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囊肿完全摘除及较大囊肿不能完全摘除时,行连同相邻肠管切除或部分囊肿切除,内膜石碳酸烧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肠系膜囊肿,其中10例手术的方法。结果8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2例较大囊肿与相邻血管、肠管粘连,单纯摘除困难,其中1例连同相邻的肠管一并切除,1例行部分囊肿切除,内膜石碳酸烧灼。术后均顺利恢复,效果满意。结论较大肠系膜囊肿与相邻脏器粘连,不能单纯摘除时。尽可能采取连同相邻脏器切除,或部分囊肿切除,内膜以石碳酸烧灼。避免采用囊肿腹壁造袋外引流,腹腔内开窗或囊肿与肠道内引流术式。

  • 标签: 肠系膜囊肿 病因 分型 临床特点 鉴别诊断
  • 简介:本文就有关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最基本内容并列举近几年来在AIDS、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几个疾病治疗中的资料作一综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AIDS 肿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终止11~16周妊娠方法很多,目前临床上效果较好者为经阴道注入羊膜腔外利凡诺(称利凡诺组),然后再行钳刮术。我院从1996年1月开始口服息隐(简称息隐组),效果明显好于利凡诺引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随机选择妊娠11~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息隐组带环不列入其内)共117例,分为利凡诺组(50例),息隐组(67例)。

  • 标签: 息隐 利凡诺 扩张宫口 钳刮术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 简介:尽管临床医学知识和疾病的诊断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为止,临床医师还不能预测某一特定的药物及其剂量对某一特定的病人是否具有疗效,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ADR)。目前,临床医师一般只能根据药物临床研究获得的信息,凭借自身的临床经验或查看病人的病史记录作出临床判断,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判断药物是否有效也只能针对病人的

  • 标签: 药物基因方法 新药开发 药物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大咯血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主要危险是窒息和血容量减少,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达50%-100%,需要紧急处理。内科常规保守治疗疗效常常不令人满意。外科手术对大咯血疗效虽然肯定,但仅适用于少数局限性病灶,患者一般状况尚好者。我院目前已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11例,特报告如下。

  • 标签: 大咯血 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 疗效 内科 病灶
  • 简介: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11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病理表现.结果本组4例为多囊性肾癌,7例为单囊性肾癌,其中3例单囊性肾癌术前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论囊性肾癌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不典型单纯性肾囊肿性病变应考虑存在囊性肾癌的可能.

  • 标签: 囊性肾癌 病理学 临床 诊断鏊别
  • 简介:目的:为了评价CYP2D6的基因型和表型的联系以及基因芯片在CYP2D6多基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242健康志愿者,口服dextromethorphan后收集认测定其代谢率,收集20ml血提取DNA,并通过基因特异性PCR和/(或)基因芯片分析CYP2D6*2-*11,*17和多拷贝CYP2D6基因,其中5个基因(*3,*4,*6,*7和*9)用PCR和CYD450基因芯片同时分析。结果:CYP2D6基因型比表型更富有信息和更能反映CYP2D6酶的表达。CYP2D6*3,*4,*6,*6和*9的基因检测在CYP450基因芯片和基因特异性PCR中显示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基因芯片在检测基因多位点的多基因中是一个有发展前途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CYP2D6 表型 基因型 PCR 寡核苷酸微陈列杂交
  • 简介: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细胞癌变是一个以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基础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为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指标。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 肿瘤发生 癌癌
  • 简介:隔神经痉挛(呃逆)常见.虽不算大病,但影响原发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对其治疗的方法虽多,但疗效多不确切。本文报告采用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经验。

  • 标签: 治疗 膈神经阻滞 顽固性呃逆 疗法 常见 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