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β-七皂苷钠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藏的中药婆罗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发现,七皂苷钠可以显著降低组织和血浆中的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消除肿胀、恢复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环[1,2]。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注射液 血尿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1临床经过患者陈某,男,62岁,住院号974385。体验:T37.4℃,BP22/13KPa,HR68次/分,站立不稳,步行困难,营养缺乏,头颅CT示小脑部存在血肿的高密度阴影,并发现脑水肿,其余检查正常,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张某,男,68岁,住院号991114。体验:T36.5℃,BP23/13KPa,HR78次/分,左侧肢体乏力,行动不便,营养缺

  • 标签: Β-七叶皂甙钠 过敏性 注射用 过敏反应 营养缺乏 脑出血
  • 简介:摘要:肾高血压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治疗时需要针对肾脏病变进行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治疗肾高血压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利尿剂。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或作用,减少血管收缩和体液潴留,从而降低血压。然而,具体的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肾型高血压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 简介:目的:优选沙棘总黄酮热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佳热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AlB3C1D3,即加药材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1.5h,共提取3次。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未显示出某一个因素对总黄酮的溶出率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极差分析结果看,不可忽视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 标签: 沙棘 蒙药材 胡颓子科 黄酮类 提取工艺 热回流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卷柏孢子萌发条件。选用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添加剂活性炭及激素组合培养细卷柏的成熟孢子,观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显示细卷柏的孢子在培养基组成为1/2MS﹢BA(2.0mg/L)﹢NAA(1.0mg/L)的条件下萌发状况最好,在1/2MS﹢BA(1.0mg/L)﹢NAA(0.5mg/L)也有较好的长势,而其他组成的培养基中孢子生长缓慢。本研究发现孢子的萌发与MS、BA、NAA浓度比有关,BA和NAA21比例萌发率高。

  • 标签: 细叶卷柏 孢子萌发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齿白鹃梅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以高脂乳液诱导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造2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按组别分别灌胃给予高剂量[9g(生药)/(kg·d)]和低剂量[3g(生药)/(kg·d)]的齿白鹃梅提取液,考察其造模后给药前至给药6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及其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F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等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高剂量的齿白鹃梅提取液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FBG值,提高FINS水平和机体SOD活性,降低血清MDA、TC、TG、NEFA含量,且灌服齿白鹃梅高剂量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与模型组大鼠及灌服齿白鹃梅低剂量提取液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齿白鹃梅叶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状态,降低FBG,且降低血脂的作用。

  • 标签: 齿叶白鹃梅叶 2型糖尿病 降糖 调脂
  • 简介:目的分析注射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546例注射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97例(36.08%)超出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418例(76.56%)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用药部位损害;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规范用药剂量和适用范围,密切注意30min内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β-七皂苷钠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神经根性颈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加β-七皂苷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酮-前列腺素F1(6-K-PGF1)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仅6-K-PGF1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两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β-七皂苷钠治疗神经根颈椎病能有效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善微循环,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神经根型颈椎病 血清内皮素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对重楼属植物宽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扩大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及RP-C18等分离技术进行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宽重楼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2-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没食子酸(4)、芦丁(5)、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6)、重楼皂苷Ⅶ(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宽叶重楼 化学成分 偏诺皂苷元
  • 简介:目的研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卷柏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薄叶卷柏 化学成分 二氢黄酮
  • 简介:【摘要】:中药不仅有四气,亦有五味,同时有脏腑归经属性,从而导致中药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和病症。甜菊有其独特的药性药味归经及适应病症。现代中药处方中甜菊已被普遍使用,故本文基于中医辩证论治原理,以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原理为出发点,进而为大家探讨甜菊的普遍运用是否合理。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银杏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但用于治疗乙型慢性活动肝炎(下称慢活肝)的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91年1月~1992年5月,使用银杏提取物对慢活肝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本文以104例同期住院慢活肝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性82例,女性22

  • 标签: 乙型肝炎 银杏叶 慢性活动型肝炎 肝活检 肝细胞损害 肝脏微循环障碍
  • 简介:目的建立民族药七莲的质量标准。方法以亚油酸为对照进行TLC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亚油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柱温3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03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均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亚油酸对照品在26.30~2633.6n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2.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七莲的质量参考标准。

  • 标签: 七叶莲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本文使用PirkleSumichiralOA-2500手性柱,研究了正相和反相色谱直接分离阿折地平对映体的流动相条件。使用正相体系,阿折地平在正己烷–乙醇(90:10,v/v)流动相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分离(分离度Rs达到4.0),而使用推荐的流动相正己烷–乙醇(60:40,v/v),则可以在更短的13分钟内获得分离(分离度Rs为2.7)。使用反相的甲醇和含有0.05mol/L醋酸铵的甲醇做流动相,仅能获得部分分离。同样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氨氯地平和尼莫地平的拆分,并在正相条件下获得了部分分离。

  • 标签: 手性拆分 阿折地平 氨氯地平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研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冷浸法以75%的乙醇对尖长柄山蚂蝗进行提取,利用色谱柱、大孔树脂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再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甲酸,β-胡萝卜苷,白桦酯醇,2-羟基十六烷酸。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尖长柄山蚂蝗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尖叶长柄山蚂蝗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