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肛裂患者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肛裂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手术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9.21±1.93)d、治疗疗效97.73%、并发症的发生率6.82%优于A组患者(15.98±2.59)d、86.36%、20.45%,P<0.05。结论在对肛裂患者实施治疗期间,运用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手术,成效优良,能够减少并发症,加快创口愈合速度,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肛裂 运用 效果 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
  • 简介:目的比较Mtwo镍钛锉、ProTaperUniversal再治疗系统与手用不锈钢H锉在管再治疗过程中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1—7月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上颌切牙60颗进行常规管预备、冷侧压法充填。按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20颗。A组应用手用不锈钢H锉,B组应用Mtwo镍钛锉,C组应用ProTaperUniversal再治疗系统清理管内充填材料,记录操作所用时间,比较推出根尖孔的碎屑量及管壁清洁度。结果3组均有充填物残留。B、C组在碎屑推出量、管壁清洁度和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P<0.05)。结论3种器械均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充填物,但镍钛器械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标签: 牙周炎 根管疗法 镍钛锉 根管充填
  • 简介:目的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各为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经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为96.67%,亦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隐裂牙牙髓病 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 疼痛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疼痛康复医学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74例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应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18.92%(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应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 加巴喷丁
  • 简介:目的:分析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应用普瑞巴林联合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普瑞巴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普瑞巴林联合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不同治疗周数的疼痛评分(VAS)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不同治疗周数的VAS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均降低,研究组不同的治疗周数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分析,普瑞巴林联合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普瑞巴林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在行一次性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采取全程护理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6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管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9,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重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23例轻度疼痛;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7例重度疼痛,18例中度疼痛,7例轻度疼痛;实验组患者疼痛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212,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在行一次性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借鉴。

  • 标签: 一次性根管 急性牙髓炎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中共3例转移(13.04%),2例局部复发(8.70%),共11例出现并发症(47.83%),而实验组中仅1例出现并发症(4.35%,2例局部复发(8.70%),1例转移(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种手术方案对比可以得出,保乳手术较改良根治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转移率也略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是中年女性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榜首1。目前,乳腺癌多数患者超过40岁,但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还具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3-49岁,平均年龄(39.2±3.5)岁,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7-52岁,平均年龄(40.1±3.8)岁。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者,且能够正常配合相关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首先开一个纵梭行或者横梭创口,注意创口的位置应该和肿瘤附近保持3cm左右,将皮肤切开后分离皮瓣,将锁骨下方血管分开后,实行病理检查,确定其边缘为阴性后将腋下淋巴结清理,清理至背阔肌,和腋静脉位置即可,将所有淋巴结清洗完毕后做好创面清洁工作,防止引流管于患者的胸壁和腋下,随后缝合创口包扎。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按照患者肿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口位置,随乳晕弧形切开,切除肿瘤周围3cm左右的组织,将钛夹放入局部内,然后根据患者的乳腺情况将乳腺叶或者腺叶段切除,将切除的组织处理完成后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所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应切除更大的范围,直至检查标本为阴性为止,随后检查患者的淋巴结,结果阴性的患者方可实行保乳手术。手术时注意调整乳头的形状,避免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且保证弧形自然,随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创口后进行包扎。1.3评价标准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转移率以及复发率计数资料均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的一般资料中其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息肉患者共计6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宫颈息肉摘除进行治疗,而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宫颈息肉摘除和射频消融能够有效对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息肉摘除术 射频消融术 宫颈息肉
  • 简介:目的:评价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视神经损伤患者57例(60眼)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30眼)和治疗组29例(3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对视力改善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2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为50.00%(P〈0.05),以及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MNGF联用治疗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减轻了视神经损伤程度,有效促进了视力的恢复。

