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完全斜折裂牙修复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128例龈上冠折、齐龈冠折、龈下冠根折患牙,视牙体缺损分别行全冠、铸造桩核冠、预成桩核冠修复,观察3种折裂类型的修复效果。结果:龈上冠折修复成功率为96.7%,齐龈冠折成功率为90.5%,龈下冠根折为69.6%。对于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成功率为84.6%,铸造桩核成功率为57.1%。结论:龈上冠折和齐龈冠折修复效果优于龈下冠根折,对龈下冠根折用预成桩树脂核比铸造桩核成功率要高。全冠修复完全斜折裂牙是保存牙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折裂牙 全冠 修复 桩核
  • 简介:目的:挽救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 标签: 挽救性手术 口腔鳞癌 口咽鳞癌 下斜方肌皮瓣 肿瘤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实型成釉细胞瘤分期治疗的可行。方法对13例实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分期手术治疗,一期采用刮除术加开窗术治疗,二期手术去除残余组织并磨除相邻骨质,术后定期X线片追踪观察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3例患者一期手术后失访。10例经术后1~4年追踪观察,9例效果满意,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1例患者在二期手术后24个月复发。结论实型成釉细胞瘤采用分期治疗法确切可行。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刮除术 开窗术 分期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微螺钉作为一种非牙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在着色牙美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于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52例无明显釉质缺陷及过大髓腔的着色牙患者,使用Beyond冷光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后立即观察疗效,并分别于6、12、24、36个月后观察颜色的改变情况。结果Beyond冷光美白后VITA比色提高了5~12个色阶,36个月后颜色有少许回复。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效果显著。

  • 标签: BEYOND冷光美白 凝胶型美白剂 内源性着色牙
  • 简介:逆行牙髓炎是牙周途径引起的牙髓病变,临床上既有牙周炎的表现,又有牙髓炎的症状,治疗棘手,效果欠佳^[1]。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保存患牙的重要,因此要求医生进行保守治疗而拒绝拔牙。近年来,笔者以探索和提高逆行牙髓炎的疗效为目的,对56例逆行牙髓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完成随访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综合治疗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获取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生存数据.并基于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参数评价这类修复体的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32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其纤维支架由多聚体和单体混合的连续单向玻璃纤维材料构成。本研究记录了修复体的生存时间、失败事件和临床参数。根据改良的USHPS/Ryge标准制定质量分级评估体系:有效修复功能且无失败.为“完全修复”;出现小的不足并需做出后继修补.定为“功能修复”:修复体脱落,称作“失败”。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2个月。24例修复体为”完全修复”.7例为”功能修复”.1例“失败”。在中位随访时间内能达到完全修复的病例占744%。对于大多数病例.该质量分级评估体系(USHPS/Ryge标准)给出了优秀级的临床效果:没有效果不佳或差的修复体。结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定义齿修复在特定临床适应症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美学、生物学和功能学方面性能显著。

  • 标签: 纤维增强义齿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单向玻璃纤维 临床性能
  • 简介:目的比较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根管治疗与传统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冠折率。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因牙齿根面龋和楔状缺损引起前牙慢性牙髓病变、根尖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1例采用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51例采用前牙唇侧入路碧兰糊剂一次根管治疗,对其术后的冠折率和愈合率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20%,传统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6.2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根管治疗冠折率为9.80%,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根管治疗冠折率1.96%,两组冠折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无差异,但术后冠折率低,且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满意效果。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唇侧入路 碧兰糊剂
  • 简介:目的:了解牙周病单纯牙周治疗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具体内容,并对其疗效展开相应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参与实施,共78例,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针对单纯牙周治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两种方案的不同应用,所有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牙周参数各项指标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对应数值显示更有优势,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从牙周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以及治疗安全两方面进行分析,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较单纯牙周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正畸;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机用镍钛锉WaveOne等对老年人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进行一次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将167例老年患者180颗诊断为牙髓坏死、急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平均分为3组,每组60颗,分别为WaveOne组,Protaper组和K锉组。三组病例均采用一次完成根管治疗,其中机用WaveOne组和Protaper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根管,而K锉组采用逐步后退法。WaveOne组,Protaper组采用大锥度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管;K锉组采用相应的标准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比较不同器械和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完成根管治疗所需的时间以及患者术后24h、48h、72h及7天的疼痛反应。结果:三组间根管预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WaveOne组用时最短(2.51±0.60min),K锉组用时最长(9.53±0.65min);WaveOne组根管充填恰填率为93.3%,Protaper组恰填率为90.0%,K锉组恰填率为83.3%;术后24h及48h,三组间疼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2h及7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个时间点,WaveOne组与Protaper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采用WaveOne镍钛器械进行一次根管治疗术,省时高效,减少复诊次数,增加患者依从,值得推广。

