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以金钻蔓绿绒根茎、叶片、叶基、叶柄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植体类型与取材时间、消毒处理方法,植物激素种类与浓度筛选出适宜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与继代培养基。结果表明:叶片和叶基最佳灭菌时间:75%酒精30s+0.1%升汞10min,叶柄:75%酒精30s+0.1%升汞16min,根茎:75%酒精30s+0.1%升汞20min;最佳取材时间为夏季,愈伤诱导率高,且诱导时间短;叶片、叶基、叶柄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MS+2.0mg/LTDZ+0.2mg/L2,4-D,增殖培养基:MS+3.0mg/L6-BA+0.2mg/LNAA;根茎诱导不定芽及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1mg/L6-BA+0.3mg/LNAA+1mg/LGA3与MS+0.8mg/L6-BA+0.2mg/LIBA。

  • 标签: 金钻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增殖
  • 简介:为了解决‘丹霞’铁皮石斛市场供需矛盾,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采用10种不同培养培养‘丹霞’铁皮石斛种子,比较分析其种子萌发、原球茎形成和组培苗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霞’铁皮石斛种子活力为89.54%,原球茎在1/2MS+20%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发育良好,种子培养49d后形成原球茎。其株高、分蘖数、根长和根数等指标分别可达6.68cm、1.96株、5.16cm和5.88条,均高于其他培养基。在栽后115d统计成活率可达99.45%。说明培养基1/2MS+20%马铃薯适合于‘丹霞’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和快速繁殖。本研究为‘丹霞’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丹霞’铁皮石斛 培养基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 简介: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其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和难点。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方法为基础小麦转基因技术,已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材料,但由于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强基因型依赖性,且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易产生体细胞变异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普及。鉴于此,作为重要备选方案,非组织培养方法受到学界关注,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也有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不同方法潜在受体位点,并与其他植物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探讨了小麦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非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 受体组织或细胞
  • 简介:根据2015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CSCD)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网址http://sciencechina.cn/cscd_source.jsp),《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榜上有名,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被誉为"中国SCI",是中国最具权威收录数据库之一,被CSCD收录标志着入选期刊在该领域领先水平。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核心库 基因组学 HTTP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为外植体一步不定芽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首先,以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含部分子叶节下胚轴为外植体,从6-BA和NAA配比、AgNO3以及无菌苗苗龄等方面对影响油菜组织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甘蓝型油菜快速高频一步不定芽再生培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为,切取5d苗龄含部分子叶节下胚轴置于添加4mg/L6-BAMS基本培养基中培养,5d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成功地将用pFGC5941双元载体构建BnTFL1基因干扰载体转入中双11号中。整个转化过程中,芽诱导生成只需5d,接着完成抗性芽PPT筛选需要30d,整个转化周期从播种到得到生根抗性苗仅需大约70d,而传统转化方法抗性芽诱导筛选需要90d,整个转化周期需要130d左右,大大缩短了转化周期,简化了转化过程,提高了转化效率。

  • 标签: 油菜 下胚轴 子叶节 一步再生培养 遗传转化
  • 简介:第十一届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大会(简称IAPTC&B)定于2006年8月13-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席: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大会秘书长:李家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组委会主席:薛勇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所长),大会财经委员会主席:朱祯(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

  • 标签: 植物组织培养 生物技术 北京大学 国际 中国科学院 主席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简要介绍了5种传统、最常用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SSR和SNP)技术原理及它们优缺点,也总结了TRAP这种新产生分子标记技术原理、优点及应用前景。综述了这几类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进化、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抗虫、抗病等方面的研究。利用SSR和RAPD标记能够发现野生种和栽培种多态性进而实现分子标记对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将许多花生品种分为不同品种群,能够对花生进行种质进化研究。RFLP和AFLP技术利于花生图谱构建,利用DNA中特定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对改变及酶切位点之间分予重排,可以发现花生品种间DNA许多多态性位点,进而绘制分子标记图谱。AFLP技术在花生青枯菌和花生抗黄曲霉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RAPD技术在花生根瘤菌、花生线虫病等方面已有显著进展。最后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中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 标签: 花生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 简介:Bar基因是转基因商品化作物中应用最多目标基因,也是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选择标记基因,因此,建立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通用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非常必要。本研究中,以籼型水稻明恢63为受体,Bar基因作选择标记,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将Bar基因转入其中,获得了一批转化子,初步建立了稳定、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随后,以此体系为基础,将装有不同基因两个载体pBar-1C^*和pBar-1Ab进行了转化,分别从5400块和4800块愈伤组织中获得156个和115个抗性愈伤,其抗性愈伤率分别为2.8%和2.4%,分化率分别为80.7%和87.8%,由此说明,此转化体系相对稳定,且分化率高、抗性愈伤率也较高,可用于同类选择标记遗传转化,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步伐。

