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作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减少患者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从2006年9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79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7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是32例中毒后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未采取任何措施救治的;观察组47例是患者中毒后,家属及时拨打120并根据医师指导及时施救的患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治愈,并发症(呼吸衰竭)发生及用药(阿托品和碘解磷定)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租比较,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治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呼吸衰竭)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药品阿托品和碘解磷定用量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效果显著,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呼吸衰竭)发生情况、用药(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情况明显低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院前急救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重度 院前急救 作用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选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药物治疗和血液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比较指标包括:阿托品使用量、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急诊床边血液灌流可以有效的减少中毒患者阿托品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有效的快速救治方法。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注 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6起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纳入研究中,同时对其采取急救护理应急预案进行救护。结果经过救治,将急救环境予以相应的维护,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获取及时的救治。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具有显著的救护效果,此救护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应急预案 群体食物中毒 救护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64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对照组82例,观察组延长胃管插入至55~70cm,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cm。结果:观察组洗胃法缩短洗胃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延长胃管置入长度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胃管置入长度 洗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ClearMate气体中毒急救呼吸机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及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诊科2010年4月~2014年4月接诊的120例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ClearMate气体中毒急救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采用ClearMate气体中毒急救呼吸机治疗,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learMate气体中毒急救呼吸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院急诊就行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58例,对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统计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的结果。结果头部损伤、创伤严重程度、心脏骤停,入院时的心跳血压、体温以及呼吸系统感染与多发伤患者的死亡有密切关系;经急救措施后,成功脱险患者145例,成功率为91.77%。结论急救医护人员应对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急救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多发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早期全身亚低温对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的复苏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ICU抢救的78例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心肺复苏后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诱导全身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达亚低温目标温度时间、心脏骤停后24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亚低温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达标温度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心脏骤停后24h静脉血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有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x2=6.211,P<0.05)。结论早期全身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中毒后心脏骤停患者脑损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中毒性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脑损害 亚低温治疗
  • 简介:不少人喜欢外出旅游或者参加户外活动,但在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磨损,一旦发生小腿抽筋等意外要学会自救。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腓肠肌痉挛,是因为腿肚的腓肠肌痉挛而引起腿部抽筋,并伴有剧痛,令人暂时不能动弹。

  • 标签: 腓肠肌痉挛 腿肚 令人 旋转法 背曲 血液循环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型鼻肠管和鼻胃管联用于血液净化对预防和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诱导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自动洗胃机清水洗胃、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单纯洗胃等治疗以及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自动洗胃机清水洗胃、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置入鼻肠管和鼻胃管洗胃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洗胃等治疗后昏迷复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E)活性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和药物用量,以及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昏迷复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E)活性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品、氯解磷定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迟发性神经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型鼻肠管和鼻胃管联用于血液净化可有效预防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诱导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的发生,并有益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改良型鼻肠管和鼻胃管联用于血液净化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诱导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的康复。

  • 标签: 有机磷 迟发性多发神经病 改良型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1例36岁女性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长春地辛化疗,方案为MTX8g静脉滴注,持续24h(第1、15天);长春地辛4mg静脉滴注(第1天);培门冬酶3750U肌内注射(第5天)。首次滴注MTX后20h其血药浓度为0.94μmol/L。第2次MTX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次/d。次日,患者出现间断腹痛,伴黏液便5~6次/d。MTX血药浓度为17.64μmol/L,考虑MTX中毒。立即给予亚叶酸钙1g静脉滴注,1次/6h;亚叶酸钙3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含漱。第3天,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利多卡因涂患处。第4天,MTX血药浓度为1.53μmol/L,腹痛及口腔溃疡好转。改为亚叶酸钙36mg肌内注射,1次/6h。第6天,MTX血药浓度降至0.67μmol/L。

  • 标签: 甲氨蝶呤 奥美拉唑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30例羊水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急救护理的观察组(15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例),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羊水栓塞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死亡率较低,母婴结局得到了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羊水栓塞 急救护理 体会 效果对比
  • 简介:1例71岁女性患者出现夜尿增多(2~3次/晚)2~3个月,门诊查血钙3.11mmol/L。追问病史,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近2~3年规律服用碳酸钙D3(含元素钙300mg/片,1片/d)、阿法骨化醇(0.5g/d,1.5年前增加为0.75g/d)及两种保健品(多种维生素,每片含维生素D31000U、元素钙500mg,1片/d;关节王,每个剂量含维生素D32000U,2个剂量/d)。另外,患者因高血压长期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1次/d。入院后查25-(OH)D〉280μg/L,故考虑患者为维生素D中毒及高钙血症。停用钙片、保健品及氯沙坦钾氯噻嗪,多饮水并增加食盐摄入,给予硝苯地平,并予以水化。4d后查血钙水平稳定在2.33~2.41mmol/L。

  • 标签: 维生素D 高钙血症
  • 简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eidosis,DKA)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误诊率高的特点,不及时、不规范治疗可能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等发生。目前临床中因疏忽而延误治疗、不恰当治疗的病例颇多,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那些DKA诊治中需要格外注意的细节。

  • 标签: 不规范治疗 误诊率 神经损害 尿量 高渗综合征 烂苹果味
  • 简介:在第66个“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期策划——儿童成长“健康锦囊”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罗列解决,让您在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时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例如,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场急救有哪些措施要做;想要生二胎,“大”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处理。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成长 现场急救 心理方面 儿童节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随车医师与护士共35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发放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院前急救中位居前十位的风险因素。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认为位居前三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信息不准确以及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两项;工作年限1~3年的医护人员主要强调的是他人与客观因素造成的风险;4~6年与7年以上的医护人员更加意识到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结论管理者必须对院前急救流程予以规范,对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加强重视,提高急救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及对重症患者的评估能力与预见性,对不同工作年限的医院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得到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 标签: 院前急救 风险因素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急救。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6例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神经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8.41%,对照组治疗效果为80.9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d后,NBAN(神经行为)为(36.7±2.3)d,对照组为(34.9±3.3)d,4d后观察组为(37.6±2.7)d,对照组为(36.3±3.5)d,28d后观察组为(39.8±1.1)d,对照组为(38.2±2.1)d。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初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用临床急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缺氧缺血状态,促进患者恢复脑细胞正常代谢,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初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急救
  • 简介: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心脏大血管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4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急诊患者,将4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无差异性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急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脏大血管创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研究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10例颅脑伤中枢衰竭,2例心脏呼吸停止复苏无效,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抢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仪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手术急救护理,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80例医院收诊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手术室抢救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90.0%和75.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腹部创伤 多发伤 手术室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对误诊的原因以及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疾病的确诊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6例,并选取其中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对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部分存在症状不典型性,误诊发生的几率极大。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师需要详细掌握症状不典型性的相关反应,以降低确诊失误率,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不典型 院前急救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