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糖基转移酶(GTs)是花色苷合成过程中最重要修饰酶之一,其在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蛇根草为材料,依据其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成功克隆得到OjGT1基因完整cDNA序列,随后对OjGT1功能结构域、生理化学参数、亲/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OjGT1基因完整CDS长度为1413bp,翻译形成蛋白分子量为52.087kD,电点为5.12,编码形成亲水性蛋白质,不含信号肽。同时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分析显示,OjGT1蛋白结构主要以不规则卷曲为主,其次是α螺旋,延伸链所占比重最小。OjGT1基因成功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将为后续研究茜草目其它植物糖基转移酶提供参考,同时日本蛇根草花色苷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日本蛇根草 OjGT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根据转录组数据库,通过同源克隆获得结缕草ZjSPL4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02bp,编码333个氨基酸,该基因具有SBP基因家族保守域。ZjSPL4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6.38163kD,理论电点(pI)为8.79,总平均亲水性为-0.707,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ZjSPL4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Cc)、α螺旋(Hh)构成。ZjSPL4蛋白与其他植物SBP蛋白总体相似度为53.71%,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ZjSPL4与谷子二穗短柄草中SP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ZjSPL4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同时日本结缕草ZjSPL4基因受到GA、ABA、蔗糖、低温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结缕草花芽分化以及抗逆反应等过程。因此,克隆分析结缕草ZjSPL4基因可为结缕草花芽分化与抗性机制研究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日本结缕草 ZjSPL4基因 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 简介:解析穗粒数、小穗数粒重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3个性状具有显著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小穗数穗粒数与地方品种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千粒重显著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二棱大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具有显著极显著差异;小穗数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穗粒数QTL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4H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与标记HVM40-258bp连锁QTL对小穗数穗粒数具有一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3个穗部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与穗粒数关联遗传。

  • 标签: 大麦品种(或品系) 穗部性状差异 SSR标记 关联分析 QTLs检测
  • 简介:应用AFLP、SRAP、RAPD、SSR及同工酶5种标记构建326个标记位点白菜遗传图谱81个DH株系群体,采用MapQTL5软件与MQM作图法对白菜叶片数与单株重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两个不同年份试验,在10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20个QTL,主要分布在R5、R9连锁群上:控制叶片数有5个,控制单株重有15个;其中,获得两年稳定表达QTL共6个:控制叶片数1个,控制单株重有5个;另外,估算了单个QTL遗传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发现各QTL加性效应各不相等,各位点遗传贡献率介于9.4%~39.6%之间;控制叶片数控制单株重QTL位点表现为紧密连锁相似的位置,主要集中在R5连锁群上,这与二者性状表型值相关系数很高相一致。这将为白菜品种改良中产量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白菜 DH群体 白菜叶片数 单株重 QTL
  • 简介: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CHS)是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酶。为了解CHS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一个CHS基因(IbCHS1),并对其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CHS1基因cDNA长1556bp,包含1个1167bp开放阅读框,编码388个氨基酸。IbCHS1蛋白具有典型植物CHS结构特征,其他植物中类似蛋白具有很高同源性。表达分析显示,IbCHS1主要在紫肉甘薯中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不同品种甘薯中花青素含量正相关。

  • 标签: 甘薯 查尔酮合成酶 花青素 基因表达
  • 简介:以2006-2007年度全国冬油菜区试89份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25对多态性好、带纹清晰SSR引物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获得106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4.2个,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77.7%,PIC平均值为0.7991,利用106个多态性片段构建了这些品种SSR指纹图谱。遗传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5时,89份区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一单位育成品种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地区单位育成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大,揭示遗传结构与品种系谱来源相吻合;除了少数品种外,大部分品种具有很高特异性。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区片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种多样性水平要明显高于常规种;长江中游区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长江上游区长江下游区次之,黄淮区最低。

  • 标签: 油菜 区域试验 SSR DNA指纹
  • 简介:本实验在形态学分析基础上,采用5对中国传统菊花芽变品种2组形态相似品种,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稳定RAPD反应体系;从22个2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高效引物,扩增出13条带,扩增多态性片段多在501~1000bp之间,其中有2个引物(ch1.21ch1.25)能将试验中7组材料全部清楚地区分开。研究结果表明:4个高效引物RAPD分析能够有效地将选定样本区分开。因此作者提出RAPD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菊花芽变及相似品种鉴定中。这就为进一步开发更多RAPD随机引物,开展菊花品种鉴定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菊花 芽变 相似品种 RAPD
  • 简介:植物受体蛋白激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抗病防御反应、细胞分化、在宿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上蛋白激酶基因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前期多态性SNP标记开发QTL定位,获得了一个抗青枯病候选蛋白激酶基因;通过RT-PCR克隆技术获得了一段长为2154bpORF序列,暂命名为AhLRPK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AhLRPK1基因编码蛋白质常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进化分析高级结构结果表明AhLRPK1基因编码717个氨基酸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多个LRR基序以及一个激酶结构域;与拟南芥LRR亚家族进化同源性分析显示AhLRPK1属于LRRⅤ亚家族,与拟南芥AT3G13065蛋白亲缘关系最近;AhLRPK1基因在花生基因芯片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茎花中表达量最大,在青枯菌诱导情况下,AhLRPK1基因在抗感花生品种中都表现出下调表达趋势,AhLRPK1基因受乙烯利表达下调。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其生物功能。