  • 标签: 选择标记 BAR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水稻
  • 简介:本研究以油茶品种‘长林4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个油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5.59kD,理论等电点(PI)为6.27。与其他植物ALMT蛋白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oALMT(GenBank登录号:KT932706)。CoALMT蛋白含有6个跨膜区,可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CoALMT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Extendedstrand)、β转角(Betaturn)、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分别占52.05%、16.89%、8.70%、22.35%。以‘长林4号’和‘长林166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沙培条件下两个不同无性系在不同磷水平下不同器官组织中CoALMT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两个无性系油茶根系CoALMT表达量均上升,说明油茶根系中CoALMT基因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茎和叶中表达模式与根中存在差异。低磷处理下不同组织中,‘长林166号’中CoALMT基因表达量均比‘长林4号’高。综上结果可知CoALMT基因参与油茶对低磷响应,其可能会影响油茶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 标签: 油茶 苹果酸转运体 低磷胁迫下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模板DNA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DNA质量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大豆叶片DNA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效果最佳,而4%浓度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 标签: PCR 大豆 叶片 DNA 提取方法 缓冲液
  • 简介:不论是野生还是离体条件下,珠芽均是植物进行繁殖再生重要器官,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全面系统介绍。本综述从植物珠芽定义、起源与发生部位、发育过程、显微结构、生理生态及实际生产中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珠芽研究进展,认为植物珠芽可着生于叶腋、花序或叶片表面,是由薄壁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珠芽发育一般经历了启动、膨大和成熟三个阶段,与内源激素含量和变化有关;珠芽在数量、萌发率和生活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是良种繁育和种群繁衍高效方式;并探讨了珠芽形成分子机制,对未来珠芽研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珠芽 发育过程 形成机制 研究应用
  • 简介: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即彩色花生,是由普通花生通过多世代分离选育而成,种皮颜色包括深紫条纹、浅紫条纹、红色、红-白相间、紫黑色等类别。由于彩色花生营养丰富,并且富含花色苷类物质而倍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对彩色花生加工品质特性并不清楚。外形性状评价实验表明,5种花生种皮颜色、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具有较大差异;脂肪和脂肪酸评价发现,5种花生都不是最适宜油用花生品种选择,但其均富含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具有较好食用价值;蛋白质含量最高是‘铜仁珍珠’花生,其次是‘黑珍珠’,含量最低为‘紫魁’,且其富含氨基酸也有着显著差异;此外,种皮对花生生品感官评价影响加大,深色种皮花生种皮对香味影响大,对甜味和脆度影响小。本研究选用贵州地方特色品种‘铜仁珍珠’和引进‘黑珍珠’、‘红-白花’、‘四粒红’和‘紫魁’5种种皮颜色差异较大花生,对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生品及烘烤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种皮色素进行综合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质特征特性,为彩色花生更好地推广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彩色花生 品质特性 感官评价
  • 简介:以49份申请品种保护提供品种和47份收集草莓已知品种为材料,通过从208对草莓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好核心引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和毛细光电泳检测相结合方式对96份草莓品种进行标记分析,检测每个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大小,并为每个等位变异选取了相应参照品种。结果显示:20对引物共检测出20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6~15个平均10.3个;共检测到600个带型,每对引物检测到带型数11~58个,平均3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PI

  • 标签: 品种指纹 图谱构建 指纹图谱
  • 简介: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LOCUST(FT)编码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和其他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和FD2与葡萄Vv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F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FD5-D在纤维中表达量最高,其余GhFD基因均在SAM中表达量最高,不同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资料。

  • 标签: 棉花 FD基因 b ZIP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MADS-box基因家族中AG(AGAMOUS)基因对心皮和胚珠发育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甜樱桃(PrunusaviumL.)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扩增AG保守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全长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了外源赤霉素对该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1)所获得基因PaMADS5(Genebank登录号:JQ686726),全长为1092bp,编码246个氨基酸;(2)蛋白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aMADS5属于MADS-box家族中AG亚族;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aMADS5在花雄蕊和心皮中表达。(3)PaMADS5在雌蕊中表达量受赤霉素影响,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升高,PaMADS5表达逐渐升高,表明PaMADS5可能参与调控甜樱桃雌蕊发育。

  • 标签: 甜樱桃 AGAMOUS 基因克隆 赤霉素处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是基于RNAi而发展起来新技术,它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目的。因此HIGS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和作物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和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真菌。并可以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为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策略。本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最新进展,为该技术在更多植物病原真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