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开展锁定加压钢板 (LCP) 内固定术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 探讨病例选择于 2018.8~2019.8 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四肢骨折患者 98 例,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开展分组观察,均分例数,分别实施锁定加压钢板 (LCP) 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的病例所在组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命名,对 2 种治疗方法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 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开展所呈现出效果更为突出,即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 P<0.05 )。 结论: 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开展锁定加压钢板 (LCP) 内固定术可达到满意的治疗目标,建议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胫骨远端后侧多 向 锁定钢板治疗 旋 后 外旋 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我院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旋 后 外旋 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患者 18 例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切口与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随访评价本组 18 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 94.4% ;治疗后 12 个月,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 < 0.05 )。 结论:应用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有固定牢靠、愈合效果好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多 向 锁定钢板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病例数 20 例,随机划分 2 组,参照组选择切口术治疗,研究组选择单切口术治疗,均 10 例。对比治疗效果与康复指标等。 结果: 参照组有效率 90% ,研究组有效率 40% ,参照组患者康复指标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治疗时,采取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创伤,加快术后康复,属于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骨科创伤急诊中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创伤急诊收治的肩锁关节创伤患者,共112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分析组(n=56)和参照组(n=56),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组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参照组患者克氏针固定,分析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分析组患者手术后ASE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创伤急诊 骨科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克氏针 AO锁骨钩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胫骨骨折患者,研究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82例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 41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针对对照组,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愈合时长以及留院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VRS以及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4.88%)明显低于对照组( 21.9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能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减轻疼痛情况,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护理对 PCI术后患者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心护理理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价进行综述,旨在为心护理应用于 PCI术后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双心护理 PCI术后 综述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复方姜黄蓟胶囊对酒精导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功能。方法: 60只小鼠被随机均分为 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乙醇模型组、实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给予受试样品 32天后,将乙醇模型组及各实验剂量组一次灌胃给予 50%乙醇,空白对照组给蒸馏水。检测小鼠肝脏匀浆液的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甘油三酯( TG)及进行肝脏病理学组织检查。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匀浆液的丙二醛(MDA)、甘油三酯( TG)及肝脏病理评分显著升高( P< 0.01),谷胱甘肽( GSH)显著降低( P< 0.01) ,表明模型成立。与乙醇模型组比较,各实验剂量组肝匀浆液中 MDA和 TG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05, P< 0.01),中、高剂量组小鼠 GSH显著升高( P< 0.05, P< 0.01)。 结论:姜黄蓟胶囊对酒精导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提取物 水飞蓟提取物 朝鲜蓟提取物 小鼠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间收治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5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50 例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各 25 例 。 给予常规组患者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给予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 骨汤治疗。 通过 X 线观察两组患者 骨折愈合情况。对两组患者骨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实验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 总有效率为 80.00% ,明显高于 常规组的 64.00% ( P<0.05)。 实验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PICP、 BGP以及 BAL P水平均高于 常规组 ( P<0.05)。 结论: 采用 骨汤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明显提高 骨折愈合水平,改善患者骨生化指标。

  • 标签: 双骨汤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腔心脏起搏器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为 60例,在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 30例,以常规方式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30例则运用腔心脏起搏器,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功能、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腔心脏起搏器进行运用,能够针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 标签: 双腔心脏起搏器 缓慢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 66 例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纳入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展开本次研究 ,并按照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单抗治疗和抗治疗,各 33 例,比较治疗成效 。结果 和观察组相比,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抗治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其能够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 标签: 双抗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欣姆沛联合缩宫素预防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为预防治疗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40)与联合组(n=40),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欣姆沛,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联合组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使用欣姆沛联合缩宫素预防治疗,利于降低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改善患者血浆状况。

  • 标签: 欣姆沛 缩宫素 双胎妊娠 剖宫产 术后出血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尺桡骨骨折经中医整骨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由专人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尺桡骨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 n=40, 行切开复位治疗)和观察组(n=40, 行中医整骨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时间以及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 80.00%,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 P< 0.05);治治疗后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出现骨折再移位患者 8例,观察组出现骨折再移位患者 2例,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小儿尺桡骨骨折经中医整骨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促进了患儿病情的恢复。

  • 标签: 中医整骨法 小儿尺桡骨双骨折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应用罗格列酮与二甲胍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二甲胍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和二甲胍社区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社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治疗,B组患者服用二甲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和二甲胍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达到平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提倡应用。

  • 标签: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2 型糖尿病 疗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胍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 2016年 7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60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 n=30)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糖尿病伴高脂血症采取阿卡波糖联合二甲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治疗效果 。 方法: 回顾本院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 期 间 收治 的 15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 一般 资料,所有患者均选择 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 作为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痊愈状况 、和各项评分指标进行记录,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 15 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 , 随访时间 3-24 个月,平均 13 个月。 大约在手术后三个月患者的 截骨 部位恢复正常完全愈合,而其中有 7 例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愈合,所有患者中未见感染、 腓 总神经损伤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疼痛评分、 KSS 评分以及 HSS 评分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选择胫骨近端平面截骨术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 症状 ,能够优化传统的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 临床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心诊疗模式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来我院治疗的 80 例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给药,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心诊疗模式,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分 , 并统计两组中较严重(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所占比例。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AS 、 SDS 情绪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P < 0.05) ,但治疗组患者评分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中的较严重焦虑抑郁患者所占比例( 40% 和 37.5% )明显低于对照组( 57.5% 和 60% ), 2 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诊疗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的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适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双心治疗模式 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