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腐熟秸秆肥施用后对烤烟根系土壤中各种微生数量土壤酶活性影响,设置化肥和腐熟秸秆肥两个处理,并在烟草生长不同时期取土样,检测土壤中5种微生数量和4种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腐熟秸秆肥增加了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促进了土壤中磷和氮转化和吸收。腐熟秸秆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种群数量,明显改善了土壤生物特性。腐熟秸秆肥对土壤真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表明腐熟秸秆肥可提高烤烟土壤酶活性微生数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 标签: 烤烟 腐熟秸秆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 简介:为改善稻烟轮作地区土壤生态环境,将复合菌剂加入受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中,研究其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数量、微生量C、微生量N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复合菌剂后,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量C和微生量N较健康土和受害土均明显增多,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明显高于受害土而低于健康土。表明复合菌剂对受二氯喹啉酸污染过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复合菌剂 二氯喹啉酸 烟草 根际土壤
  • 简介: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 标签: 密集烘烤 常规化学成分 致香物质 贡献率
  • 简介:对中部和上部不同成熟度河南烤烟烟叶中多种重要中性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毛细管GCGC/MS对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了异佛尔酮、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根据行业标准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中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等常规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香味物质含量物质中醛类、酮类、醇类总量都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上部烟叶随着其成熟度增加,总植物碱含量随之增加,还原糖、总糖含量糖碱比随之减小,总氮、蛋白质含量则以尚熟时最高;对中部烟叶而言,还原糖、总糖、总挥发碱、蛋白质、总氮含量以尚熟烟叶最高,总植物碱以成熟烟叶最高,糖碱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减小。

  • 标签: 烤烟 成熟度 中性香味成分 常规成分 气相色谱法
  •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和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相关系数r0.05=0.722。

  • 标签: 温湿度条件 陈化 烤烟 多酚类物质 化学成分
  • 简介: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从植物、动物和微生中筛选出大量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其中从植物中筛选并提取抗病毒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已经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源抗病毒物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抗病毒型农用抗生素研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天然物质抗抑植物病毒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抗抑植物病毒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干扰和抑制作用、诱导植物抗病性反应等.

  • 标签: 天然物质 植物病毒 防效 作用机理
  • 简介:应用T-RFLP技术研究连作烟草根际土壤微生区系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草连作导致38种微生数量显著下降,其中与碳素循环相关12种,与氮素循环相关9种,与改善土壤质地相关4种,益生菌5种,病原菌8种;而烟草连作造成35种微生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病原菌23种,占总体65.71%。可见烟草连作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循环相关微生数量显著下降,而病原菌数量显著上升,并最终导致烟草连作障碍形成。

  • 标签: 烟草 连作障碍 微生物 多样性 T-RFLP
  • 简介: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硫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2~64mg/L)供硫可以促进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提高,0.32mg/L处理烤烟物质积累量最大积累速率略低于64mg/L处理,但明显高于128mg/L~1024mg/L处理。在64mg/L~256mg/L处理之间随硫浓度升高,烤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积累速率明显降低。64mg/L处理烤烟根、茎、叶全株进入旺长期时间明显早于128mg/L~1024mg/L处理,且其茎、叶全株旺长期持续时间要明显长于128mg/L~1024mg/L处理,促进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硫浓度上限阈值为64mg/L处理。

  • 标签: 烤烟 硫用量 干物质积累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普通麦芽、炒麦芽和焦香麦芽精油组分,通过GC-MS方法分析不同麦芽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制备出精油进行了卷烟添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麦芽精油中均含有棕榈酸及其酯类,但其他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焦香麦芽精油中含有大量吡嗪类化合物、糠醛类衍生物和麦芽酚,加入到卷烟中表现出突出焦甜香韵,是较好焦甜香香原料。

  • 标签: 麦芽 精油 GC/MS 吡嗪
  • 简介:对湖南烟区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样本按高、低焦油释放量进行分组,分析了不同烤烟焦油释放量组别的烟叶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高焦油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高于低焦油组;高焦油组烟叶钾含量显著低于低焦油组;高焦油组烟叶糖碱比值、氮碱比值、钾氯比值平均值比低焦油组高,但差异不显著;高低焦油组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氯含量两糖比值差值规律不明显。

