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助产工作具有压力大、风险高、工作节奏快的特点,抢救患者多,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对家庭及社会来说将是两条生命,自己也容易感染疾病。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自身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风险因素的危害。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风险 自身防护
  • 简介:药品风险管理适用于药品从前体化合物筛选、新药审批、上市后监控以及药品撤出市场的整个过程。通过介绍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抗凝血药物希美加群(Exanta。)从新药审批上市到撤出市场的风险管理相关事件,以期为我国抗凝药物的监测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规范我国的药品市场。

  • 标签: 希美加群 药品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计划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我的皮肤虽然不是很差,但是跟一些同事朋友比起来,稍微粗糙了一些,朋友说做光子美容很不错,可是我有些担心,不同的医院治疗费用差别都很大,请问光子美容安全吗?

  • 标签: 美容 光子 安全 治疗费用
  • 简介: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NF-α)是新型的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需要小心监控治疗。其中英夫利昔单抗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对其治疗IBD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包括输液反应、恶性肿瘤、结核、感染、红斑狼疮等。

  • 标签: 炎性肠病 英夫利昔单抗 不良反应 风险
  • 简介:已届中年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每天吃早餐的习惯,那么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您:这一好习惯又有一个新的好处得到了证实——预防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风险,所以请继续保持;如果您没有这个习惯,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吧,因为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比正常进食早餐的人增加27%的患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的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心病 早餐 风险 习惯
  • 简介:目的对狗皮膏的皮肤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取不同厂家样品10批分别进行家兔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给药后家兔血铅浓度的变化。结果10批样品中有7批出现皮肤刺激反应,除A厂家1批为中度刺激性,其余为轻度刺激性;10批样品均未见皮肤过敏反应;狗皮膏连续给药7d后,给药组的血铅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续给药14d后的血铅浓度与连续给药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狗皮膏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的风险较大,且不同厂家间、厂内批次间存在差异;久贴狗皮膏可引起血铅升高,建议改善制剂以减轻不良反应。

  • 标签: 狗皮膏 安全性评价 皮肤刺激 皮肤过敏 血铅浓度
  • 简介:按摩是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数千年宝贵经验的积累.凝聚众医家精典之所长与广大明医之聪明智慧.按摩虽看似简单,实际运用却不容易,如就扭挫伤而言,本就属损伤性疾病,倘此时施以暴力手法治疗,非但得不到满意疗效,相反更会加重损伤程度.再如骨折、脱位,若误诊为一般扭挫伤,并按其法施治,亦势必造成严重后果.笔者总结20余年临床安全按摩之经验,并例举数例说明,以供参考、借鉴.

  • 标签: 按摩 诊断 安全
  • 简介:天津市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是在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的基础上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中心凝聚了刘昌孝院士领衔的92人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药代平台、GLP安评平台以及药效平台的建设任务,是目前我国开展新药非临床成药性综合评价的技术领先单位。

  • 标签: 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天津市 新药 天津药物研究院 研究机构 科研团队
  • 简介:一场H7N9禽流感疫情,让人们“闻鸡色变”。民众对待禽类制品的态度也愈加谨慎。如今,鸡肉到底还能不能吃、怎么吃更安全,这些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 标签: 禽流感疫情 安全 吃鸡
  • 简介: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家庭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家属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更多地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Ⅲ。产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变化快,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应变能力均有较高要求。产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得到我院产科密切关注。近年来,我院总结了产科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产房 安全管理工作 自身利益 护理工作量 计划生育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判别分析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8—2009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89例,按照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7例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42例。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来建立判别函数模型,对两组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3个: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IMT。所建立的判别模型预测两组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敏感性为82.98%,特异度为88.10%,诊断符合率为85.39%。结论所建立的判别模型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准确度较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发生脑梗死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梗死 判别分析 危险性评估
  • 简介:瑞典研究发现,每周吃1次三文鱼,可以令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降低一半,三文鱼或者马鲛鱼等油性鱼类的效果最显著,而且,即使是鳕鱼或者比目鱼等少脂鱼,如果每周吃4份,同样也有一定的好处。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三文鱼 风险 比目鱼
  • 简介:目的:了解现阶段儿童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为开展儿童安全用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306名患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对儿童安全用药态度、对儿童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度。结果:3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的态度及认知度与文化程度相关,儿童家长的安全用药态度可以影响其用药知识的水平。结论: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合理用药的宣教,扩展合理用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儿童家长对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 标签: 安全用药 儿童 家长 问卷调查 合理用药
  • 简介:氟喹诺酮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氟喹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一类药物的生命周期,自有其周而复始的客观规律,但临床滥用和过度应用也难脱其咎。半个世纪的痕迹,铭记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业绩和市场兴衰史,同时也带来数以亿例计的危害和不良反应,发人深省,再好的药品也经受不起“折腾”。因此,重温“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从药品上市和流通的全程(设计、研发、审批、生产、流通、应用和保管)进行反思和严格管理,提高警戒意识,随时防范,减少危害,无疑是对患者和公众有所裨益的好事。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安全性 药品上市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生命周期
  • 简介: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及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共同主办的2013抗肿瘤药物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北京论坛于2013年4月26至27日在北京举行。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药源性疾病 安全用药 北京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论坛纪要
  • 简介:目的:通过文献荟萃分析,评价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法检索相关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FPG、2hPG、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PG、2h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治疗组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临床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肾脏损害。在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慢性病病因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构成比为26%-29%。为第二常见的致病病因,亦是引起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闭。农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数病程较长,且易于忽视规范治疗,服药不够规律。因而积极防治高血压、预防肾损害极为重要,应尽早采用合理的药物干预,以达到平稳降压及保护肾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合并早期肾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探讨该治疗方案在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联合用药治疗 早期肾损害 安全性分析 疗效观察 老年高血压患者
  • 简介: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当脂肪含量超过肝脏质量的5%或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目前,日益高发的肥胖、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他汀类药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安全性 肝脏 应用
  • 简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其作用机制是靶向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增强B细胞对于血糖的敏感性,增加血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

  • 标签: 代谢安全性 DPP- 4抑制剂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