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96岁,体重40.5kg,因反复咳血丝痰1月,气喘1周,于2015年4月21日入院。入院诊断:咯血原因待查-支气管扩张症?肿瘤?肺部真菌感染?入院后给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入院第12日,患者仍诉咳少量血丝痰,胸部CT示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及左肺下叶背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不规则空洞,高度怀疑肺部真菌感染可能,给予伏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 标签: 伏立康唑 不良反应 视觉改变
  • 简介:1例2个月14d男性患儿因药疹、肺炎入院,抗过敏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因痰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血浆1-3-β-D葡聚糖为324ng/L而加用氟康唑24mg、2次/d静脉滴注。加药前患儿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应用氟康唑第5天,患儿口唇、双下肢出现新发皮疹,皮肤中度黄染,全身凹陷性水肿,进食后腹胀明显;第6天患儿ALT579U/L,AST655U/L,TBil71.9μmol/L,DBil48.7μmol/L,ALP89U/L;超声检查示肝脏肿大,肝右叶内可见条状强回声。第7天停用氟康唑,换用伏康唑28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5ml、2次/d静脉滴注。换药次日患儿ALT761U/L,AST717U/L,TBil132.3μmol/L,DBil112.4μmol/L,ALP104U/L,凝血酶原时间57s,部分活化凝血酶原88s,INR4.86,血氨79μmol/L,乳酸6.5mmol/L。诊断:急性肝衰竭。停用伏康唑,给予保肝利胆、降血氨、补充凝血因子等对症治疗,并行血浆置换2次。经5d救治患儿肝功能无明显好转,建议行肝移植,患儿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得知患儿出院后第2天死亡。

  • 标签: 氟康唑 伏立康唑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婴儿
  • 简介:目的:评价伏康唑对患儿白血病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伴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30例,患儿经诊断为白血病伴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后给予伏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患儿给予口服伏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重的患儿给予伏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3月不等;评价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0例患儿给予伏康唑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5.33%,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具有良好的难受性。结论:采用伏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伏立康唑 儿童 白血病 侵袭性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角膜基质内注射伏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角膜刮片或结膜囊涂片证实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9例(19眼)。于病灶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康唑(50μg/0.1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角膜情况及前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9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伏康唑注射液,术后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3例患者(15.8%)角膜基质单次注药后好转,8例患者(42.1%)重复注药后好转。9例患者(47.4%)角膜基质注药后出院时视力明显提高,17例患者(89.5%)出院时角膜浸润面积减少,10例患者(83.3%)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66.7%)角膜内皮斑显著减少。术后随访6月,未发现继发性眼内炎和青光眼等。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安全有效,短期内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基质内注射 伏立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市城区儿童体格发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干扰儿童不良发育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所以本市城区3594名儿童作为此次调查分析的对象,对以上儿童实施各项体格发育指标检测及数据统计,并采取综合调查法评估所得数据,以得出具体调查结论。结果经评估,3岁组的男童、女童体格检测指标值比较,没有较大差异(P>0.05)。4岁组、5岁组、6-7岁组的男童、女童体格检测指标值比较,男童都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全部儿童中,体重、身高达到常规标准的分别占比76.02%、79.97%;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共有157名,占比4.37%,发育状况不佳的共有13名,占比0.36%。结论儿童家长及幼儿托管机构应积极加强饮食方面的干预力度,减少儿童人群体格发育问题的出现几率。

  • 标签: 儿童群体 体格发育 评估调查
  • 简介:目的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中运用伊替康与表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伊替康组(n=35)与表阿霉素组(n=65)。比较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TACE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TACE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替康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长于表阿霉素组(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替康组BCLC分级B亚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伊替康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5.7%,均高于表阿霉素组(66.2%,21.5%)。伊替康组及BCLC分级B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均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结论与表阿霉素传统化疗方案相比,TACE中运用伊替康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肝肿瘤 表柔比星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药学服务现状,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常州不同等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药学服务现状问卷调查。结果90.8%护士认为未受过药学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是药学服务实践的影响因素;医院等级、学历是护士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护士药学服务临床实践水平较低,医院等级、职称是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提高药学服务意识,临床药师定期开展药学相关知识培训,建立医-药-护合作服务模式。

