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治疗预后作综合判断。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抗结核药(30.0%).中药或中草药(25.7%),抗风湿药及解热镇痛药(5.7%),药物发生的时间大多在1~8w,同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发生时间长短不一,与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异常和特异性体质有关。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损害型,其次是胆汁淤积和混合型。结论重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时积极的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肝疾病 药物毒性 肝功能试验 中草药
  • 简介: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由上皮或间质组织向腔内生长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息肉的检出率增加。由于胃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目前主张胃息肉一经发现及早治疗。内镜下治疗胃息肉主要有电凝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对7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镜下治疗 胃息肉 疗效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隆起性病变
  • 简介: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3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微创治疗 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用蜈蚣治疗“串腰龙”(带状疱疹)早有报导,我院于1967年1月至1990年12月用蜈蚣糊治疗串腰龙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科70例中,男65例,女5例,年龄7岁3例,17~45岁67例,病程平均5天,主要症状为患部皮肤疼痛,烧灼感,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疱疹,约黄豆、

  • 标签: 串腰龙 带状疱疹 疮疹 皮肤疼痛 流黄 雄黄粉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治疗后易复发,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复方外洗配合CO2激光祛疣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尖锐湿疣 中药复方 治疗效果
  • 简介:1.1一般资料观察我院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采用黄芪与丹参复合液治疗70例老年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本组病例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50~79岁,其中伴室上阵发性心动过速8例,室性心动过速的14例,室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3例,脑梗死8例,高血压15例,其他疾病15例。

  • 标签: 药物治疗 老年 心肌缺血 丹参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骨关节置换术麻醉日益增多,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改变及伴随的疾病,对麻醉的要求也更高,同时骨关节置换术有时出血较多,如何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针对减少出血,节约血源,是此类麻醉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4年73例高龄患者下肢骨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置换术 骨关节 麻醉 下肢 高龄患者 出血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小气道阻塞、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碱失衡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rension,PHT)。研究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可明显影响COPD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所以早期诊断并控制低氧血症及PHT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期住院的COPD患者70例,根据血气分析参数,推算出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探讨COPD患者缺氧程度、pH的变化与PAMP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血气分析 肺动脉压 COPD患者 酸碱失衡 慢性阻塞性肺病 PAMP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绝经综合征患者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应用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于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选取南湖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确诊绝经综合征的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n=35,一般治疗方法)和试验组(n=35,激素替代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低于试验组(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试验组,试验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结论 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运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绝经综合征 激素替代疗法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用替普瑞酮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并观察其对顺铂耐药的作用与联系.方法1×106株人肺腺癌SPCA-1细胞完全随机分为5个不同剂量的替普瑞酮处理组和对照组,各5×105株,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处理,替普瑞酮各组分别加入10、50、100、500、1000μmol/L的替普瑞酮处理.采用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SP70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在顺铂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分析其在SPCA-1细胞对顺铂耐约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HSP70、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在顺铂作用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9.70±0.63),替普瑞酮为10、50、100、500、1000μmol/L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7±0.14)%、(7.78±0.69)%、(6.37±0.15)%、(6.63±0.93)%、(4.22±0.06)%;替普瑞酮处理的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替普瑞酮可上调SPCA-l细胞中HSP70表达,HSP70的高表达可增加SPCA-1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 标签: 肺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替普瑞酮 顺铂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在入院第1、2、3、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HSP7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情况及预后。22例研究组患者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和死亡组11例。结果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70水平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较第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较死亡组HSP70水平在入院第2~4天时,增加明显(P〈0.01)。2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HSP70表达增加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热休克蛋白7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康复二科住院患者,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型患者7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21年3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4.29%”,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显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疗效显著。

  • 标签: 胸痹 气虚血瘀型 人参养荣汤加减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100IU/kg静注,续1000IU/h,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活化的全血凝固时间(ACT)于正常的1.5~2,0倍,连续7日。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续7日。住院至少7日,随访至治疗后30日。结果本研究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4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绞痛发作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低分子肝素组治疗1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普通肝素对照组(P<0.05);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管重建)在低分子肝素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严重出血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70岁以上老 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