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例产前筛查结果分析及其追踪观察。方法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207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开展产前筛查,分析结果并实施追踪观察。结果2074例孕妇中,中风险21三体检出率为8.7%(180/2074)高风险21三体检出率5.3%(110/2074),神经管缺陷检出率为1.3%(27/2074),18三体检出率为0.2%(4/2074),其结果显示,2021年4例异常引产,2例自然流产;2022年5例异常引产。结论 伴随产妇年龄的增加,唐氏综合征与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阳性率也会有所递增,对产前筛查高风险者实施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DS、NTD新生儿的出生。

  • 标签: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神经管缺陷
  • 简介:摘要分析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本文分析了2019~2020年我区35~64岁的适龄女性“两癌”筛查情况。结果显示2019~2020,我区共开展2000例次宫颈癌筛查,其中133例高级别病变,检出率6.65%,宫颈癌10例,检出率0.5%,宫颈癌高发年龄组为51~60岁。乳腺癌筛查3200例次,筛查出乳腺癌32例,检出率1.00%,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为60~64岁。可见,通过两种癌症的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两癌”,从而保障女性的身体健康。其中,年龄和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50岁以上的妇女,应及时筛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两癌筛查 宫颈癌 乳腺癌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升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评价作进一步分析。方法:研究筛选出了一共50份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浦口区中医院检验科的凝血质控样本资料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参控项目,参考相关医学数据进行凝血实验,检测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统计研究表明,50份凝血质控样本参控项目的总准确率95.94%,单项检测准确率中,纤维蛋白原(FIB)、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高,其次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最低。结论:分析表明,严格遵循医院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对提升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高质量凝血检测提供保障。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临床凝血试验 检验结果 质量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研究乙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的检验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9日-2022年10月29日我院检验科收入的乙型肝炎患者26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 HBeAb)  以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 等标志物检测,并能够分析各个检测结果,具体分组为: HBsAg、HBeAg以及HBcAb三项阳性为Ⅰ组,共63例; HBsAg  与HBeAg 双项阳性为Ⅱ组,共66例;HBsAg、HBeAb以及HBcAb三项阳性为Ⅲ组,共70例;HBsAg与HBcAb双项阳性为Ⅳ组共67例,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患者的HBV-DNA 与ALT指标水平差异。结果:Ⅱ组、Ⅲ组、Ⅳ组的HBV DNA、ALT的检出指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阳性检出方面,Ⅱ组、Ⅲ组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Ⅳ组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和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的AL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ALT、HBV-DNA等多项联合检测,能够明确分析出患者病毒复制和感染情况,能够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谷丙转氨酶( AL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1日—2023年5月31日接受检测的患者86例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总结检验出的病原菌数量。结果:86例患者中共检出86株病原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物、嗜水气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摩根摩根菌、克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大肠埃希菌与粪肠球菌是引起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根据对抗菌药物敏感度不同,在明确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后,再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处理,旨在达到理想的疗效,也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

  • 标签: 泌尿系统 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体检时心电图异常的结果及检出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680例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其中的心电图检查异常情况。结果:1680例老年人体检结果中,心电图检查正常764例,异常916例,在检查结果异常的这部分群体中,男性占比63.77%显著高于女性的43.93%,比对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体在进行体检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异常的情况比较常见,而其中受性别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也较为明显,这也说明老年人群体应当关注自身的心脑血管健康水平,防患于未然。

