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患者检出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和多重耐药菌的目标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颌面外科感染患者检出的菌株,对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各年份间耐药率的差异性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89株,革兰阳性菌占31.8%(219/689),革兰阴性菌占68.2%(470/689)。检出总量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检出量分别为96、67和51株。3个年份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二代、三代的耐药率低于10%,对限制级抗菌药物美洛培南(χ2=2.675,P=0.229)、氨曲南(χ2=0.469,P=0.791)的耐药率低于8%。3个年份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0%、66.7%、95.2%,均高于60%(χ2=7.212,P=0.024)。2012、2013年所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四环素类、磺胺类、部分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超过20%。结论2012—2014年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数量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应着重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控制,重点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

  • 标签: 颌面外科 耐药 细菌 监测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性。构建6、12、24h生物被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未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和可靠。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株 生物被膜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耐药性与BGL2和XOG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构建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株模型.构建耐药株和对照株生物被膜,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白念珠菌耐药株和对照株生物被膜细胞中葡聚糖相关基因BGL2和XOG1,并比较耐药株和对照株中BGL2和XOG1表达的差异.结果: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证实耐药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128μg/ml.与对照株相比,耐药株XOG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GL2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葡聚糖相关基因XOG1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耐药性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耐药株 BGL2 X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