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TE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用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TEP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腔镜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手术室内的腔镜器械12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件,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灭菌机,比较2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1);观察组灭菌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等离子灭菌机相比于2%戊二醛浸泡对手术室内的腔镜进行消毒可以获得更好的消毒灭菌效果,有利于手术室内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归纳总结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碘佛醇、碘克沙醇等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以上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共检索到111例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大多数反应发生于给药10min内。111例不良反应中,36例(32.4%)事前曾行碘过敏试验,6例(5.4%)曾用过碘对比剂,仍然发生了过敏反应。结论: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时,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中和停药后密切观察的意义大于行碘过敏试验。对于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所致过敏史的患者,建议采用预先给药方案预防复发。

  • 标签: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腹腔镜下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EM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开腹TEM术(开腹组,n=70)和腹腔镜下TEM术(腹腔镜组,n=60)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同,且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电复律和胺碘酮复律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42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方法,术后第一次复发时随机分为电复律组(行电复律治疗)和胺碘酮复律组(行胺碘酮复律治疗),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复律组转复时间为(4.09±0.23)h,住院时间为(4.65±0.85)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为(3.02±0.16)h,住院时间(3.18±0.57)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胺碘酮复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复律成功率与胺碘酮复律组相同,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所以电复律有效、快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电复律 胺碘酮
  • 简介: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ventilation/perfusion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前多采集平面图像,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广泛使用和断层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有学者提出采用断层图像代替平面图像进行疾病诊断。本研究分析40例疑诊肺栓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恶性肿瘤患者 显像诊断 肺栓塞 通气灌注 核素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8例肾囊肿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肾囊肿效果更为明显,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囊肿 开放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表现。方法44例AR患儿,按年龄分为对照组(学龄前)及观察组(学龄期),各22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鼻涕发生率为59.09%,高于对照组患儿的22.73%,差异具有统计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喷嚏、鼻痒、伴眼部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3.64%、13.64%、68.18%,与对照组患儿的9.09%、9.09%、63.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鼻塞、咳嗽发生率分别为63.64%、68.18%,均高于观察组患儿的18.18%、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学龄前及学龄期患儿临床表现不相同且针对性不相同,临床应根据患儿具体伴发症状、临床表现、诱因等相关资料评估其疾病情况。

  • 标签: 学龄前 学龄期 应变性鼻炎 儿童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比较甲巯咪唑合用泼尼松与131I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寻找一种发生不良事件少、更有效的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我科初诊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甲巯咪唑合用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131I治疗,观察2组患者高代谢综合征是否消失、甲功是否恢复正常、有无复发、甲减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35例在服药2个月左右33例症状均消失,甲功恢复正常。治疗2年后观察1年,3年中发生不良事件肥胖1例,无复发,无甲减发生;对照组26例中23例症状消失,甲功恢复正常,治疗2年后观察1年,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24例,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2.31%(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疗效差别不大,但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比对照组更少,为更有利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巯咪唑 131I 泼尼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160例穿孔性阑尾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5.59±5.53)h,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9.84±3.31)h,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31/80),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5/80),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并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穿孔性阑尾炎 开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皮移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23例(57.5%),有效15例(37.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40.0%),有效15例(3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2.3±3.5)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18.4±4.0)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7.1±4.0)d,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24.1±5.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都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创面愈合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实施烧伤整形的较好治疗方案。

  • 标签: 复合皮移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骨密度、骨质量下降,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进而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损伤疾病。老年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者为高危人群,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临床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最为常见,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仍倾向于保守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术止痛及术后恢复快速的特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0.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AC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降低ACS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