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对利唑胺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吗啉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取代、还原反应得到中间体5;(R)-环氧氯丙烷7、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6发生取代反应合成中间体9;最后中间体5和9经取代、环化、水解合成目标产物利唑胺,总收率36.5%(以3,4-二氟硝基苯计)。

  • 标签: 利奈唑胺 抗菌药 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泛耐药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例典型的ICU泛耐药感染案例,通过临床药师优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结果:5位ICU重症病人临床药师优化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疗效好。结论:在ICU泛耐药感染病人治疗中,临床药师提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 标签: 泛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毒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多重耐药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PI、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送检标本为8717倒,检出目标性多重耐药181株,检出率为2.0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111株(61.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29株(16.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2.2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15株(8.29%)、耐碳青霉烯类抗茼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15株(8.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蔺(MDR—PA)6株(3.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0.55%);菌株中来源于尿液标本95株(52.49%)、疾标本52株(28.73%)、血液标本16株(8.84%)、胸腹水标本10株(5.52%)、大便标本4株(2.21%)和分泌物标本4株(2.21%);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茼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CRE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更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增长和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 简介:慢性牙周炎(C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牙周病。目前全球分别约有44%~57%和10%的成人患有中度和重度CP,并且已成为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C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是CP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的危害己不仅仅局限于口腔,还与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慢性牙周炎 心血管系统疾病 gingivalis 斑块破裂 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的耐药率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3年2014年间微生室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作了统计,并对其感染病例治疗的有效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104株,其中定植为26株,致病菌为7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患者78例,其年龄/〉60岁占80.76%;并且57.69%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嘿唑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2.22%、94.74%和100.00%,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6.84%;采用的4种治疗方案分别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第3代或第4代头孢菌素、第3代头孢菌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0%、60.00‘%、58.82%和100.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独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联用,可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导致的感染。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定植菌 致病菌 耐药率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德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问收治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100μg/d,30min/次)的布地德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高剂量(800μg/d,30min/次)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儿日间评分值为(0.49±0.19)分和夜间评分值为(0.69±0.2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26±0.33)分和(1.41±0。32)分(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德对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较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观察布地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7例给予布地德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37例单纯给予布地德雾化吸入,2次/d,5-7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咳嗽、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显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sp.SCSIO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GC-MS分析,发酵液中共检出39个成分,其中25个是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含烃类9个,酯类9个,脂肪酸3个,醇类、酮类、醛类和芳香类各1个);菌丝体提取物中共检出41个化合物(含空白培养基中未检出的化合物23个,酯类、烃类、脂肪酸、酮类、醛类分别为11、7、2、2、1个)。该新菌株所产生的低极性组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角鲨烯(8.86%)、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8.55%)、二十烷(8.07%)、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8.01%)、五十四烷(5.28%)、三十二烷(4.86%)、9Z-十八烯酸(2.55%)等,均为首次从该中检出。结论该能产生结构丰富的化合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GC-MS法 海洋放线菌 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 低极性代谢产物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0例,进行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92株,其中革兰阴性64株,革兰阳性25株和真菌3株,其百分比分别为69.57%、27.17%和3.26%;革兰阴性主要为大肠埃希33株(35.87%),革兰阳性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16.30%);大肠埃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50%);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高(〉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50%)。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以革兰阴性最为多见,其次是革兰阳性,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需加强监测。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讨论一例重症胰腺炎伴发多药耐药(MDR)肺炎克雷伯(Kpn)脓毒血症治疗成功的抗感染策略,为MDR—Kpn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及抗感染治疗药物种类、疗程及联用方案,分析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结果:该例病人住院期间依次使用了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磷霉素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人院第52天血培养转阴并保持,各项细菌感染炎性指标转为正常,病情好转稳定,MDR—Kpn脓毒血症治愈。结论:MDR—Kpn在缺乏明确有效的抗菌药物时,及时联合应用治疗Kpn的一线和二线药物,延长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多药耐药 联合用药 重症胰腺炎 脓毒血症
  •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唑胺对2013-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细菌生物膜(BBF)的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体外试验测定最低抑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小抑制BBF浓度(MBIC)和最低BBF消除浓度(MBEC);活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KCs);体内试验采用小鼠MRSA全身感染模型,尾静脉给药保护小鼠后测定半数有效剂量(EDso);建立免疫低下小鼠MRSA大腿感染模型,记录尾静脉给药24h后大腿组织量的变化.结果:利唑胺对2013-2014年临床分离的60株MRSA均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BF的MBIC值与万古霉素相当,敏感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体内试验中,利唑胺对全身感染小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EDso小于万古霉素与阿莫西林;对免疫低下MRSA大腿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也要优于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结论:利唑胺对2013-2014年分离的MRSA临床菌株体内外活性均较高,尤其对MRSA的细菌生物膜也显示了极强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最小抑制细菌生物膜浓度 最低细菌生物膜消除浓度 半数有效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