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危险因素、转归,强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认识。方法将122例热性惊厥患儿采用针刺加中药疗法治疗。采用毫针直刺患儿人中穴,随后进行物理降温,待患儿停止惊厥抽搐后给予口服清热息风汤,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d,大部分患儿痊愈出院,6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无效。在长期随访中有6例患儿转化为癫痫。结论儿童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医生及家属对热性惊厥的认识,对预防及治疗儿童热性惊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中医治疗 发病机制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散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散,地西泮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72h内的再发惊厥例数。结果羚珠散组再发惊厥4例(10.00%),地西泮组4例(9.76%),对照组10例(25.64%),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临床疗效满意,虽与西药地西泮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性惊厥再发 小儿 羚珠散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