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鼢鼠鼠害分布面积大,灾害严重。自2002年至2015年,危害面积800多万公顷,累计牧草损失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鼢鼠鼠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本试验就D型肉梭菌毒素、毒饵配制以及鼢鼠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梭菌毒素对防治东北鼢鼠效果显著,适合大面积的鼢鼠鼠害防治。

  • 标签: D型肉毒梭菌毒素 防治 鼢鼠 试验
  • 简介: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经过一系列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草原生态恢复成效显著,但退化局势仍未根本扭转。根据内蒙古草原现状、问题和挖潜的意义,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草原挖潜增效的办法和技术。

  • 标签: 内蒙古 草原 挖潜增效 重点 技术
  • 简介:在多年来草原保护建设的成果及家庭牧场建设的基础上,利用草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化程度低、污染少的有利条件建立绿色基地,以草食家畜养殖为主体,通过草地合理利用、家畜科学饲养、粪污处理和溯源等生产体系而形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草原生态牧场。制定草原生态牧场标准,确保草原牧场生产出合格安全的畜产品,为实现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创出一条路子。

  • 标签: 草原 生态牧场 草原畜牧业 提质增效
  • 简介:贵德县自1995年6月实施国际农发基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牲畜存栏数减少了3.19万头(只),总增率和净增率分别提高了0.33和1.89个百分点,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提高了5.12和4.82个百分点,成畜死亡率降低了0.58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前的671.05元增加到1998年的1015.74元,增加344.69元,提高了51.37个百分点。1998年全县草畜基本实现平衡,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 标签: 减畜 效益
  • 简介:针对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存在的草地退化、牲畜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的问题,在1996年制定的草畜平衡生产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增效益的计划。经过两年的实施,对全县进行了普查和抽样调查。其结果,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比1996年分别提高3.43%和0.75%,成幼畜死亡率下降0.48%,母畜比例提高0.03%,母畜繁活率提高5.22%,全县畜牧业总产值提高5.88%,农牧业人均收入提高18.45%,达到1040元。全县饲草资源总量比1996年增加14.53%,超载率下降13.09%。由此可见其效益明显,基本达到了增效的目的。

  • 标签: 减畜 草畜平衡 效益分析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