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opiramate,妥泰)是一种较新型抗癫痫药,1995年在英国首先上市,1999年获准在我国上市。可单用或加用治疗成人和2以上儿童的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以及预防偏头痛。

  • 标签: 托吡酯 青光眼 诱发 新型抗癫痫药 癫痫发作 加用治疗
  • 简介:(Topiramate)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具有多重抗癫痫作用。其优点是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然而,随着该药的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渐为广大医师所认识。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我们应用对51例门诊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就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不良反应监测 托吡酯治疗 癫痫患者 临床安全用药 新型抗癫痫药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究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7月收纳治疗的小儿癫痫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使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其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之上联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8.21%(11/39)显著高于观察组7.69%(3/39),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94.87%(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联合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托吡酯 苯巴比妥 小儿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分裂症采用奥氮平与联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0例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效果佳(P<0.05);2.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糖脂代谢指标下降明显(P<0.05);3.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佳(P<0.05);4.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攻击行为改善效果佳(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选择联合用药方案,以奥氮平联合的治疗效果佳,推广价值高。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免对患者的糖类代谢、脂类代谢产生影响,出现糖脂代谢异常症状。

  • 标签: 奥氮平 托吡酯 联合治疗 精神分裂症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联用丙戊酸钠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率影响。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4月—2021年4月内小儿癫痫患儿80例,参考“系统抽样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例),对照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合用丙戊酸钠+。评价指标:临床总疗效、血钙水平、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用药总疗效95.00%较对照组80.00%明显高(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钙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血钙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合用可明显提高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对患儿病情及症状有效控制及改善,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实现理想的预后价值。

  • 标签: 小儿癫痫 丙戊酸钠 托吡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和(TPM)与丙戊酸钠(VPA—2)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19—2021年内收治的部分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开展临床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其中的63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分别采用CBZ、TPM和VPA—2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适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三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病情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比之下乙组患者在使用TPM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症更少,安全性相对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在针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无论是采用CBZ、TPM还是VPA—2都能对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结果显示TPM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 标签: CBZ TMP VPA—2 脑炎继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抽动障碍儿童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使用妥治疗,对照组儿童使用氟哌啶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儿童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YGTSS评分。结果:实验组儿童使用妥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减少、YGTSS评分减小、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抽动症 妥吡酯 临床疗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格列酮联合阿伐他汀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 以 2017 年 7 月 ~2018 年 7 月收治的 74 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 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酮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 FBG )、餐后 2h 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有效改善了患者体内的血脂、血糖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吡格列酮 阿托伐他汀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应用硫酸氢氯格雷结合阿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均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应用阿伐他汀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伐他汀的同时应用硫酸氢氯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前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应用硫酸氢氯格雷结合阿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采取阿伐他汀联合氢氯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确诊为脑梗塞的 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伐他汀联合氢氯格雷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8周。观察疗效并对比分析两组间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NIHSS评分( 9.25±2.45)分低于对照组( 13.11±3.28)分( P< 0.05), Barthel指数评分( 65.33±6.34)分高于对照组( 56.05±5.21)分( P< 0.05);观察组斑块面积、厚度分别为( 1.03±0.12) mm2、( 0.73±0.11) mm均小于对照组( 1.27±0.18) mm2、( 0.97±0.16) mm(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8%高于对照组 86.89%( P< 0.05)。结论:脑梗塞采取阿伐他汀联合氢氯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减小斑块面积及厚度,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 氢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硫酸氢氯格雷中硫酸二甲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填料的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为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mL/min;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60℃保持2min,以6℃/min升至80℃,再以40℃/min升至300℃,保持20min;采用分流进样模式;GC-MS接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扫描离子为95;扫描模式为SIM模式;溶剂延迟3min;进样量为2μL。;结果: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硫酸二甲的线性范围在限度浓度的5%~5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重复性、进样精密度与准确度均良好;溶液在0℃以下放置6h内溶液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可用于硫酸二甲含量测定。

  • 标签: 气相-质谱 硫酸氢氯吡格雷 硫酸二甲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脑卒中介入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将右美咪定与依托咪联合应用于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设置时,实验时间段调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 接受脑卒中介入手术治疗的90名患者进行研究,并将患者的基本资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在每组中均录入45名患者,由医务人员开展实验。对照组内患者麻醉时,单一应用依托咪作为麻醉药物,而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麻醉时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右美咪定进行复合麻醉,麻醉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分析患者的麻醉指标,评估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实验组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的麻醉指标明显更优,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针对介入手术治疗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处理时,将右美咪定于依托咪复合,把醉应用于患者的麻醉处理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依托咪酯 脑卒中介入术 麻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阿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9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 ACEI类、钙拮抗荆或 P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拜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格雷以及阿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阿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不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介入术治疗中采取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麻醉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均采取介入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n=35,术前麻醉使用依托咪)与研究组(n=35,术前麻醉使用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对比术后苏醒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短;研究组注射痛、肌颤、躁动、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介入术治疗中运用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介入术 右美托咪定 依托咪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片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科室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段内收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总86例予以分组。就对照组选取43例研究对象用恩替卡韦治疗与观察组选取43例研究对象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片治疗展开各临床观测所得结果展开对比。 结果: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病毒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测,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乙型肝炎表明抗原(HBs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

  • 标签: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慢性乙型肝炎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药学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6月,止于2023年6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用于对照组,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格雷治疗用于实验组,就2组治疗药学分析展开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格雷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 标签: 轻中度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介入术治疗中采取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麻醉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均采取介入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n=35,术前麻醉使用依托咪)与研究组(n=35,术前麻醉使用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对比术后苏醒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短;研究组注射痛、肌颤、躁动、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介入术治疗中运用右美咪定复合依托咪麻醉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介入术 右美托咪定 依托咪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术患者用药氟比洛芬+右美咪定对其强化麻醉术后苏醒、疼痛等方面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术,平均分配,用药右美咪定为常规组,氟比洛芬+右美咪定用于观察组,效果分析。结果: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观察组苏醒用时短,生命体征趋向稳定(P<0.05),疼痛情况,观察组各时段均评分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甲状腺术强化麻醉患者,氟比洛芬+右美咪定的使用,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用时,减轻其术后疼痛,用药效果良好。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右美托咪定 强化麻醉 甲状腺术 术后苏醒 术后疼痛
  • 简介:患者女,38岁。2000年3月18日因间断癫痫发作5年余就诊。5年前患者大便曾有绦虫节片史。查体:体重61Kg,精神尚可,反应稍迟钝,毛发正常,无头癣等其他皮肤病,心、肺昕诊正常,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及,病理反射未引出。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CT提示:多发囊虫结节并囊虫钙化灶。给予患者喹酮片400mg口服3次/d,10d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后停20d,再进行第2个疗程,依次类推共进行5个疗程,时间持续5个月。

  • 标签: 吡喹酮片 致脱发 补体结合试验 病理反射 疗程 发作5
  • 简介:2011年7月21日(英国伦敦)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一份报告中决定将在格列酮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新的禁忌证和警告,即有较小的增加膀胱癌的风险。这一决定是在美国FDA发出通告一个月后做出的。

  • 标签: 吡格列酮 EMA 信息 药品说明书 药品管理局 美国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