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层管理联合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在提升神经外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外科7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护士分为一组、二组,一组36名护士,实施分层管理联合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二组35名护士实施传统护士管理和培训,对比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结果:管理培训前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培训后,一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二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案在肝病科护士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在本院治疗的 300例肝病患者为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 2 组,每组各 1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案,研究组则采用风险管理方案,对比两组之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从管理结果上看,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9.33%,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1.33%,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上,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0.66%,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组的管理方案更好。结论:在肝病科护士对患者静脉采血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方案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以及患者对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完善了整个管理体系。

  • 标签: 肝病科 静脉采血 风险管理 护理服务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析 护理部对护士手部消毒的培训及管理。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1 月到2019 年1 月一年之间的50 名在职护士,平均分为两组, 25 例观察组与25 例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护士进行一般常规的培训并给予考核;对观察组护士给予全面的调查、培训、追踪、考核,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与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护士手部菌落数情况及手卫生执行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手部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护理部对护士的手部消毒进行全面的培训及管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护士手部的菌落数,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部 手部消毒 培训及管理探究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临床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方法: 选取本市 6 所医院的护士 400 名,通过压力调查表对护士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学历、入职年限的差异对其心理压力大小进行相应比较。 结果: 400 名护士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且服务价值得不到体现;护理的心理因素以及职业特点;业务水平未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等因素。 结论: 护士产生心理压力有外因也有内因,医护管理人员应该对护士进行积极的鼓励与培训,协助护士对心理沟通的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寻求相应的职业技巧以减轻其工作压力,在维护护士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护士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临床护士 心理压力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 48 例患者是对照组,另外 48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护理满意程度、透析效果及营养状况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要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达标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营养指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以护士为主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肝炎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肝炎病区出院的重症肝炎患者 40例(重症组)、非重症肝炎患者 40例(非重症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同时期两组实施护理的 60名护士的体格检查结果,两组均为 30名,对比两组护士的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导致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肝组护士存在多项护理项目能够直接与患者的污染物,感染风险高于非重症组, P<0.05;重症组护士的两对半检测结果异常人数显著高于非重症组, P<0.05。结论:护理重症肝炎病的护士有较多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创性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其被感染疾病的危险系数更高。

  • 标签: 重症肝炎 职业暴露 手卫生 职业防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护理人员在PET/CT检查中施行辐射防护的成效。 方法 分析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途径,并且总结辐射防护方法,选择合理的防护措施。 结果 PET/CT检查时候的辐射是可以减少的,跟踪检测分药、注射工作,护理人员辐射剂量无人超标。 结论 在PET/CT检查期间,防护工作做到位可以减少辐射,再加上提升对防护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防护规则,可以减少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辐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T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影响护士洗手的原因较多,包括相关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感,护理工作繁忙以及管理者的监督力度不够等。临床护士手依从性较低很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延长患者住院周期,这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因此有必要展开相关管理措施以改善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现状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在职业中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分析如何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对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感染科中护士经常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以 2019年 6月— 12月实施措施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防范措施之后感染科护士出现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 医院感染科护士在职业中具有较高的危险因素影响,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感染科 护士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护士的营养态度对肝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 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 2019 年接收的 肝衰竭患者 100 例,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0 例;选择 2019 年在我院任职的护士 50 名,对其进行 营养态度问卷调查,得分≥ 72 分的护士被分配到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中,得分< 72 分的护士被分配到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中,随后给予患者优质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含量、 ALB 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含量、 ALB 指标优于常规组患者。 结论: 护士的营养态度对肝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十分显著,护士营养态度越良好,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越明显。

  • 标签: 营养态度 肝衰竭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 方法: 本文选择 2019 年在我院任职的临床护士 50 名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了 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得分,并统计了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相关因素。 结果: 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得分为 72.61±12.92 分; 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相关因素有临床护士的任职岗位、学历、年龄、是否参加了营养护理学习等。 结论: 当前 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现状一般,还有待提高,具体来讲,医院需要注重对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培训,尤其是针对较低任职岗位、较低学历、较低年龄的临床护士

  • 标签: 临床护士营养知信 现状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手术室护士是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人群,现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身心因素四个方面讲述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体素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正畸科轮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 5 年 7 月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正畸科轮科的护士 26 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轮科护士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轮科护士在第 1 周由护士长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按轮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实施培训。 3 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两组轮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士 正畸科理论知识掌握 得分、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得分、沟通技巧应用适当得分、应急协调得当得分、配合默契 度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共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 12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士共情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共情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焦虑症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骨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加速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措施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护士的心理状况展开调查分析,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隔离病区护士心理的影响。方法 隔离一区护士未开展心理干预,而隔离二区护士在上岗前接受团体心理干预。针对两个隔离病区护士利用焦虑和抑郁评价量表 (SAS、 SDS)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个隔离病区护士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第二隔离病区护士的 SAS和 SDS问卷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第一隔离病区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护士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岗前实施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护士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病区护士 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