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从患病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幼鱼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FYZY-001),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3bp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42091);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嗜水气单胞菌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FYZY-0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毒力因子检验表明分离嗜水气单胞具有强毒力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22种抗菌药物链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

  • 标签: 胭脂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毒力因子
  • 简介:粮食储藏害虫天敌,国内研究较少。我们经过近一年时间实仓观察,了解了粮库稻谷几种主要害虫天敌情况,现报道如下。一、调查方法1、调查仓房选择储藏早谷司铺新仓与铺前二仓和储藏晚谷青板三仓与城阳二仓等四座仓库作为调查仓。每仓储藏稻谷量为40—53万公斤,入库时间为1986年8月—12月,储存方

  • 标签: 害虫天敌 粮食储藏 青板 新仓 长角谷盗 粮温
  • 简介:江西省双金、新干、吉安、赣州、寻乌及南丰等地为历史上柑桔老产区。常年柑桔害螨发生危害严重情况略有差异。由于捕食螨一类受到世界各地重视害螨重要捕食性天敌,而且至今对本省柑桔产区捕食性螨种类数量未进行系统深入调查。为此,作者选择上述6个点,分别在1986年5月、8月及9月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考察。

  • 标签: 柑桔树 发生数量 害螨 捕食性螨 捕食螨 玻片标本
  • 简介:本文根据6个方面的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杂交水稻推广后稻粒黑粉病发生格局出现变化已引起了主要侵染源变更,在杂交水稻种子(包括不育系种子)内病粒中越冬厚垣孢子已成为来年稻粒黑粉病主要侵染源,在土壤表面越冬厚垣孢子则退居其次。

  • 标签: 杂交水稻 稻粒黑粉病 侵染源 越冬场所 厚垣孢子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为了探讨棉花主要成分——棉酚、槲皮素、单宁和Bt毒素(Bt棉)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种群发展影响,采用人工饲料法将各成分饲喂棉铃虫,观察其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棉酚和槲皮素对棉铃虫龄期、虫重、蛹重和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单宁和Bt毒素能够显著增加各虫态死亡率、延长发育历期、降低单雌产卵量,从而抑制棉铃虫种群发展。

  • 标签: 棉铃虫 棉酚 槲皮素 单宁 BT毒素 生物学指标
  • 简介:应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昆虫在某一地区发生代数及其在地理上分布界限,或预测某一虫态发生期等,国内已有许多报道。对迁飞性昆虫应用也有人作了研究(李馥葆1985)。我们试以不同地理宗农业昆虫CK值,来预测它们在我省各地可能发生世代数,并进行初步检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 标签: 有效积温法则 发生世代 迁飞性 虫态 李馥 发育起点
  • 简介:1990~1996年,在赣南黑荆树产区开展了黑荆树虫害调查.共查出虫害28种,隶属6目21科。严重危害有雨尺蛾Semiothisapluviata(Fabricius)、茶袋蛾CrgptotheleaminusculaButler、宽边小黄粉蝶EutemahecabeLinnaeus三种。对主要害虫进行了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并提出了人工、生物、化学等不同防治措施。

  • 标签: 黑荆树 虫害 防治 赣南
  • 简介:为明确制革下脚料酶解物对菠菜、番茄、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影响,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制革下脚料酶解物能显著降低菠菜、番茄、黄瓜上几种病害病指。在对制革下脚料无害化循环利用同时,可以降低蔬菜病害发生,在生产上具有较好应用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 蔬菜 病害
  • 简介:为了摸清赤水市主要林业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2015—2016年,调查了赤水市不同乡镇不同植被环境主要林业害虫,共采集标本1000余号,鉴定出主要林业害虫266种,包括9个目68个科。其中鳞翅目最多,176种,占赤水市林业有害生物总种数66.17%,鞘翅目次之,51种,半翅目第三,27种。在有一定危害林业害虫,以竹类害虫较为常见,刚竹毒蛾、竹织叶野螟、山竹缘蝽、卵圆蝽和竹蝗在局部林区发生危害。调查结果为赤水市林业害虫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赤水市 林业害虫 普查
  • 简介:雷竹优良笋用竹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由于当前单一大面积种植导致雷竹生产上出现了病虫害,就雷竹常见几种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防治技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雷竹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展望
  • 简介:对抚州市主要植烟区进行虫害普查,共鉴定出12目53科82个种,包括69种害虫及13种天敌。其中斜纹夜蛾、烟青虫、斑须蝽、烟蚜为抚州烟区主要害虫;水花生叶甲、长须梭长蝽、黄伊缘蝽、黑额光叶甲4种昆虫具有潜在危害性;调查发现抚州烟区常见害虫天敌种类烟蚜茧蜂、黑带食蚜蝇、龟纹瓢虫。

