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探讨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脑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脑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脑的特定功能区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应成为脑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功能核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二甲胍(MF)对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经种植牙给药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下颌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MF,MTT法检测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生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吸收、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F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数量和ALP活性,促进钙吸收及矿化结节形成。结论:MF能促进原代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 标签: 成骨细胞 盐酸二甲双胍 糖尿病
  • 简介:纯钛金属有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能。用纯钛金属制作的支架义齿戴用舒适,功能好,有利干余留牙和其它口腔组织的健康。但是由于纯钛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所以给钛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它的快速普及。

  • 标签: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器,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模式缺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器,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半年前发现下颌前部膨隆,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查体:下颌骨颏部可及-5cm×3cm膨隆。未及乒乓球样感,下前牙松动Ⅱ~Ⅲ度,侧下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5—1.0cm不等.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全景片示左下颌第一磨牙至右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骨密度减低影。无家族性疾病史。临床诊断为“下颌骨囊肿”。于局麻下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术”。

  • 标签: 下颌骨 下颌骨囊肿 牙成釉细胞瘤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急性牙髓炎造成中枢致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partofspinaltrigeminalnucleus,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Vc核c-fos蛋白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封药后12h至24h,Vc核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增多。结论: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时程与牙髓炎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致敏 疼痛 C-FOS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侧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方法63例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侧髁突骨折,Ⅱ型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 标签: 髁突 骨折 治疗 分类
  • 简介: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后需做保持器患者(上颌)210例石膏模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10例,年龄14-15岁.所有实验组内模型,模型由同一技术人员采取同一种方法测量.采集曲唇弓应达到的弧长,取唇弓弧度与牙弓弧度相一致,宽度两侧尖牙近中2/3,U形曲宽0.5cm.

  • 标签: 双曲唇弓 U型曲 预成化
  • 简介:目的:评价2种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式(ASC-52)附着体13副,按扣式Revaxsystem附着体10副,分别修复14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缺损3例,肯氏Ⅱ类缺损6例,肯氏Ⅲ类缺损5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同类别缺损的RPD对照.结果:经6个月-5年观察,85%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74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16颗基牙有龈缘充血水肿现象,附着体上少量牙石沉积;对照组56颗基牙中24颗(42.86%)有龈缘充血水肿,其中12颗(21.42%)甚至有颈部继发龋发生.所有修复患者咀嚼效能测定:PAD组6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2.40%,5年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3.30%;RPD组6个月后达53.90%,5年后达71.90%,P<0.05.结论:冠外精密附着体义齿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冠外附着体 精密附着体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前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人脑味觉活动的研究.不同的味觉脑功能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特点;味觉的脑功能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决定对其所作研究的角度的多样性;并且对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从研究的技术、研究的角度及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结论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味觉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观察极固宁与高露洁专效抗牙膏两种脱敏药物联合应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堵塞作用,为牙本质过敏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拔除的第三磨牙84颗,制备成牙本质过敏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极固宁组(n=24)、高露洁专效抗牙膏组(n=24)、联合应用组(n=24)。从涂布脱敏药物的3组中各随机抽取12个样本进行刷牙实验。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情况,并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极固宁、高露洁专效抗牙膏、联合应用组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联合应用组封闭效果最佳。经过刷牙实验联合应用组的封闭效果仍是最好的。结论:脱敏剂的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封闭性和抗磨耗性。

  • 标签: 牙本质过敏 极固宁 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 牙本质小管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骨性Ⅱ类错畸形 青少年 关节盘锚固术 正畸功能性矫治器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对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5w龄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各分为7个时间段,其中实验组大鼠佩戴可摘式上颔斜面导板功能矫治器。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测定大鼠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结果:自矫治器佩戴第1-42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a+泵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Na+泵活性自第1d开始上调,第21d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回落,在第28d、42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发育对Na+/K+-ATPase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功能矫形治疗使翼外肌Na+/K+-ATPase功能活性产生了适应性增高。

  • 标签: 安氏Ⅱ类 导下颌向前 翼外肌Na+/K+-ATPase
  • 简介:牙周病患者中大跨度固定义齿的修复治疗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尽管现有的牙周再生手术和种植治疗通过增加基牙数目来避免较大的修复跨度,但是修复并发症却每每发生。本文所描述的方法将金沉积基底冠引进传统修复技术中,简便了临床操作,通过提高修复的精密度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金沉积技术 固定修复 牙周再生 病患 修复治疗 固定义齿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诉左上后牙间歇性自发痛半年余。因近日疼痛加重,于外院诊治后效果不佳来解放军第23医院口腔科就诊。临床检查:左上颌第三磨牙牙合面洞,髓腔暴露,髓底中部探及一疼痛及出血区,高度怀疑髓底穿孔,叩(+),拍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髓底穿孔,另见侧上颌第四磨牙低位埋伏阻生,左右对称,大小形态与相邻第三磨牙相似(见附图)。因该患者左侧第三磨牙穿孔修补困难,且患者坚决要求拔除,故给予拔除。

  • 标签: 第四磨牙 牙齿发育异常 额外牙
  • 简介: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语音功能 语音清晰度 舌癌 舌切除 功能性重建
  • 简介:当今患者追求年轻又迷人的微笑且要具有良好舒适的功能。一个功能受损患者的口腔修复重建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在临床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理的跨学科治疗计划对可预见的成功修复具有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患者的需求.主诉,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本临床报道介绍应用跨学科途径所治疗的一例严重磨耗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病例。治疗计划包括冠延长术、根管治疗后桩核修复.以及由美学区烤瓷修复体和后牙区全金属修复体共同构成的垂直距离降低重度磨耗牙面修复的咬合重建。

  • 标签: 功能重建 学科结合 垂直距离降低 美观 牙列 修复重建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