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分布和献血次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整理成都市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以及献血次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次献血献200mL的比例最高,为36.47%;再次献血者单次献400mL的比例高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重复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的献血量有所上升,做好献血者招募和宣传工作,增加多次献血者参加献血,提高固定献血者人数,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量。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量 献血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帮助初次献血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有效降低献血者因对献血环境和献血过程的陌生及恐惧心理,而产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医护人员针对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使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成功实施无偿献血。结果95.59%的初次献血者顺利完成献血,4.41%的初次献血者出现生理心理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初次献血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站工作效率,为最大程度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无偿献血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作者: 王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7期
  • 机构:四川省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王蕾无偿献血是很光荣的事,献血者为挽救他人的生命而献出自己的血液,并且不向任何个人和单位收取报酬,是一种高尚、无私的行为,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公益事业。但是,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也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如果不能对其心理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将会影响其积极性,影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以及护理进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者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 不良反应发生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建立规范化服务模式对无偿献血招募的影响。方法对本血站2011年9月。2013年8月的无偿献血招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服务前招募无偿献血者6899名,总采血量为193.28升;实施规范化服务后招募无偿献血者10807名,总采血量为298.32升。与建立规范化服务模式前相比,实施规范化服务后的无偿献血者人数增加了56.64%,而采血量增加了5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化服务模式,有利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服务模式 无偿献血 招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风险以及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某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72名献血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名献血者,予以研究组献血者综合护理,予以对照组献血者常规护理,比较献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献血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研究组献血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无偿献血 采血风险 心理状态 综合护理
  • 简介:我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没有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的知情告知方法和隐私权的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普及,参与无偿献血的公民队伍的不断壮大,血液检测结果的反馈和告知的进一步规范,各地血站对献血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4号《血站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应当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并对献血者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

  • 标签: 无偿献血工作 检测结果 血液 《血站管理办法》 反馈 青岛市
  • 简介:输血引起的输血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确保库血质量,控制和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我院按卫生部的要求,对每位供献血者的血液在采血前及采血后行7项检验,包括ABO血型、血红蛋白含量(HB)、梅毒(RP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现将个体供血者与

  • 标签: 供血 献血 血清学检测
  • 作者: 王显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德阳市中心血站王显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学校的课堂上、电视自媒体上以及街头的宣传栏里,都有很多无偿献血的提倡。其实大家都清楚,献血不仅可以帮助到别人,还能够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使得身体更加健康,或许有一天家人需要用血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帮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铜比重法在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中的应用。方法:比较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结果:硫酸铜比重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8.48%,男性献血者Hb不合格率为1.05%,2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硫酸铜比重法进行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筛选,已不适合于流动献血车的工作模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红蛋白 筛选
  • 简介:目的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性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在无偿献血者250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 抗原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根据无偿献血的特点,参照医院临床整体护理模式,建立并完善落实了无偿献血的心理护理程序。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规范采血人员的行为,以系统整体的优质服务,创造优美、温馨的献血环境。使每—位无偿献血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健康的护理。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者 采血人员 整体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