  • 标签: 抚州 烤烟 害虫 天敌
  • 简介:10%增效浏阳霉素一种抗生素杀螨剂,对柑桔锈壁虱良好防效。供试药剂:江苏产10%增效浏阳霉素和赣南产25%甲基杀虫醚水剂。试验设四个处理,即1.浏阳霉素1000倍液;2.浏阳霉素2000倍液;3.杀虫醚800倍液;4.清水对照,重复三次,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7月7日按常规方

  • 标签: 浏阳霉素 锈壁虱 杀虫醚 杀螨剂 随机排列 虫口减退率
  • 简介:对佳木斯市双拥公园主要害虫进行危害调查,基本掌握了双拥公园内主要园林害虫种类,对该公园存在较重危害害虫进行了优势种多样性分析。通过对双拥公园4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共得到害虫样本1186只,隶属于6目18科26种。通过本次调查可为双拥公园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资源调查 园林害虫 综合防治 双拥公园
  • 简介:毛竹产业不仅是大余县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精准扶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模式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毛竹林抚育由原来毛竹林混交型向纯毛竹林方面的改变,其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竹资源构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给林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对大余县毛竹病虫害种类、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统计,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对策,旨在为该县毛竹林生产经营管理和毛竹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毛竹 病虫害 种类组成 防控对策 大余县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菌根真菌能与森林中80%以上树种形成菌根共生体,提高宿主吸收土壤养分能力,影响森林植物生长发育,在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过程扮演着重要作用。菌根真菌既可将来自树木光合产物C直接转运到土壤并被封存,还具有加快其C源在树木-土壤、树木-树木间传输功能;菌根真菌可直接利用土壤无机N和有机N,将其传递给寄主植物,从而换取所需C源,能够改变森林植物N获取策略;菌根真菌可增强森林植物适应低P环境,提高其P吸收效率,缓解P限制。综上所述,菌根真菌在森林C、N、P循环中可扮演多重角色,具有不可低估潜在贡献,今后还需从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分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菌根真菌 养分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为了解遵义市主要特色经济林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发生情况、分布范围,累计调查全市主要特色经济林品种23种,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虫害26种(食叶害虫21种、蛀干害虫3种、果实害虫2种)。针对遵义市气候、土壤等条件与主要特色经济林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措施,为特色经济林健康生长和发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经济林 遵义市 有害生物种类 防控建议
  • 简介:为明确阿维菌素及其几种混配制剂对家蚕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阿维·螺螨酯悬浮剂、阿维·虫螨腈水乳剂、阿维·吡蚜酮悬浮剂、阿维·炔螨特水乳剂、阿维·吡虫啉微乳剂、阿维·噻螨酮微乳剂共7种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毒性,并对家蚕中毒症状进行了观察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将7种农药制剂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h后,各制剂对家蚕LC50值均小于0.1mg/L,均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制剂引起家蚕中毒表现出多种特征症状,如吐液、体褐、体僵直、摆头、侧卧、身体扭曲呈"C"形等。因此,阿维菌素及其各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阿维菌素与各种低毒农药混配后依然对非靶标生物不安全。

  • 标签: 阿维菌素 混配制剂 家蚕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