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桡动脉采血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医院在接收的采血的患儿当中,选取6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使用随机的形式,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对照组使用的是股动脉采血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桡动脉采血方式。对比两组的采血质量。

  • 标签: 桡动脉采血 儿科 病房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拥抱安抚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应用于足月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未采取任何非药物干预措施者纳入对照组(n=56例),单纯予以拥抱安抚干预者纳入观察组(n=88例),实施拥抱安抚联合NNS者纳入联合组(n=104)。比较采血前3min(T1)、穿刺时(T2)及采血后3min(T3),三组新生儿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心率(HR)、疼痛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水平变化。结果T2、T3时,三组RR、HR水平及NFCS评分均较T1时有显著提升,且组间同期比较结果均显示联合组<观察组<对照组(P<0.05);三组TcSO2水平均较T1时有显著下降,且组间同期比较结果均显示联合组>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拥抱安抚联合NNS干预能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动脉采血疼痛,并缩短其哭闹持续时间,利于采血顺利实施,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拥抱安抚 非营养性吸吮 足月新生儿 桡动脉采血 疼痛
  • 简介:目的为分析研究早期康复对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量的应用价值,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74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对于对照组的37名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服务,研究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运动耐量、左室心脏射血分数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其运动耐量较强,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康复干预指导,实验组患者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其左室心脏射血分数值增加情况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而言,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率,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经桡动脉 急性心梗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 作者: 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脐带是由羊膜包裹的体蒂和卵黄囊逐渐形成,正常脐带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1]。它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动脉由胚胎期尿囊动脉演变而成[2]目前对于SUA的发生机制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一条尿囊动脉闭锁或发育不良所致。单脐动脉在单胎活产婴儿发生率为0.46%,多胎妊娠中为0.8%,SUA合并畸形系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畸形的新生儿中为6.1-11.3%。据文献报告13-三体和18-三体较易受累,最常见为18-三体综合征[3],而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很少出现单脐动脉。在伴有单脐动脉的多数非整倍体胎儿,超声可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此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凌鸿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凌鸿基导致颈动脉狭窄出现的原因较多,不同病因导致的颈动脉狭窄疾病,病症特点各不相同。在当前社会,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疾病。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对于临床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者,称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护理中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时间为2017年7月份至2018年9月份,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与患者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给与患者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法。结果心率及血压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不良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探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平稳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概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Orem护理系统 心理干预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作者: 况志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况志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糖类及肉类的摄入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被高血压所困扰,最后患上主动脉夹层的也越来越多。身边一个老奶奶不小心摔倒,到医院查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后不到一天就去世了。因为感受到了叔叔阿姨的悲痛,同时也知道得了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老人很多。所以整理出关于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各种知识及防护知识,分享给被此病困扰的人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包括调血脂类药物、抗氧化剂、多烯脂肪酸类药物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10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的患者引产前行股动脉置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然后加用米菲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术后 24小时内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无软产道裂伤;结论:股动脉置管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术中,止血有效,可避免剖宫取胎,保留子宫。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妊娠胎盘前置 引产
  • 作者: 冯远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攀钢西昌医院影像科冯远莉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显示血管横断面的有效诊断方式,可对血管腔内径和横截面积进行有效测量,针对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血管内超声可对斑块学特征进行有效分析,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介入治疗以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9)h、(10.61±2.12)d,与对照组的(2.99±0.63)h、(17.24±2.58)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脑动脉瘤,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水平。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9例行介入治疗动脉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围介入治疗期采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上升,负面情绪得到明显好转,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接受护理干预对于其生存状态改善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 护理干预 负面情绪
  • 简介:目的探究将动脉取栓术、介入溶栓术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总体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入的所有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分别录入30例患者开展研究。对照组组应用单纯动脉取栓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介入溶栓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残余为6(20.00%),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残余为1(3.30%),并且实验组患者发生血管再闭的情况较对照组而言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介入溶栓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患者的病变狭窄程度,并且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取栓术 动静脉溶栓 介入溶栓术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医院进行脑动脉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进行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和专科护理的评分均高;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在脑动脉瘤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护理 脑动脉瘤手术 应用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256层螺旋 CT在老年人急诊 PCI术后冠状动脉 CTA成像结果方面的价值。方法:随机采集 10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术后 6~7个月分别行 256层螺旋 CT冠脉 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两者支架内病变血管检查数据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256层螺旋 CTA诊断老人急诊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 kappa值分别为 82.61%、 97.44%、 90.48%、 95.00%、 94.06%、 32.22、 0.18和 0.82。结论: 256层螺旋 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很好的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 标签: 老年 急诊 PCI 冠脉 CTA 支架再狭窄
  • 简介:王某,男,38岁。某年5月10日15时20分许,醉酒后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拉开后回家睡于床上,当晚22时许家人未叫醒,认为醉酒未在意,次日晨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救治无效,于同年5月12日2时40分死亡。病历摘要李某于某年5月11日8时50分入院。入院时深度昏迷,血压22.7/14.1kPa(170/100mmHg),头颅无畸形,未及明显骨折征,下颌部青紫,肿胀,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右膝部、腹股沟部皮下淤血,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CT报告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放射冠区、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脑梗塞 损伤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药盒治疗间歇期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减少堵管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科 2012年 1月~ 2013年 1月 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药盒进行治疗间歇期发生堵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肿瘤患者机体本身呈高凝状态,未按时、按要求冲封管,左上臂过度活动日常生活维护不当是治疗间歇期发生堵管的重要因素。加强肿瘤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属导管维护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时来门诊进行导管维护。针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患者积极联系提供导管维护的医院,并定期进行维护随访。 结果在本组15例患者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堵管现象。其中 10例经医生处理后再通。 3例利用介入方法进行导管调整后再通。 2例经处理后仍未通并重新给予置管。 结论 规范的冲封管技术,正确的药物配制,熟练掌握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可极大程度上减少堵管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锁骨下动脉药盒 治疗间歇期 堵管 护理
  • 简介: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予以通脉降脂汤治疗,对通脉降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对应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予以指标对比。结果研究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11±0.22mm)、C反应蛋白(9.77±3.21mg/L)、斑块体积(37.66±5.66mm3)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反应蛋白、斑块体积分别1.31±0.53mm、19.32±4.11mg/L、44.97±7.32mm3),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能够减小斑块体积。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通脉降脂汤 临床效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治疗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同意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2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 5% ( 1/20 ) ,对照组为 10% ( 2/2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情绪控制和改善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支持,能够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增强配合度和信任度,这对于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栓塞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心电图表现为Q波与非Q波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造影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将心电图表现为Q波的28例患者作为Q波组,将心电图表现为非Q波的58例患者作为非Q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非Q波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比率及心绞痛病史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Q波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闭塞患者通过心电图进行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应用其他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疾病的临床确诊率。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闭塞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