  • 标签: AhLRPK1 受体蛋白激酶 抗病防御 生物信息预测 表达分析
  • 简介:为了探究LEC1基因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本研究利用地塞米松(DEX)诱导型表达载体pINDEX3,通过农杆菌分别介导大叶落地生根短缺LEC1(KdLEC1)在新海15号下胚轴以及棉花两个LEC1基因家族(GbLEC1A,GbLEC1B)KdLEC1在新陆早33号胚性愈伤组织中遗传转化,体胚诱导及再生过程,获得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植株。同时以KdLEC1转基因新海15号胚性愈伤组织系为试材,分别进行DEX无DEX悬浮诱导处理,实时定量PCR分析KdLEC1相对表达量。研究表明:经为期13个月植株再生过程PCR鉴定,获得了两棵KdLEC1转基因新海15再生植株;分别获得了一棵PCR鉴定正确KdLEC1、GbLEC1A、GbLEC1B转基因新陆早33再生植株,其再生周期约为10个月。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KdLEC1相对表达量在2.5倍23倍之间波动,表明pINDEX3可以在不同水平诱导外源基因KdLEC1表达。本研究旨在为LEC1在棉花体胚发生过程中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从而为棉花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新海15号 新陆早33号 LEC1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 简介: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即彩色花生,是由普通花生通过多世代分离选育而成,种皮颜色包括深紫条纹、浅紫条纹、红色、红-白相间、紫黑色类别。由于彩色花生营养丰富,并且富含花色苷类物质而倍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对彩色花生加工品质特性并不清楚。外形性状评价实验表明,5种花生种皮颜色、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具有较大差异;脂肪脂肪酸评价发现,5种花生都不是最适宜油用花生品种选择,但其均富含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具有较好食用价值;蛋白质含量最高是‘铜仁珍珠’花生,其次是‘黑珍珠’,含量最低为‘紫魁’,且其富含氨基酸也有着显著差异;此外,种皮对花生生品感官评价影响加大,深色种皮花生种皮对香味影响大,对甜味脆度影响小。本研究选用贵州地方特色品种‘铜仁珍珠’引进‘黑珍珠’、‘红-白花’、‘四粒红’‘紫魁’5种种皮颜色差异较大花生,对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生品及烘烤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种皮色素进行综合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质特征特性,为彩色花生更好地推广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彩色花生 品质特性 感官评价
  • 简介: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LOCUST(FT)编码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其他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kD之间,理论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FD2与葡萄Vv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F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FD5-D在纤维中表达量最高,其余GhFD基因均在SAM中表达量最高,不同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功能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资料

  • 标签: 棉花 FD基因 b ZIP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以卷丹、麝香百合品种富田离体鲜切花花蕾为材料,比较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CTAB改进法SDS改进法提取总RNA效果,结果表明,SDS改进法能有效去除多糖,提取RNA中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两倍,OD260/OD280值介于1.7-2.2之间,卷丹RNA得率为132.52μg/g,富田RNA得率为186.88μg/g。进一步用SDS改进法分别提取富田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雌蕊、叶RNA,同样可以获得完整纯度高RNA,其中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两倍,OD260/0D280值介于1.7~2.2之间,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百合各个组织RNA提取。经RT—PCR获得了花发育基因特异性条带,说明用SDS改进法从百合中提取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性强,完全适合于百合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百合 RNA SDS改进法 多糖
  • 简介:在含有105个标记位点大白菜AFLP连锁图谱上,利用MAPQTL4.0软件采用区间作图方法对控制大白菜干烧心病数量性状基因位点进行QTL定位遗传效应分析。利用离体叶片扦插方法进行干烧心病苗期鉴定,共检测到4个与抗干烧心病有关QTL位点,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cal-1cal-2表现为增效加性效应,cal-3cal-4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4个QTL解释遗传变异范围在11.0%~58.9%之间,其中cal-4最大,cal-2次之,而cal-1最小。这为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大白菜 干烧心病 QTL
  • 简介: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垩白粒率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粒厚性状,但各性状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小。