  • 标签: 机用镍钛锉 老年人 磨牙 牙髓根尖周病变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研究,分析应用电测法确定工作长度进行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66例有根尖周病变的感染根管,应用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工作长度,然后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根据X线片对治疗后一个月到20年的病例进行评价。结果欠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0.4%;恰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4.5%;而超填患牙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仅为50.0%。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后进行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87.8%;如果根尖透射区减小的病例也作为成功的病例,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5.3%。如果去除超填(超长)病例,根管治疗成功率则高达98.4%。结论超填患牙的根管治疗预后较差,应避免根充超填。使用Sono-根管长度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感染根管的治疗成功率。

  • 标签: 电测法 工作长度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X线片
  • 简介:目的评价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扩弓器矫治骨前牙反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丹东市玉乾口腔诊所收治的乳牙期或恒牙早期骨Ⅲ类错拾患儿56例,应用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扩弓器矫治前牙反矜,比较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矫治后56例骨前牙反牙争患儿上齿槽座点一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角、Wits值明显增加,上颌骨矢状向有明显的骨生长,上颌牙槽骨也有明显增长。面中长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以及下颌平面与鼻底平面的交角均增加(P〈0.05)。结论前方牵引器联合Hass快速扩弓器治疗骨前牙反耠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侧貌,促进上颌骨的唇向生长。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骨性前牙反 Hass快速扩弓器 矢状向生长 上颌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992—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腮腺浅叶切除术(88例患者)与腮腺区域切除术(60例患者)两种术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术后瘢痕、局部凹陷畸形、暂时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及腮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术式,对界限清楚、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并发症;对过大或边界不清的肿瘤仍宜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以减少复发。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一次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full—mouthscalingandrootplanning。FM—SRP)与传统的分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quadrantscalingandrootplanning,Q—SRP)相比较是否更有利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数的改善。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收治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FM—SRP组在24h内完成全口所有象限的刮治和根面平整,而Q—SRP组每周进行1个象限的刮治,连续4周完成全口治疗。分别在基线和3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基线时相比,两种治疗方式在3个月时的所有临床牙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两种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任何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分区刮治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可逆、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 临床疗效
  • 简介:报道前牙阻生移植6例,经4~6年临床观察,获得良好效果。作者就正畸、手术方法、疗效等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牙移植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牙隐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4颗隐裂患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用活髓全冠修复(5颗)、根管治疗前即刻暂时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6颗)、大量调褂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25颗)、桩核冠修复(6颗)及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2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追踪半年-5年。结果:修复后的成功率84.1%,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隐裂纹的深度、隐裂纹涉及的边缘嵴数、牙周袋的深度均影响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牙隐裂,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人 牙隐裂 根管充填 牙周治疗 全冠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区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骨缺损部位行植骨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区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即刻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评价利用Florida探针对不同程度牙周炎的基础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轻度、中度和重度牙周炎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行牙周基础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采用Florida探针检测患者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检测位点为患者全口天然牙(不包括第三磨牙)的近中颊、颊侧正中、远中颊和舌侧正中4个位点。轻度牙周炎共检测1370颗牙5480个位点,中度牙周炎1180颗牙4720个位点,重度牙周炎940颗牙3760个位点,比较治疗前后PD、CAL的变化。结果中、重度牙周炎的PD和CAL均有明显改善(P<0.05)。轻度牙周炎PD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丧失略微加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轻度牙周炎在治疗时应注意避免器械的过度使用,以免引起医源性损伤。Florida探针能够较准确、客观地评价牙周状况。

  • 标签: 牙周炎 Florida探针 牙周基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