  • 标签: 护士 药学服务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哌唑合并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MI、LDL-C、T-CHO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120例患者进行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ANSS总分和BMI、LDL-C、T-CHO水平。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者PANSS总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质量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HO水平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哌唑合并氯氮平可以减缓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疆乌鲁木齐明园社区居民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新疆乌鲁木齐明园社区明园医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26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非高血压患者332例,设为观察组。入院后测定2组均测定血压、血脂,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新疆乌鲁木齐明园社区明园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高密度及脂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与舒张压成正相关(P<0.05);三酰甘油与舒张压成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收缩压成负相关(P<0.0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脉压差为(36±10)mmHg,高三酰甘油血症麦芽为(37±12)mmHg,高低密度脂蛋白症脉压为(37±13)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9)mmHg(P<0.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明园社区居民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的间接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 标签: 新疆乌鲁木齐市 明园社区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医院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方法:介绍吉林省通化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专业电脑软件管理联合人工管理措施,对医院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对医院西药房药品库存及消耗情况进行查询,设置药房药品的上、下限,对药房未消耗药品进行查询,对药房药品批号及药品有效期进行查询,以及对药房药品有效期进行预警;辅以人工管理措施,严格检查进入药房药品的有效期,划分区域、责任到人,利用好有色标签,加强口服摆药的有效期管理,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西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 有效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沧州某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2014年沧州某区农村饮水工程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样本,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再利用SPSS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和评价。结果共检测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样本296份,其中,合格样本126份,合格率为42.6%。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硫酸盐、臭和味、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氟化物。另外,除菌落数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丰水期均优于枯水期。结论2011年到2014年间,沧州某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存在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和监督,及时改善,进一步保护水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南阳5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南阳市区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对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089份血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968株,阳性率为11.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9.80%(1775/2968),革兰阴性杆菌占32.78%(973/2968),真菌占7.41%(220/29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分离菌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02%(158/298)和77.99%(879/112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合计为42.04%(280/66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血液感染菌株的分布特点,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垂杨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1—2013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和限定日费用(dailydrugcost,DDC)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133.68、157.60、176.11万元;用药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RI)为主,3年中其DDDs分别为77.14、80.37、80.06。2011—2013年,帕罗西汀销售金额分别为75.51、92.88、99.90万元,DDDs为6.93,8.59,10.55,销售金额及DDDs一直居首位;DDC最高的为文拉法辛,其次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最低的为阿米替林,仅为0.51元。我院门诊抗抑郁药应用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48;应用的年龄范围为17~101岁,平均年龄(57.29±16.09)岁,人数较多的年龄段为41~80岁。2011—2013年门诊科室抗抑郁药应用比例最高的为精防科门诊,分别为21.01%、35.03%、38.45%;其次是神经内科门诊,分别为8.10%、10.50%、13.02%。结论:SSRI已成为我院抗抑郁首选药,且帕罗西汀在SSRI类药物中的使用位居首位,且门诊抗抑郁药应用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 标签: 抗抑郁药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锦州社区内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状况和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对于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市某社区内2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其家长各240名,幼儿园的工作人员3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人员、家长以及儿童进行为期10个月的健康教育,并在干预的前、后对儿童进行体检;对家长与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考核。结果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进食速度、进食能量、喜爱吃西式快餐的儿童例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超重肥胖组儿童的每日平均运动时间、每周外出时间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KAP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5,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对该社区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肥胖状况调查 健康教育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优秀论文的刊发周期,维护其首发权,同时更快捷地传播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本刊特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优先刊登下列几类论文:

  • 标签: 论文发表 绿色通道 监测 应用 药物 中国
  • 简介:目的:了解建德(以下简称"我市")基层卫生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我市17家基层卫生院2015年6月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各100张,共1700张,按照建立的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对抽查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注射给药率为60.71%(1032/1700);抗菌药物二联用药442例(占26.00%),三联用药12例(占0.7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488张(占28.71%),其中"使用方法不合理"的处方占所有不合理处方的50.82%(248/488)。结论:我市基层卫生院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使用方法、联合用药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基层卫生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从2015年1~12月的门急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进行逐一点评,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抽取处方的各项指标多数符合要求,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情况。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临床用药存在的相关问题,药师适当的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 标签: 门急诊处方 点评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昆山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为该类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11—2013年抗肿瘤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抗代谢药和其他类抗肿瘤药;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和阿那曲唑。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肿瘤治疗原则,趋向于选择疗效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的抗肿瘤药。

  • 标签: 抗肿瘤药 用药频度 销售金额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2012—2014年郑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年增长率,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与构成比,用药频度排序居前10位单品种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排序比及限定日费用,用药频度排序居前10位临床科室的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和排序比,从宏观上了解其临床应用特点。结果: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逐年递减;销售金额有所增长,2013年较2012年增长6.33%,2014年较2013年增长8.28%;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48%、6.53%和6.19%;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排序靠前的均为抗肿瘤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但具体品种略有变化。按品种数计,中药注射剂主要集中在内科使用;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计,其主要集中在骨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与普外科使用。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较为广泛,处方者应严格辨证施治、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排序比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普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1年1—6月)、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各200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96.50%(193/200)、27.00%(54/200),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分别为24.87%(48/193)、74.07%(40/54),预防性用药疗程分别为4.50、1.20d。结论: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干预。

  • 标签: 干预前后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