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大多能产生两种效应:一为药物的生理效应,即药物本身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状、给药方式、药理和药化作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基因和个体差异等等;二为药物的心理效应,还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病人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此两种效应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积极的心理效应和良好的心情可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可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心理效应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为心理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心理效应 生理效应 药物 现代医药学 药理作用 化学性状
  • 简介:新年伊始,一系列医药新政,如平均降幅达20%的新一轮药品降价、挂刚采购、推行社区医疗用药零差价以及基本药物制度等相继出台或实施。在这些新政的综合作用下,OTC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升温迹象,继而带动了零售药店的OTC药品销售。但是,这一系列的新政带给药店的并非都是利好消息。

  • 标签: OTC市场 零售药店 药品降价 药物制度 医疗用药 药品销售
  • 简介:所谓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平时提到的副作用,多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注意防范。正如辩证法所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医生在长期医疗宴践中发现,药物正作用和副作用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对副作用,也不必总是持怀疑、否定态度:有些药物的有些作用,在某种疾病上可能是副作用,

  • 标签: 副作用 治疗剂量 长期医疗 药物 疾病 辩证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些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即使给一些普通的药物,服药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应;而一些公费医疗者经常光顾医院,尝遍各种药物,大夫即便给开一些对症药也往往不信.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心理暗示
  • 简介: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药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药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药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药学,再到多组分整合药学,以及之后的以药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学。对以上中药药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药 药动学 评价模式
  • 简介:目前药学研究方兴末艾,国内对药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综述了外用制剂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各自的研究进展;对外用制剂的应用现状和代谢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归纳了药物有效成分的药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同时还指出药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外用制剂药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外用制剂
  • 简介:颈部不适要防微杜渐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人顾此失彼,忽略过度劳累引起的一时不适,经年累月,待到病情加重,难以忍受时才会意识到必须去找医生聊聊了。殊不知,在最初感觉不适之时就该引起重视,防微杜渐,向医生咨询并寻求帮助,将可能出现的大病遏止在萌芽阶段。正常情况下,人的颈椎骨呈弓形排列,有其正常的生理弯曲;而慢性劳损、年龄增加或外伤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形成反弓状态后,

  • 标签: 颈椎病 颈部不适 过度劳累 生理弯曲 慢性劳损 颈椎骨
  • 简介:雾化吸入是以氧气为动力,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进入气道深部,降低气道阻力,降低呼吸肌负荷,同时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保障了吸入治疗的有效性。使用氧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治疗 氧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应用 临床 气道阻力
  • 简介:我国新医改已经发展了10年时间,药品注册审批改革也初显效应,为推动我国新医改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降低了社会群众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加强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分析与研究对后续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我国药品注册审批改革效应,进而分析其发展方向。

  • 标签: 药品注册审批 改革 效应 发展
  • 简介: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学服务已成为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药师应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应用药学专业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药学服务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肝素等,因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固定剂量、可预测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利伐沙班在临床应用中尚缺少监测指标,而一些高出血风险患者、怀疑药物过量或手术患者等又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监测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伐沙班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等相关研究,为利伐沙班临床安全用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 简介:目的研究杜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学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ig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杜鹃素,通过DAS软件程序模拟计算,得出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相应的药学参数。结果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学参数为:t1/2α=(0.33±0.10)h,t1/2β=(15.22±8.98)h,CL/F=(14.89±3.45)L/(h.kg),Cmax=(1.61±0.14)mg/L,Tmax=(0.25±0.01)h,MRT(0-t)=(2.35±0.08)h,AUC(0-t)=(3.06±0.16)mg.h/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学研究;大鼠ig给予杜鹃素后,其在血浆中分布较快,半衰期较短。

  • 标签: 杜鹃素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房室模型
  • 简介:毒性中药材及其制剂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若使用不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人们早已对常见的毒性中药,如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蟾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了重视;但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在历代本草学著作中无毒性记载的药物,因使用不当也可引起毒性反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

  • 标签: 毒性中药材 毒性中药制剂 药动学 生物效应法 药物累积法 药理效应法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并探讨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后,采用LC-MS测定血浆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的血药浓度的含量。结果:大黄酒制品组的药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0-t)与生品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黄酒制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黄酒制后有助于促进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说明两者在体内代谢较快;大黄酸的药学参数变化不大。结论: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液-质联用
  • 简介: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学筛选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立合理的药学筛选模型不仅可以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并且可以在新药研究早期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对当前常用的高通量筛选药学模型作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了合理的药学筛选模型在寻找新药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药学筛选模型的紧迫性。

  • 标签: 药物评价 临床前 高通量筛选 药代动力学 综述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研究灯盏乙素在家犬体内的药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家犬静脉注射灯盏乙素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学参数.结果灯盏乙素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其T1/2pi、T1/2α和T1/2β分别为1.05±0.80min,6.99±2.76min和51.61±28.78min;Vc为880.1±508.3mL;CL为189.6±53.8mL@min-1;AU0-90和AUC0-∞分别为574.43±133.95μg@min@mL-1和599.34±132.00μg@min@mL-1.结论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浆中灯盏乙素浓度迅速下降.灯盏乙素在家犬体内消除较快,提示临床给药方法或给药间隔时间的确定、制剂开发的剂型选择都应该考虑其T1/2.

  • 标签: 灯盏乙素 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