  • 标签: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鼠神经生长因子 MNGF 视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与开腹胃癌根治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清除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药使用次数)、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创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或残端漏、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清除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患者预后更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胃肿瘤 老年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对足踝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足踝创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B组行植皮治疗,C组行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两两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足踝创伤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联合治疗的效果比单纯的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治疗效果更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植皮;足踝创伤;临床疗效足踝创伤在临床医学中很常见,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以植皮居多。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负压封闭引流在该病治疗中的使用率也逐渐多起来。想来这与负压封闭引流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所以息息相关的1。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足踝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所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足踝创伤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足踝创伤鉴别诊断标准》纳入,分组原则为整群随机化,分三组,每组各35例,三组患者中男66例,女39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7.4±5.0)岁;三组患者常规资料有对比价值(P>0.05)。1.2治疗方法1.2.1A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均对创面济宁渗液、脓液和坏死皮肤组织清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创面形状、大小等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剪取,并保证能与创面形状和大小吻合。对创面进行消毒处理,覆盖敷料,建立引流管和负压装置并连接,确保无漏气现象。定时观察患者的创面与负压封闭引流方案敷料的吻合度,适时更换。1.2.2B组行植皮治疗。按照患者床上部位情况选择植皮皮瓣,裁剪成与患者创伤部位相同形状与大小后进行移植,待皮瓣覆盖完成后进行无张力缝合,术后定时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1.2.3C组行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治疗。步骤与内容与A组和B组相同,故不赘述。1.3观察指标三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1.4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方式以(%)为主,P<0.05表示有统计学价值。2结果A组总有效30例,占比为85.71%;B组总有效26例,占比为74.29%;C组总有效34例,占比为97.14%;A组与B组有效率相比有差异,x2=4.076,P=0.044,P<0.05;A组与C组相比总有效率有差异x2=8.332,P=0.003,P<0.05;B组与C组相比总有效率有差异,x2=21.321,P=0.000,P<0.05。3讨论3.1足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就目前足踝损伤的发生条件来看,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是引起足踝损伤的最常见的因素。其中直接暴力包括直接撞击或车轮碾压,继而导致横骨折、短斜骨折等;间接暴力包括高处跌坠,强烈扭转或滑跌等造成斜骨折等。当发生足踝损伤后,常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2。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或这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3.2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在足踝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在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C组总有效率最高,A组次之,B组最差,三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而C组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疗效,与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联合应用良好的临床效果是息息相关的。首先,负压封闭引流作为一种全新的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方法,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去除足踝损伤部位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的效果更佳,且对骨髓炎等内部难以治疗的疾病也有良好的根治效果,创伤小、纳米级药物直达病灶、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都是它字临床医学上的优势3。其次,植皮的应用。通过在患者自身健康皮肤部位取下部分皮肤,对足踝损伤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修补,能有效的提升损伤部位的血管供血成活率高4。因此,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联合应用时,就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所有C组临床疗效当然比A组和B组均更占有更高的优势。综上所述,在足踝损伤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联合应用后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行植皮或负压封闭引流相比效果均更具优势,壳子临床医学应用中大力推广与普及。参考文献1何少康.联用负压封闭引流和植皮对足踝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132-133.2李静,潘秀娟,李飘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7,37(4)399-400.3尹一然,陈歌,鲁晓波.植皮联合VSD处理足踝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4,37(3)313-314.4杜巍.负压封闭引流在急诊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01-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及探究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病例的护理。方法本研究对象为40例肺癌患者,均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方案。同时护理期间,展开全面的、系统性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的准备、中的密切配合医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积极的并发症防控护理等。结果统计40例肺癌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5.00%;同时只有5例患者产生了轻微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并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病例,通过及时的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治疗以后,并发症得以消失。结论对肺癌患者经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以后为进一步显著提升疗效,需要配以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粒子植入 肺癌 护理方案 观察及探究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脑卒中康复患者150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3)。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8.10±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14.25±3.22)d,护理满意度为94.81%明显高于对照组84.42%。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患者施行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平均住院天数短,护理满意度较高,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B超引导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盲探方案进行麻醉引导,实验组患者则应用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痛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效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但实验组患者的向头延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中,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上肢手术 麻醉方案
  • 简介: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降体温、抗癫痫、改善认知功能、保护脑神经和外周神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N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与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1表达,使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以及上调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的增强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表达并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蛋白激酶Cγ表达,从而下调电压门控钙离子L型通道的表达,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滞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产生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中枢抑制 神经保护 Γ-氨基丁酸 蛋白激酶CΓ
