简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我国的主要对虾养殖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之一。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大多依赖从国外进口良种亲本,不仅花费巨额外汇,还可能存在难于适应国内养殖环境、生产不稳定等缺点。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养殖种类 种苗生产 南美白对虾 生长速度 饵料系数
  • 简介:“桂海1”是凡纳滨对虾高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它是从国外引进的代表5个地理种群血缘的对虾群体,经过6个世代的连续选育而成。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地理种群 新品种 登记号 选育 世代
  • 简介:滇池金线鲍曾是滇池流域的经济鱼类,是滇池沿岸渔民的主要渔获对象,因其肉质鲜美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其种使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已在滇池湖体消失,仅在湖周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1989年,滇池金线鲤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 标签: 滇池流域 经济鱼类 围湖造田 水质污染 保护动物
  • 简介: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70%,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80%~90%。随着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地域和规模的扩大,养殖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苗生产量已超过7000亿尾。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金阳1号 养殖对虾 对虾养殖 优质种苗 生产量
  • 简介:脊尾白虾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业者欢迎。201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收集了我国沿海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海州湾和象山湾5个地理群体野生脊尾白虾共约30000尾构成育种基础群体,其中渤海湾海区约5600尾,莱州湾海区约5400尾,胶州湾海区约5200尾,海州湾海区约5800尾,象山湾海区约8000尾。2012年构建核心育种群,以收获体长和体重为指标,每年进行2代群体选育。

  • 标签: 脊尾白虾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朝鲜半岛 中国大陆 营养价值
  • 简介:过去的2010年,是一个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多事之秋,也是令广大养殖户来“很纠结”的一年。皆因这一年虾病频发,排塘率高企,导致行业损失惨重,但是商品虾价格保持坚挺,这也是让养殖户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养殖户 虾产业 商品虾 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