  • 标签: 老年人 体检 心电图 异常 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1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数量3-4ml,患者行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值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范围为60mmol/L以下;60-110mmol/L;110mmol/L以上,甲组乙组均为30例,丙组为20例;所有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分析其RUL值。结果:ELISA存在差异,P<0.05,在CLIA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患者行HIV抗体检查时,使用ELISA实验方法若存在溶血,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而CLIA实验方法不会受到溶血标本的影响,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溶血标本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IV抗体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遵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2020-2021年,在遵义市所辖县(市、区)的乡镇设置水质监测点。检测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和末梢水。各监测点于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全年共开展2次水质检测工作。结果:2020-2021年度共检测农村水水样1824份,合格水样1310份,总体合格率71.82%。2020年检测水样866份,合格水样596份,合格率68.82%;2021年检测水样958份,合格水样714份,合格率74.53%。共检测出厂水830份,合格620份,合格率74.70%;共检测末梢水994份,合格690份,合格率69.42%。枯水期共检测水样907份,合格668份,合格率73.65%;丰水期共检测水样917份,合格642份,合格率70.01%。经完全处理(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水样1356份,合格1031份,合格率76.03%;仅消毒的水样426份,合格273份,合格率64.08%;沉淀过滤的水样24份,合格1份,合格率4.17%;未处理的水样18份,合格5份,合格率27.78%。结论:消毒剂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偏低,是影响遵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饮用水消毒处理,提高居民饮水安全意识。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戊二醛消毒液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消毒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诊疗后的纤维支气管镜38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0件。从被检纤维支气管镜外表和内腔采样,检测菌落数并评价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和管道堵塞情况。结果 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和管道堵塞喷水试液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戊二醛消毒液 纤维支气管镜消毒 质量监测 微生物污染 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药饮片药房贮存保管方式的优化以及具体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探析对中药饮片药房贮存保管方式的优化策略,同时分析其具体应用效果。对此,选取300份中药饮片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将其中150份中药饮片纳入至观察组,在贮存保管时应用优化方案,其余150份中药饮片则纳入至对照组,应继续实施常规贮存保管方式,分析两组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效果及医护患满意度。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150份的中药饮片在实施贮存保管优化方案时,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分别选取30名医生、护士及患者,对两种不同中药饮片贮存保管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中药饮片药房贮存保管方式进行深度优化有助于保障药品优良率,还可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 标签: 中药饮片 药房 贮存保管 优化策略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检验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步骤,但偏离会导致误差和不准确的结果,从而危及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本文分析了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品检验质量的控制策略,包括标准化操作程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以及优化数据管理与记录的具体实施方法,以确保高质量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充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检验 结果质量 偏离 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检验结果影响性。方法:2022年5月至11月就诊实施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平均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6组,观察1组,采样后离心,样本于室温环境保存24小时后实施检测;观察2组,采样后离心,样本于零下20摄氏度环境保存24小时后实施检测;观察3组,采样后样本离心,样本于4摄氏度环境保存24小时后实施检测;观察4组,采样后30分钟实施检测;观察5组,采样后保存于4摄氏度环境12小时后离心检测。;观察6组,采样后保存于4摄氏度环境24小时后离心检测。;另对20例健康体检者实施血样采集,设立为对照组,既采既检,生化检验结果汇总,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样本经不同方式保存,观察3组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相似性(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不同方式处理样本,观察4组于对照组生化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相似性(P>0.05),其余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生化检验的实施,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于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性,以采样后极早实施检测生化检验结果较为良好。

  • 标签: 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加大了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同时对药品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药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的一项要点,要想提升药品安全性,就需要加大药品的检验力度,做好药品检验工作,能够避免有害健康的药品流入市场中。但是在药品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存在。具体表现为检测结果偏离不具备准确性。针对于该种情况,务必加大重视程度,动态性的分析和探究药品检验结果偏离出现的原因,强化药品检验环节动物的质量监督控制力度,避免偏差的发生,从根本上提升药品检测质量。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因素,提出了合理的质量控制方式,以此增强药品检验工作的规范性,确保药品检验整体质量。

  • 标签: 药品检验结果 偏离因素 质量控制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审核结果与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时间段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本院的260例不合理用药医嘱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成功率。结果:经过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医嘱干预成功例数逐渐增多,并且成功率高于87.50%。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归于临床静脉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方法:2021.02.01-2023.1.30,筛选80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末梢血检验,观察组:静脉血检验,对比组间检验结果,采血疼痛度。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更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采血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检验结果比末梢血更加准确,且疼痛度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通过利用过敏原检测结果对荨麻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护理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与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10.3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12.5天,观察组出院后满意度为98.9%,对照组出院后满意度为90.4%。结论:过敏原检测技术对皮肤科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敏物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瘙痒与痛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实际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取得患者的好评。

  • 标签:   过敏原 荨麻疹 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运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作用。方法  以苏大附一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指标异常患者211例为对象,均进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检查,对各方面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统计可知,后期接受肠镜检查能够获取金标准结果仅为72例,最后入选样本为72例。本组患者在APCS评分上,高危患者55例(76.4%),FIT阳性患者17例(23.6%),DNA阳性患者32例(44.46%),联合检测阳性37例(51.3%)。FIF检查、粪便DNA检测、联合检测,敏感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对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FIT单检,粪便DNA检查阳性检出率更高,应用FIT+粪便DN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快进行确诊。

  • 标签: 结直肠癌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