  • 标签: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外观品质 垩白 粒形
  • 简介:通过使用不同脱水来研究种子活力脱水效果,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最佳脱水及剂量,以提高种子质量。本研究以小麦‘济麦22’为材料,用2.25L/hm2立收谷、2.25L/hm2草甘膦、4.5L/hm2草甘膦自来水喷施小麦,这四种处理分别用A、B、C、D表示,以D处理为对照。用二次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用纸上发芽试验可直接测定种子活力,采用沙床法培养小麦幼苗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干重出苗率。结果表明,A、B脱水效果较好,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不大,C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增大;A、B、C对幼苗蛋白质含量、POD活性无显著影响,B使成苗率显著下降,C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A则影响不大。总之,A脱水效果好,且对种子活力影响不大。研究不同脱水对种子活力生理生化影响变化规律,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最佳脱水及使用剂量,对于提高种子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种子生产加工及安全贮藏中有重要意义,为其他作物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小麦 成熟期 脱水剂 种子活力
  • 简介:本研究利用以0—153为父本SGK9708为母本构建196个陆地棉重组自交系(F6:8)为材料对棉籽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QTL定位。通过四个环境下群体材料棉籽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棉籽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均为典型数量性状,其中棉籽油分含量存在超低亲本超亲分离,而其蛋白质含量呈现超高亲本超亲分离。相关性分析显示棉籽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步提高两者在棉籽含量较为困难。基于包含186个标记,总长827.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4.45cM,覆盖棉花基因组18.6%遗传连锁图谱,应用WinQTLcart2.5软件对四个环境下棉籽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油分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5.42%~13.15%,其中稳定QTL1个。4个蛋白质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4.35%~14.93%。本研究结果可为进行陆地棉种子营养品质性状分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标签: 陆地棉 重组自交系 棉籽油分 蛋白质 QTL
  • 简介:橡胶树起源热带雨林,对低温敏感。在中国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植受到严重低温胁迫影响,而CBF/DREB1(C-repeatbindingfactor/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factor1)是低温信号通路中重要转录因子,但目前橡胶树中仅克隆到HbCBF1。本研究从橡胶树中克隆出两个新CBF家族基因HbCBF2HbCBF3。经测序,HbCBF2HbCBF3分别编码了234个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bCBF2HbCBF3均含有CBF家族特有两个短肽序列包括一个保守DNA结合结构域NLS簇。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HbCBF2、HbCBF3与HbCBF1以及拟南芥中CBF序列同源性很高。将HbCBF2HbCBF3构建到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上,在Transetta(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它们蛋白质表达量为51.8kD53kD,与预期一致。对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GEX4T-1-CBF2pGEX4T-1-CBF3,在28℃、IPTG浓度为0.4mmol/L情况下表达量最佳。实验为纯化蛋白研究HbCBF2HbCBF3在橡胶树中功能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巴西橡胶树 CBF 原核表达
  • 简介:为了更好地在荔枝杂交育种中判别真杂种,以荔枝两个人工杂交群体‘雪怀子’ב桂味’‘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F,代为材料,利用EST.SSR标记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创建作图群体,并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采用4对引物组合即可实现对两个杂交群体F。代单株100%鉴定,两个群体159个单株均为真杂种;且两个群体后代叶片形态存在变异,基因型上产生了不同于亲本扩增谱带。经聚类分析发现,群体‘雪怀子’ב桂味’113个F1单株被聚为6大类(相似性系数0.68),63.72%(72株)后代与父本聚为一类,28.3%(32株)单株与双亲距离较远,推测这些单株中出现了较大遗传重组变异。在相似系数0.642处,‘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组合46株杂种后代分为两大类,该组合大部分单株(60.87%)与母本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可见,EST.SSR标记适合荔枝真假杂种鉴定,两个F1作图群体创建为荔枝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荔枝品种改良积累材料。

  • 标签: 荔枝 杂种群体鉴定 EST—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近年来,抗除草转基因作物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述了抗除草转基因作物发展历史以及除草作用机理,分别介绍了抗EPSPS抑制剂基因、抗ALS抑制剂基因、乙酰CoA转移酶基因、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基因原卟啉原氧化酶基因这6类抗除草基因来源,抗性机理以及目前它们在转基因水稻上应用。最后,对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转基因释放、飘移对生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转基因水稻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抗除草剂基因 研究进展 安全性与风险
  • 简介: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acyl-CoA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重要催化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hypogaeaL.)克隆到LACS1(GenBank登录号:KT932703),分析了该基因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同源性,采用实时Real-TimePCR技术对LACS1组织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生LACS1基因全长2219bp,包含1992bpORF,编码663个氨基酸,有22个外显子2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花生LACS1有真核生物酰基辅酶A合成酶保守结构域,并含有保守激活位点绑定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花生LACS1与大豆、野生大豆、鹰嘴豆、绿豆、甜橙15种物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8%~86%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花生LACS1与鹰嘴豆豆科植物亲缘较近。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花生LACS1在花生根、茎、叶、针、仁和花组织均有表达,但差异明显,其中花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大小顺序为花>针>叶>茎>根>仁,地上组织表达量高于地下组织。花生LACS1可能参与花生角质层脂质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脂肪酸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生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 组织表达 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