  • 简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皮肤科是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集中在神经性疼痛,也是造成神经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深究其发病机制可能和周围相关的神经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有直接的关系,如常见的周围神经炎症、神经传导异常病症或是其他电生理改变病症,也可能与中枢神经机制、神经社会等各类因素有关系。就此笔者重点对发病机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带状疱疹是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体内的病毒因二次复苏和复制,使得感觉神经节、神经或的其支配的皮肤出现病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作为一种专一性的人类噬神经病毒,病毒会留在整个神经轴突的颅神经节、自主神经节等部位。一旦病毒二次大量复制,年龄在逐渐增大的同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会很容易致使神经元疼痛。机体年龄的增加,免疫功能会因新陈代谢而下降,带状疱疹的发病概率也增加,在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时研究这类病症是非常有意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治愈后,机体仍旧伴有剧烈、持续的疼痛,这类疼痛表现出非常强的顽固、难治。这种疼痛会表现为深部疼痛、针刺疼痛或是电击疼痛,少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异常性、感觉异常或是感觉迟钝等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详细的发病机制在临床尚未完全被了解,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时认为可能是病毒性急性感染,致使神经组织内炎症、水肿、出血或是遗留的瘢痕造成这类疾病。国外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患病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有关系进而被严重损伤,致使神经元细胞的数量有非常明显的减少,脊鞘中粗神经纤维轴突出现显著胶原化,慢性炎症细胞因此被浸润,致使中枢敏感化。笔者重点为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中枢神经发病机制以及神经社会因素的发病机制展开分析。一、周围神经发病机制周围神经发病机制可分为周围神经炎症、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电生理改变三种。(1)周围神经炎症。病毒复苏后在体内大量复制,知识外周神经纤维坏死,支配皮肤表现出疱疹,炎症反应出现。感觉神经节出现炎症、出血性坏死、神经元坏死或的缺失,治疗后患者可能表现为痊愈,但部分患者会因此累及外周神经节、后,一旦表现出病理改变机体的外周神经结构和功能会出现“非正常愈合”,致使疼痛遗留1。(2)周围神经传到异常。疼痛和费疼痛在传入神经纤维后,能够参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理过程,致使发生疼痛。其中Aβ纤维作为非疼痛传入纤维,功能表现异常后,疼痛直接作用在机体上,邻近的C纤维被改变。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失神经支配,轴突因出现退行性变化,外周神经轴突、中枢神经残留的神经细胞知识疼痛发生。选择辣椒素对机体进行研究,辣椒素受体主要表达部位是初级传入神经。辣椒素受体在体内的异常热刺激有明显反应,激活后,初级疼痛传入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并出现异常敏华,故而造成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电生理改变。神经损伤致使初级传入神经元中少部分钠通道的复制RNA表达增强。钠通道聚集了部分异位冲动,点位阈值下降后,致使初级传入神经被损伤。外周神经炎症会因此持续,致使脱髓鞘甚至硬化。神经轴突膜因异常聚集致使动作点位逐渐传递,小刺激便可造成大面积动作点位,痛觉异常出现。二、中枢神经发病机制新生成的疱疹病毒在体内随着感觉神经元轴突的转运,进入外周远端轴突,外周感觉神经和皮肤表现出验证和病变,中枢投射纤维也因此出现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表现出中枢敏化。选择动物模型试验分析时,中枢C纤维末端在释放神经肽等物质,作用在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的受体上,中枢因此表现出敏化,同时Aβ-机械感受器也会作用使得中枢疼痛信号神经元功能表现,最终出现疼痛3。但实际上,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中的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的作用。外周神经受损还会是的板层素中C-纤维初级传入末端被受损,表现出变性,但神经素和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避免Aβ纤维的新发芽。粗有髓纤维传入后,触觉即便是在高频刺激下也不会出现疼痛;但中枢敏化一旦形成,正常非伤害性的刺激也会刺激Aβ低阈值机械受体,使得脊髓背角疼痛信号出现。在脊髓和大脑中,一般而言痛觉和触觉是分开的,但通过对动物进行试验发现二者的纤维分离表现不完全。三、神经社会因素在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对数和线性回归分析时,角色功能和个体的差异、患者治愈信心其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或是病情影响占比较高。所以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疾病的发病机制或预防疾病阶段,从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对机体进行分析,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因机体自身的某些基因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高频发生者,与之相对的部分患者则是非常不容易感染者4。四、结束语带状疱疹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痘,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人体的神经造成感染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周围出现带状疱疹现象,最终形成疱疹类型的皮肤病。当患者患有带状疱疹疱疹时,身体会经常感到疼痛,而且这个疼痛感的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焦虑、失眠、神经高度紧张等症状。水痘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等现象。一般来说,水痘的潜伏期较短,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患者会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就会出现发病症状,尤其是春冬两季,容易爆发水痘,并且具有传染性,传染方式为皮肤接触与唾液等。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病症,其是神经性和病理性结合的疼痛病症,是神经受损之后的表现。复杂的发病机制致使对这类患者展开治疗困难重重,如何对急性带状疱疹后患者的外周神经损伤,致使出现“完全愈合”,钠通道的异常表达减少,残留神经芽突再生概率减少,使得外周感觉损伤对中枢的后续影响也减小,最终中枢敏化减少,这是非常重点的研究内容。未来科技发展,这类病症的发病机制一定有所突破,对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新药开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张颖,顾晓虹,朱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脊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1)4256-4261.2陈云婷,蒋宗滨,张爱民,等.夏天无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小鼠脊髓疼痛和凋亡的影响J.中成药,2018,67(4)72.3张爱民,蒋宗滨,周增华,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小鼠脊髓的自噬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45(3)11.4舒伟,胡永生,陶蔚,等.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6(1)08.

  • 标签: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通过开展疼痛评估、药学监护,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和用药指导,并规范了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三叉神经痛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注射手段,它常用于身体受到巨大损伤、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内科患者的住院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注射扎针的次数,减轻对于以上患者的损害。但是时有发生的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还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们通过研究分析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并予以解决。

  • 标签: 神经内科患者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病变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取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HbAl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感觉神经、腓感觉神经、正中运动神经、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糖、HbAlc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疗效显著,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甲钴胺
  • 简介:目的对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接受中医正骨治疗,常规组接受西医手法复位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骨折部位恢复效果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正骨术 桡骨远端骨折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