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掌握其遗传改良和繁殖栽培研究进展对沙棘资源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由于沙棘是多用途树种,因此其遗传改良涉及多个性状、栽培模式也因造林目的不同而异。近年来,通过以选为主以及选、引、育兼顾的系统遗传改良,获得了许多果实大、产量高、无棘刺的优良品种,同时在良种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应加强生长性状和雄株的遗传改良、积极开展造林模式以及现有林分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沙棘 遗传改良 繁育技术 栽培模式
  • 简介:在新疆和田、喀什和伊宁3个不同地区采取中亚沙棘样本49株,主要从果实形态、种子形态和叶片特性方面对中亚沙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亚沙棘3个居群的种子长度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宽度、厚度则呈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在5.36-16.77g之间,3个居群的千粒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宽度、厚度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种子长度和长宽比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种子千粒重主要决定于种子的宽度和厚度,而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形状关系不密切。3个居群果实的纵径、横径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但果实纵横比无显著差异,表明三个居群果实形态差异不明显。中亚沙棘百果重为9.30-32.2g,百果重与果实纵径、横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纵横比没有明显相关性,表明中亚沙棘百果重主要决定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与果实形态无关。

  • 标签: 新疆 中亚沙棘 表型变异 表型相关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本文比较了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为更好地利用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分子标记在沙棘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及性别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对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沙棘 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应用
  • 简介:本文以黑龙江省绥棱浆果研究所选育的“楚伊×蒙优1”、“楚伊×蒙优2”、“楚伊×蒙优3”、“楚伊×蒙优4”、“HS-21×蒙优1”、“HS-22×阿列伊”、“绥1×蒙优7”和“HS-20×阿列伊”8个大果沙棘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和黄色素成分的遗传变异倾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蒙古沙棘系列雄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呈低亲变异的趋向,以阿列伊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呈高亲变异倾向。阿列伊作为父本优于蒙古沙棘系列雄株。“高糖”母本楚伊杂交组合的F-代株系果实中糖含量均呈现出衰退趋势。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高亲变异。“HS-21×蒙优1”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变异广泛。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黄色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亦呈高亲变异倾向。在“楚伊×蒙优4”杂交组合后代中进行选择,获得超亲株系的几率最大。

  • 标签: 沙棘 黄色素 遗传变异
  • 简介:本文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为母本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为父本的杂种1代雌株群体的遗传变异特性的分析表明,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异;从杂种优势显著的个体中选择出6株优良单株,多数表型超越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

  • 标签: 俄罗斯良种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杂种1代 优良雌株
  • 简介:本文以砒砂岩地区沙棘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沙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造林工程8年后,沙棘林地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比荒坡地提高7.4%,土壤粘粒含量占49.15%,比荒地增加了75%;〉5mm的大团粒含量为43.38%,是荒地的2.99倍,有机质含量为13.92g/kg,是荒地的3.68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荒地的1.72倍、1.13倍与1.36倍,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为荒地的4.54倍、3.29倍与7.6倍。说明沙棘造林使造林区的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可有效降低该地区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

  • 标签: 砒砂岩区 沙棘生态工程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实施10年(1999-2008年)的中国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在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砒砂岩区新增沙棘保存面积1642.83km2。本文选用了7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评价了这一浩大的沙棘单项生态工程的环境资源价值。估算的工程结束年(2008年)沙棘环境资源价值为100.17亿元,为工程总投资2.7亿元的37.1倍。文中建议,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指标,其价值可以通过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征收有关税收来实现;而固碳制氧目前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可通过开展国际碳贸易来得到经济效益。

  • 标签: 沙棘 生态工程 环境资源价值 评价 砒砂岩区 中国
  • 简介: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的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侧柏〉油松,均大于天然草地的总碳密度;吴起县退耕还林12年后植被的总碳储量为152.53万t,是退耕还林前1998年总碳储量的3.2倍,且其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吴起县退耕还林地的平均碳密度值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的一些估计值,各类林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 标签: 退耕还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县域尺度
  • 简介: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查询和输出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工具,GIS正在被广泛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领域,本文阐述GIS技术在窟野河流域沙棘减沙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 标签: GIS 窟野河流域 沙棘减沙工程 监测 应用
  • 简介:通过对窟野河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准格尔旗项目区5个实施年度监测过程和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价,一方面反映了所采取的监测手段可以规范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项目区各个流域的实施情况,为项目的年度计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监测成果分析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保水减沙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探索建立沙棘减沙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沙棘 减沙工程 监测成果 综合效益
  • 简介:为了推广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经验,加大沙棘产业化开发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和项目管理水平,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将于2008年3月16~1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技术培训和经验总结交流会,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沙棘的种植技术规程、沙棘产业化开发的前景,讲授水利部水土保持项目最新的管理办法。

  • 标签: 鄂尔多斯市 技术培训班 生态工程 砒砂岩区 沙棘 产业化开发
  • 简介: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目前,3S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3S技术获取窟野河流域基本信息的方法,在对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窟野河流域划分成了五大类型区,分析五大类型区的特征并针对各个类型区的条件差异提出了分区治理的沙棘治理模式。

  • 标签: 3S 窟野河 类型区 减沙工程 沙棘
  • 简介:11月22日-11月23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了“晋陕蒙砒砂岩区窟野河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评审会议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上黄河中游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组成了评审专家组,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项目法人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和设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有关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晋陕蒙砒砂岩区窟野河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 标签: 设计审查 砒砂岩区 水利部 窟野河 工程 减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