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措施,解决无偿献血面临的困难,确保血液供需局面。方法对柳州市2005-2010年献血人次、献血量、临床用血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数和献血量逐年上升,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血液采集困难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压力越来越大。结论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以保证临床血液供应。

  • 标签: 无偿献血 招募困难 措施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已有十八年,公民的献血意识日益增强,献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作为一名采血人员,深知专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在采血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献血者的性别、背景以及文化层次不同,其心理状态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做好献血者的心理疏导是采血过程的关键环节。对献血者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每一位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完成献血

  • 标签: 献血前 后的心理疏导
  • 简介:(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献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12月的1385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2010年1~12月的16378例无偿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73%(119/16378),对照组为2.30%(318/13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或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3-011资料与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18~50岁)无偿献血人员首次献血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电话回访测试记录方式,对106名首次献血者和106名多次献血者进行SCL-90有意义清单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人员首次献血后的心理状态可分为3种:(1)健康状态;(2)不良状态;(3)心理障碍;不良心理表现为怕痛,担心献血后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人员的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无偿献血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切实做到自然、热情、周到、可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 服务 无偿献血人员 首次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现有的各种宣传方式持续带动市民的献血热情。方法分析厦门市无偿献血宣传具体案例达到的效果,判断无偿献血宣传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广泛宣传,扩大献血宣传知晓率,目前厦门城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率超过85%、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在校青少年达到95%以上。结论无偿献血宣传需要依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以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障临床用血需要和用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宣传 新媒体
  • 简介:摘要用血返还作为无偿献血服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献血者本人“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切身利益,还会在公信力并未完全成熟建立的社会大背景下,影响到献血者和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公益性的理解、认识,更会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开展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1。如何建立和完善用血返还工作,保留固定献血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用血返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偿献血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选择多种渠道招募调查对象,并以方法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1000份,回收并合格920份,对取得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献血1~3次、4~6次、≥7次者的PCS、MCS评分均明显高于献血0次者;献血≥7次者的PCS、MCS评分高于献血1~3次者,MCS评分高于献血4~6次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明显优于未献血者,且献血次数越多,生命质量越高。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次数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提高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可以不断提升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通过人文服务理念,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献血 护理 质量 志愿化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97例无偿献血者针对心理因素,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贯穿于整个献血全过程,保证了成功献血,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族地区固定无偿献血保留的经验和工作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血站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的献血者4134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总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也有个别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藏族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者的趋势不断上升。结论为了对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固定,应该积极采纳藏族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藏族地区献血者的流失。

  • 标签: 保留 固定无偿献血者 藏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偿献血中采血人员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献血者400名,将采血人员系统化培训前的2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培训后的2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总满意率96.5%,对照组总满意率8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6.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采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采血人员综合素质,能够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采血人员 综合素质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针对血站管理的政策法规,促使血液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各大血站的无偿献血者提供的血液还是常常会出现检测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影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无偿献血 合格率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者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者数据,分析献血者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者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者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为迫切,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民众的共同的愿景,便由此应运而生了。无偿献血事业,就属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及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人文关怀,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招募的有效方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的队伍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 标签: 无偿献血 服务志愿者 招募 队伍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抗-HIV感染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10~2015年共计222178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认阳性28例,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1.26/万;(2)不同年龄段间、不同文化程度间抗-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远远多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从源头做起,加强有关HIV传播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根源上有效控制HIV感染的机率;(2)培养高素质的献血前咨询和健康检查人员,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识别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3)加强实验室管理,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试剂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以有效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 标签: 血液安全 抗-HIV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地区不同人群的献血动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668名献血者进行献血动机调查。结果该地区献血人群主要有10种不同的献血动机。结论通过对不同人群献血动机的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能及时、有效的招募献血者,缓解血液的供需矛盾。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同人群 献血动机 分析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采取护理干预对提高无偿献血者满意度,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献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献血者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护理干预后无偿献血者对血站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满意度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监护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输血科88名无偿献血者,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献血反应给予不同的干预方式,观察组在监护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护,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两组无偿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更加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监护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献血者出现不良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无偿献血者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学知识 应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进行影响探讨,也就是说,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给血站献血献血。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某固定献血点的无偿献血者900名。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全血捐献的时候,对照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传统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对进行献血之前的实验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早期护理干预,确保献血过程中的常规基础护理,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总结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具体情况情况,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献血之后的反应发生概率以及两组献血者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献血反应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为2.44%,实验组为0.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相比较对照组来说较高,实验组满意几率是98%,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发现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献血反应,在推广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