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导管术后
  • 作者: 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脐带是由羊膜包裹的体蒂和卵黄囊逐渐形成,正常脐带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1]。它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动脉由胚胎期尿囊动脉演变而成[2]目前对于SUA的发生机制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一条尿囊动脉闭锁或发育不良所致。单脐动脉在单胎活产婴儿发生率为0.46%,多胎妊娠中为0.8%,SUA合并畸形系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畸形的新生儿中为6.1-11.3%。据文献报告13-三体和18-三体较易受累,最常见为18-三体综合征[3],而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很少出现单脐动脉。在伴有单脐动脉的多数非整倍体胎儿,超声可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此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对16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重点阐述了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体位的要求;术区伤口的包扎及压迫;术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有无出血倾向;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成功的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更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完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获得成功,11例穿刺失败。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术后不须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期间使用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刘老师刚50岁出头,近两年常有腿痛,听广告说补钙能治腰腿痛,吃了不少“广告药”。广告明星的腿痛“好了”,刘老师的腿痛却久不见好。该上医院瞧瞧了。刘老师来到骨科门诊,大夫给他拍了片,骨头没问题,开了点活血药,吃了半年,腿痛却似乎越来越重。刘老师又到专门治腰腿痛的专科医院就诊,医生说可能是腰的毛病,又照了不少片子,还做了CT,仍然没发现问题。这时,听说血管外科也治腿痛,刘老师来到我这里就诊。

  • 标签: 腰腿痛 动脉硬化 医院就诊 广告药 骨科门诊 血管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采用RT-2800线阵探头,Toshiba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位,沿腹主动脉走向进行纵横向扫查,观察其管腔的内径,夹层的宽度,剥离的长度。内膜有否搏动,是否有入口或血栓,以及腹主动脉其它分支的情况等。结果:本组5例夹层处的腹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均为部分剥离,无环形剥离。长轴切面上可见腹主动脉内细而弱的回声光带,随心动周期而改变位置。剥离长度最长的从主动脉根部贯穿整个腹主动脉直到髂总动脉分又处,最短的仅在腹主动脉中段长2.8cm。假腔的宽度0.4cm~2.8cm。结论:对于有上腹痛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应重视用B超沿血管走行追踪排查,如有条件,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破裂入口处及真假腔内血流情况。

  • 标签: B超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高血压
  • 简介:本文对2例临床结果迥异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一临床急症的诊疗经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需围绕突发胸痛这一核心症状,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尤其及时行主动脉双源CT成像可早期成功诊断,而尽早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型主动脉瘤的夹层有动脉瘤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型则有4例,Debakey3型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以前使用手术治疗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压迫治疗以及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I)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治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率2天内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收治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Ⅱ型)患者,并成功地进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 夹层动脉瘤 护理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血压测定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10mm)和颈动脉斑块组(IMT≥0.10mm)。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身高和体重。结果颈动脉斑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映动脉弹性的脉压(PP)、脉压指数(PI)、平均管壁张力(CWS)差异有显著性(P〈0.01);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IMT与CWS及收缩压的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0.668和0.256)。结论粥样硬化病变可致动脉弹性下降;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央动脉弹性下降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 血压 动脉弹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原因,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和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995—2013年本科室对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16例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分析,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6例病例中,伴有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Ⅰ级~Ⅳ级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0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6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循环障碍。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主动脉中膜分离并呈退行性变,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变性甚至消失,并可见血肿及含铁血黄素,弹力及胶原纤维断裂,部分区域呈黏液性变。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分子遗传学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争取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尸体解剖 病理学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