  • 标签: 烤烟 焦油 化学成分
  • 简介:采用无水乙醚萃取、GC/MS联用方法对国内不同产区香料烟和进口土耳其、泰国香料烟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定性定量了48种香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不同部位香料烟香味成分组成相同,含量差异较大;云南A1和A2级香料烟香味成分总量(除新植二烯和叶绿醇外)最高;土耳其香料烟中有机酸所占比例超过香味成分总量60%,酯类物质也占有较高比例,但赖百当类物质含量所占比例很低;泰国,新疆香料烟主要香味成分是有机酸和赖百当类物质,但后者含量和所占比例均低于前者;云南、浙江、湖北香料烟中主要香味成分分别是赖百当类、有机酸和西柏烷类,云南和湖北香料烟还具有较高比例有机酸,浙江香料烟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所占比例与赖百当类、西柏烷类接近,但却是所有产区中最高

  • 标签: 产区 香料烟 香味成分 赖百当 有机酸 类西柏烷
  • 简介: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烟田烟株根际与非根际微生以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烟田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施用饼肥+腐殖酸烟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烟株生长中、后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氨基酸肥烟田,烟株生长前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有机肥没有增加土壤中真菌数量。不同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每公顷增加产量87.45~299.95kg,增加产值912.13~2717.88元,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0~3.9个百分点,其中又以饼肥+腐殖酸和氨基酸处理最优。有机肥明显改善了中部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增加1.91~3-83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2.43~4.79个百分点、钾含量增加0.17~0.41个百分点,降低上部初烤烟叶烟碱含量0.12~0.34个百分点、氯含量0.1~0.37个百分点,协调了糖碱比、氮碱比,提高了钾氯比值。

  • 标签: 烤烟 有机肥 微生物 品质
  • 简介:通过GC/MS分析两个白肋烟主栽品种鄂烟1号和鄂烟4号11、17叶位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白肋烟香气物质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在检测到香味物质中,新植二烯含量最高,其次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最少;品种鄂烟4号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减少,鄂烟1号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在移栽后76d达到最高而后呈减少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17叶位香味物质总量基本上与成熟度变化趋势一致,在移栽后76d含量达最高,随后呈减少趋势,晾制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参试2个白肋烟品种晾制后11叶位香味物质总含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高于鄂烟1号,17叶位香味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鄂烟4号低于鄂烟1号。

  • 标签: 白肋烟 香味物质 新植二烯
  • 简介:为分析烟支含水率对烤烟烟气成分影响,通过不同相对湿度平衡烟支得到不同含水率试验样品,对卷烟样品主流烟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支含水率对烟碱、甲醛、苯酚、挥发酸、丙二醇、丙三醇、柠檬烯、新植二烯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烤烟 含水率 烟气成分
  • 简介: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高低顺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NC89,NC82、云烟87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高低顺序不同.河南烟叶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概率只有0.389、0.660、0,531、0.309.

  • 标签: 烟叶 矿质元素 化学成分 分布函数
  • 简介:对南阳烟区种植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上部和中部烟叶主要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中烟98、云烟87、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NC89、9717、39511;中部叶依次为云烟87、中烟98、云烟85、K326、8541、中烟100、39511、NC89、9717。不同基因型烤烟间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较高是中烟98、云烟87、云烟85,含量较低是9717、NC89、39511。

  • 标签: 烤烟 基因型 中性致香物质
  • 简介:采用了夹角余弦、主成分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分析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多酚、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等致香物质含量相似性。结果表明,云南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在主要致香物质方面已有较高相似性,其中以中部烟叶相似度最高;云南部分地区烟叶致香物质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但从细微来看,糠醇、5-甲基糠醛、西柏三烯二醇等致香物质含量在地区和部位间变异较大,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在新植二烯、苹果酸、西柏三烯二醇、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茄酮、柠檬酸和巨豆三烯酮等致香物质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烤烟 致香物质 相似性
  • 简介: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卷烟制丝烘丝工序中挥发性、半挥发性香味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结合烟丝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优化了烘丝工序中4个参数,得出较佳参数水平为:注入蒸汽量为1600kg/h、物料流量为4100kg/h、工艺气为13500kg/h和负压水平为800Pa。

  • 标签: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烘丝工序 香昧物质 感官质量
  • 简介: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和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和肉豆蔻酸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和琥珀酸等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味觉活力值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为基础,提出并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趋势一致性,佐证了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科学性,为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和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