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运用Simodont虚拟仿真系统和KaVo仿真头模的教学效果。方法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五年制本科生的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应用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头模。教学步骤如下:(1)将学生随机分入两组,每组28人;(2)学生完成龋病临床知识考核表;(3)指导学生学习龋病临床技能考核表和Simodont操作手册;(4)第一组学生使用Simodont系统培训,第二组学生使用KaVo仿真头模培训,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进行评分;(5)两组学生互换培训系统,再次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并评分;(6)学生填写教学问卷;(7)收集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学生龋病临床知识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经过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头模联合培训后,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的评分比较仅使用单一培训系统的学生更高(P〈0.05)。问卷结果表明,学生高度认同“Simodont系统安全性好,节约培训时间,可反复练习。Simodont系统与KaVo仿真头模联合应用能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结论在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应用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头模可较单一培训系统更好地提升学生龋洞制备的考核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 标签: Simodont系统 KaVo仿真头模 龋病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应用普萘尔成功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的文献报道较多.该文旨在报道应用醋丁尔治疗3例声门下血管瘤的结果。药物剂量为每天8mg/kg.分2次给药。2例取得良好效果。口服醋丁尔药物剂量易于控制.无副作用。

  • 标签: 声门下血管瘤 普萘洛尔 应用 治疗 药物剂量
  • 简介: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在1岁以内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对于生长迅速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自2008年偶然发现对血管瘤有效以来,普萘尔已经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但其剂量、用药方案、疗程、不良作用监测等均无统一标准。2012年12月,来自12家单位、5个不同专业的28名专家汇集芝加哥,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就普萘尔治疗血管瘤的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

  • 标签: 婴幼儿 血管瘤 普萘洛尔 共识会议
  • 简介:目的:研究长期口服普萘尔对血管瘤患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血管瘤患儿资料,手术切除者为手术组.口服普萘尔治疗者为普萘尔组。于2014年12月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收集患儿体格发育指标,以2组患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质指数、体重/身高、胸围/身高、坐高/身高等10项指标作为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标准.将获得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2组指标数据分别与《中国七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和WHO儿童正常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并以年龄、性别和居住地作为协变量,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2组患儿各项生长指标作协方差分析。结果:118例患儿(普萘尔组92例,手术组26例)纳入研究,经统计学分析,10项指标中仅身高和胸围有统计学差异(P=0.038〈0.05,P=0.041〈0.05),普萘尔组患儿身高、胸围均值分别较手术组低11.11cm和3.25cm。结论:长期口服普萘尔可能延缓血管瘤患儿的身高和胸围发育。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体格发育
  • 简介:目的:总结SFI-Bar无应力杆系统用于下颌骨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将15颗种植体植入5例下颌骨严重吸收的患者中,安装预制的SFI-Bar无应力杆系统,将预先制作好的义齿进行调磨及重衬,完成即刻负载。结果:此杆系统操作步骤简单,节省椅旁操作时间,达到即刻负荷,稳定性、固位性良好,患者满意。结论:新型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SFI-Bar无应力杆系统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是下颌骨严重吸收修复的有效方式,能实现义齿即刻负载,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种植体支持式义齿 无应力杆卡 无牙颌 覆盖义齿
  • 简介:2014年7月9日,由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共建的国家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华西口腔医学院落成。日本齿科大学理事长中原泉先生、日本齿科研究协会会长江藤一洋教授、日本森田株式会社长森田晴夫先生与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学东教授共同揭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虚拟仿真机器人教学实验系统和MOOG三维虚拟技能训练实习机,是全球建立的第2个此类教学平台。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教学平台 仿真实验 虚拟 株式会社 技能训练
  • 简介:先天性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分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2种亚型,临床少见,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例右下颌下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病例,经口服普萘尔(14个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认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或消失,应早期干预。口服普萘尔的不良作用少且轻,可作为一线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下颌下区 普萘洛尔
  • 简介:目前,普萘尔已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究竞是通过何种机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萘尔治疗血管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普萘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分子生物学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scalingandrootplaning,SRP)是牙周病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及使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下结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和牙周袋内壁的部分肉芽组织,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周附着性愈合的条件。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牙周袋内麻醉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慢性牙周炎
  • 简介:目的:介绍下颈椎棘突两侧注射0.5%布比因治疗口颌面疼痛的一年临床经验。方法:对2517名出院诊断为口颌面疼痛的急诊科患者.以及771名2003年6月3019~2004年7月1日接受过封闭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数据整理。从以上两个数据库中抽调接受过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因治疗的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口颔面疼痛缓解程度用以下两种方式记录,①按一般临床经验和面部表情图将口颌面疼痛缓解分成4个等级(n=114):②按治疗前后患者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上选择的数值来评定疼痛缓解程度(n=71)。结果:共有118名成年患者接受了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因治疗,4份病例因资料缺失或不全而被剔除。75名患者(66%)疼痛完全或临床缓解.32名患者(28%)疼痛部分缓解.7名患者(6%)没有显著的缓解。总体上.114名患者中有107名(94%)治疗有效,疼痛缓解起效快.许多患者能在5~15min内得到完全的缓解。结论:这是在急诊科使用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比因来治疗口颌面疼痛的首次大样本病例报道.证明这种方法可能成为急诊科对于急性口颌面痛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口腔跨学科病例展评”(以下简称展评)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担任名誉主席,刘洪臣副会长担任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医疗分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医生 跨学科 病例 专业委员会 口腔修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