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过去我市一些蚕农夏秋(6~8月份)高温季采用四龄期落地饲育法。经过几年的摸索改进,现蚕区(包括原蚕饲养村)除春蚕头批和秋期尾批低温外,在春夏秋三季推广四大蚕落地饲养法,收到了较好的省力化效果。博罗县龙溪镇长湖沥村有桑园面积220亩,全年以饲养原蚕为主,八七年全村推广四大蚕落地省力饲养,从几年原蚕单张

  • 标签: 大蚕 省力化 秋期 温季 蚕区 蚕儿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沙,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沙,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 标签: 自动上蔟技术 桑蚕 除沙 养蚕生产 蚕业生产 劳动强度
  • 简介:笔者在多年来的生产中观察发现,现行原蚕品种在春季小蚕共育阶段,经常会出现1眠中蚕儿干瘪死亡的现象,据调查其它蚕种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发生原因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由于用漂白粉液消毒桑叶致使蚕儿食下过量漂白粉药液而发生;也有人认为是某些蚕品种对石灰过敏;还有人怀疑是蚕儿得了曲霉病等。为了弄清真实原因,有效地防止该现象的发生,笔者在小蚕共育阶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防止对策 原因 死亡 原蚕 小蚕共育 漂白粉药液
  • 简介:本文介绍了5蚕粉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并对其生产加工方式做概述。5蚕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技术路线成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这对增加蚕业生产附加值,为蚕业发展开拓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5龄蚕粉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生产加工方法
  • 简介:近日笔者接到一小蚕共育员的技术咨询电话,说:"他的共育室饲养的小蚕,尤其是在二大多数蚕总是在喂叶的下层食桑,不爬到叶的上层,给除沙带来很大的麻烦,且遗失蚕显著增多,这是怎么回事?笔者问了他一些蚕室的条件后,作出分析:认为是蚕室光线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只要把蚕室光线调亮一点,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 标签: 二龄蚕 食桑行为 小蚕饲养 蚕室光线
  • 简介:以7·湘和9·芙2个原种作为研究对象,五龄期蜕皮激素添食时间分为五日添食区、见熟蚕5%添食区,以不添食区为对照,探讨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及其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早添食蜕皮激素对原蚕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死笼率、产卵量有不良影响,越后添食蜕皮激素,对蚕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越少;原蚕添食蜕皮激素对其杂种一代的养蚕成绩没有显著影响。7·湘五日添食区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比不添食区分别低11.56%、38.78%,9·芙分别低9.46%,10.00%;7·湘和9·芙五日添食区的死笼率比不添食区分别高38.78%和60.37%;单蛾产卵量五日添食区显著低于不添食区,7·湘×9·芙低16.18%、9·芙×7·湘低8.74%;而见熟蚕5%添食区和不添食区之间,除9·芙×7·湘的单蛾产卵量比不添食区低3.89%,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家蚕 蜕皮激素 原蚕 制种
  • 简介:家蚕茧丝物质的合成与分泌,绝大部分是从5第3天至老熟后第2天(大约1周的时间内)进行的,有时在老熟后第3天还继续着,茧丝物质的分泌量,决定于蚕期的营养状况。合成丝物质,以5中期到后期摄取的营养物质为主,蚕卵则以5初期到中期所摄取的营养为主,加上4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而形成。根据14℃标志的桑叶或氨基酸的

  • 标签: 蜕皮激素 营养物质 营养状况 蚕期 上簇 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