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对上述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31例合并肺间质变的结缔组织病中,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SSC)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例;除原发病的表现外,患者气喘、呼吸困难最常见,6例(19.3%),活动后气喘11例(35.5%),进行性呼吸困难3例(9.7%),咳嗽、咳痰2例(6.5%),心悸、胸闷3例(9.7%),体检肺部闻及爆裂音15例(48.4%),胸部CT异常有囊状改变5例(16.1%),结节状阴影8例(25.9%),网状阴影16例(51.7%),小叶间隔增厚2例(6.5%)。31例患者其中26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有肺弥散功能障碍,肺活量和肺总量降低,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13例(41.9%),PaCO2不高提示无二氧化碳潴留。31例无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1例经确诊后均给予中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及N-乙酰半胱氨酸(富露施),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或好转23例,无效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我们应提高对风湿性疾病合并肺间质变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变 肺功能
  • 简介:大肠癌是指在大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1]。大肠癌的发生机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体内中期因子(Midkine,MK)含量阳性概率的高低与肠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研究表明早期的大肠癌不易被发现,大面积侵袭和转移成为导致大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2]。若未及时发现病情,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研究表明大肠癌病变的出现与MK在体内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MIDKINE 肠癌患者 消化道肿瘤 结肠癌 肠黏膜上皮
  • 简介:目的探讨了内质网氧化物蛋白(ERO1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28例患者的胃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相同患者的癌旁无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施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ERO1L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ERO1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ERO1L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增加(P〈0.05)。ERO1L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经评定其中102例ERO1L表达呈阳性,26例表达呈阴性。ERO1L阳性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ERO1L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L 基因表达 胃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全层组织工程皮肤对猪糖尿病体表溃疡进行修复治理,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只年龄在2.5个月左右的约克猪作为猪糖尿病体表溃疡模型动物,每只动物模型出现8个糖尿病体表溃共计,将其中4个溃疡创面通过全层组织工程皮肤修复治疗为研究组,2个溃疡创面通过移植自体皮肤进行治疗为对照组,2个溃疡创面不进行治疗为空白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溃疡创面皮片存活率,对比三组溃疡创面术后1-6周的收缩率以及溃疡创面相应的组织学变化规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溃疡创面皮片存活率(均为100.00%)和创面术后收缩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创面收缩率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创面(P<0.05)。结论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用于修复猪糖尿病体表溃疡效果较好。

  • 标签: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 糖尿病 皮肤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纤毛蛋白1、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定性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NRP-1、2的表达情况,计数PCR值。结果NRP-1、NRP-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28.3%、0以及83.3%、16.7%、0,各组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35.67±5.27)、(14.28±3.35)、(6.85±1.6),各种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P-1、2在大肠癌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在治疗大肠癌患者时可以结合这点进行治疗。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1 2 大肠癌 表达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大脑组织的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雪灵芝对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运动组1(灌喂生理盐水)和运动组2(灌喂雪灵芝)。后两组先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取三组大鼠脑组织测定CAT、SOD、GSH-PX、NaK-ATPase、Ca-ATPase和Mg-ATPas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1、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运动组大鼠脑组织CAT、SOD、GSH-PX的含量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运动组1脑组织CAT、SOD、GSH-PX的含量与运动组2相比是下降的。2、运动组脑组织中ATPase活性低于安静对照组;运动组2脑组织中ATPase活性高于运动组1。

  • 标签: 力竭运动 生化指标 雪灵芝
  • 简介:目的检测Etheràgo-go1(Eag1)钾离子通道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影响及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中Eag1的表达;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Eag1钾离子通道抑制剂阿司咪唑(Astemizole)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司咪唑对对SKOV3细周期的影响;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36例卵巢癌组织中Eag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阿司咪唑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在卵巢癌标本中,Ea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g1钾离子通道异常表达于人卵巢癌组织中,并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 标签: Eag1 阿司咪唑 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癌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抽吸式组织活检针在甲状腺结节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13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切割式组织活检针活检,研究组患者行超声引导抽吸式组织活检,比较两组活检情况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的穿刺时间、成功率、重要组织伤害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写抽吸式组织活检针在甲状腺结节活检的应用价值高,具成功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抽吸式组织活检 甲状腺结节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参数在评价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相应脑组织慢性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存在中度或以上狭窄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灌注,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参数图,结合患者血管造影结果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结果57例患者中度或以上狭窄的病变血管段共计115段,仅有7例颈内动脉系统CTP无明显异常余50例见77个区域灌注异常,71个为梗死前期I期,6个为梗死前期II期。其中74个区域能找到对应责任血管82段,仅3个区域未找及责任血管,且33段中度或以上狭窄血管段对应供血区域未发现明确灌注异常。结论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内动脉系统主干血管发生中度或以上狭窄改变时,全脑CTP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相应脑组织慢性缺血的范围,评定其梗死前期分期,为临床上精确诊治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全脑CTP 颈内动脉系统 脑组织慢性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右心舒张功能。方法选取2型高血压病早期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体检部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右房内径(RA),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Em、Am),测定舒张早、晚期三尖瓣血流速度(E、A)峰。结果观察组RVED及RA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Em、Am及Em/Am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E/A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指标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右心舒张功能的变化更敏感。

  • 标签: 脉冲组织多普勒 高血压病 早期右心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癌的住院患者54例,此5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需在手术后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p53的含量。利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53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实验组患者血清中p53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53的阳性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种病理类型中逐渐增高,说明这四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逐渐加重。结论p53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p53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R、PR、Ki-67、VEGF组织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将有效患者93例作为有效组,无效患者27例作为无效组。观察两组患者ER、PR、Ki-67、VEGF组织表达,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无效组患者ER、PR、Ki-67、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Ki-67、VEGF组织表达与治疗效果均呈负相关(-1≤r<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Ki-67、VEGF组织表达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并为负相关,上述表达水平呈阴性,患者治疗效果好。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R PR Ki-67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大鼠动物实验,观察5/6肾切除诱导的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残肾Smad2、Smad7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以探讨Smad2、Smad7及TGF-β1mRNA对慢肾衰肾纤维化的机理。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将所有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每组各24只。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occluden-1,ZO-1)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相比,乌司他丁处理组大鼠脑组织中Z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SE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减少NSE表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保护血-脑脊液屏障的机制可能与增加ZO-1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乌司他丁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