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底提升 牙槽嵴顸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咽造瘘在头颈部肿瘤切除和重建手术后提供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一2012年7月.20例行头颈部手术的患者存我科接受咽造瘘,由咽造瘘胃管提供肠营养支持。收集每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诊断、治疗方法、安放胃管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咽造瘘口留置的胃管,无营养不良表现。留置胃管时间最短6d,最长84d,平均43.8d。在随访期内.1例患者的胃管意外脱山,2例患者的造瘘口渗出物较多,1例患者诉说胃管异物感比较明显,1例患者因反流性食管炎于术后第6天拔除胃管,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拔管后造瘘口可白行愈合,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结论:咽造瘘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美观、舒适的优点,简便、经济,容易推广,并发症少,是一项值得推荐的肠营养方法。

  • 标签: 经皮咽造瘘术 头颈部肿瘤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自攻螺钉自攻植入和助攻植入的成功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两种植入式适应征.方法选择117例需要双侧植人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共植入272颗自攻螺钉,自攻式和助攻式各植入136颗,通过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评价两种式成功率的差异,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使用不同式、性别、年龄、垂直骨型、植入部位(上颌或下颌)等因素及其组合对螺钉成功率的影响.结果272颗螺钉总成功率为86%.自攻式植入成功率为85.3%,助攻式成功率为86.8%.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二者之间影响成功率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助攻植入成功率的因素为垂直骨型和植入部位的组合,高角患者上颌部位成功率低;影响自攻植入成功率的因素为植入部位、年龄和垂直骨型的交互作用,非高角骨型的成人患者和下颌部位自攻植入成功率低.结论对于自攻螺钉,多数情况下可以常规使用自攻植入,尤其在高角患者上颌部位相对于助攻植入有明显优势;但成人非高角患者以及下颌部位使用助攻植入则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 标签: 自攻微螺钉 成功率 自攻植入 助攻植入
  • 简介:近年来,随着牙科粘接材料的发展和改进,在龋病治疗过程中已不再强调G.V.Black的龋病备洞要求。目前,龋病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齿结构,聚焦于龋病预防,实现再矿化和最小的牙科创伤。

  • 标签: 龋病:微创
  • 简介:颧骨颧弓为颌面部骨折好发部位。颧骨颧弓骨折的骨块移位和缺损可致明显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复视及失明等功能障碍,如合并颅脑伤,重者危及生命。因而,颧骨颧弓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其生理功能及面容美观。我院近年来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病例,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坚固内固定 微型钛板 颧骨颧弓骨折
  • 简介:拔牙的技术开启了拔牙的新时代,使拔牙这一古老的手术更加走向标准化、创化、舒适化和个性化。目前。拔牙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亟待提高。本文对拔牙的发展、拔牙器械的进步、拔牙技术的应用等做一述评,为进一步在国内推广拔牙的理念和应用拔牙的技术抛砖引玉。

  • 标签: 拔牙 微创拔牙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及牙齿美学意识的增强,牙外伤的应急处理及美学修饰效果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医生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和局限,文章结合牙外伤国际规范化治疗原则,贯彻美学治疗理念,提出牙外伤美学治疗设计,以期提供牙外伤美学诊治完善思路。

  • 标签: 牙齿外伤 微创 美学 治疗设计
  • 简介:外科是指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借助专门的器械,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越性,近年来逐渐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用到一些常见疾患的诊治上,但是在正颌外科领域,技术的使用刚刚起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和尸体模拟操作,也有少数的临床实践报道,而国内尚未见专门的报道.本文就正颌外科的研究近况和发展等作一综述.

  • 标签: 微创外科 正颌外科 内镜
  • 简介:该文旨在评估镜辅助下口咽入路切开复位固定在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中的应用。6例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男1例,女例;年龄7-15岁,平均13.4岁1共有9侧下颌骨髁突根部和颈部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均大于45°。骨折分类根据常规X线片、CBCT或CT影像。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髁突 经口咽入路 骨折断端 青少年儿童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创建羊髁突囊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固定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固定,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髁突囊内骨折 颞下颌关节 坚强内固定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性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体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开(牙合)畸形,证明自攻型钛钉种植体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开(牙合)畸形的全新方法.

  • 标签: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前牙开猞畸形
  • 简介:患者,女,24岁.主诉:“上下牙突,影响美观”求治.诉有口呼吸不良习惯史.无外伤史、正畸治疗及拔牙史.全身状况较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其父类似错(牙合).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微笑像时露龈2mm;侧貌凸面型,颏部明显后缩,开唇露齿,面下1/3较长.2.口内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尖牙起始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约2mm,覆盖约3mm.上颌中线基本居中,下颌中线左偏约0.5mm.上下牙列排列基本整齐.扁桃体正常.3.关节检查:开口度正常,开口型右偏,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偶有弹响.

  • 标签: 微螺钉种植支抗 Ⅱ类高角 患者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牙合) 颞下颌关节
  • 简介:理念强调“以对机体最小的创伤来达到诊断及治疗疾病目的”,该理念最早产生于外科,目前在口腔医生尤其是儿童口腔医生的诊疗活动中,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儿童口腔疾病的诊疗技术。本文将就该系列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 标签: 微创技术 龋病 牙髓病 早期诊断 心理保护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的坚强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固定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固定的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固定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和镜技术应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4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伴开口受限。术前行CT扫描后将数据转化为STL格式,3D打印骨折模型和镜像模型,在模型上完成手术设计和钛板预弯制。手术采用耳屏前小切口和颧弓表面隧道手术入路,镜辅助下完成颧弓骨折的复位及坚固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恢复对称性,面部凹陷消失,开口度正常,面部瘢痕不明显,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3D模型手术设计降低了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避免了头皮冠状切口,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 标签: 3D打印 内镜 颧骨颧弓骨折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中国成人正常颌骨螺钉种植体植入的不同位点处皮质骨厚度,为临床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正畸支抗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采用螺旋CT对30例18-40岁正常颌中国成人颅颌面进行扫描并重建,测量适合螺钉种植体植入处的皮质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个测量项目中,均值从1.73mm至10.67mm不等,最小值仅0.8mm。除前鼻嵴和下颌11牙尖隙外,46个左右对称的测量项目(左右各23个)中,34处左右对应指标相互比较均无差异(P〉0.05),另有12处测量位点左右配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提供了螺钉种植体支抗常见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参考值范围的数据库。下颌前牙根尖间隙,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时应更加小心;上下颌磨牙牙尖隙处,植入相对安全。不同成人的皮质骨厚度差异较大,提示临床工作者最好能先根据病员的CT片测出相应植入位点处皮质骨厚度,再确定螺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与方向。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颌骨 皮质厚度测量 CT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既保持面部美观,又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对17例患者行上颌前庭沟切口+颧骨颞骨头钢丝牵引复位固定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行临床检查,3个月时加作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及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双侧外侧缘高度、眶下缘宽度、双侧颧骨长度,并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软组织均I期愈合,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复位颧骨无移位、变形现象.3个月时CT示颧骨对位对线良好,头影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眶外侧缘高度、双侧眶下缘宽度、双侧颧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简单颧骨骨折手术进路与固定式改进方法.是一种在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复位与固定效果稳定、功能修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进路 术式改进 面部美观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