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设计制造出结构相对简单的正畸矫治力测量装置。方法采用口内取模和口外模型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机械力学的原理结合维空间力学和高等机构学理论设计制造正畸矫治力的测量装置。结果设计出正畸矫治力测量装置的结构图纸并加工成简易实体。结论测力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可以测量任意时刻、空间下的正畸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于正畸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正畸 三维测量装置 空间力学
  • 简介:目的:为临床上颌骨大型缺损后颧颊翼种植体义颌修复的种植床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50例正常单侧颧骨体(男性26例,女性24例)螺旋CT维重建影像的观察和测量,测量颧骨体的高度和四个不同高度层面骨质前后径和内外径即粗度.结果:颧骨体最小高度是21.67mm、最大为37.31mm、平均高度为26.22mm.颧骨体1/4高度层面的前后径最小,平均为9.15mm;最高层面的内外径最小,平均为10.73mm3/4高层面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最大,均值分别为12.32mm和15.25mm.所有观察对象前后径和内外径的最小测量值分别为6.15mm和6.54mm.结论:在上颌骨大型缺损腔周围,颧骨体是唯一骨量丰厚的种植床,而上颌骨缺损腔周围其他骨质均非常薄,远远不能满足普通种植的条件.颧骨体的高度大于粗度,呈长柱形,在口内颧区垂直向上植入种植体比在缺损腔内近于水平向植入种植体更能利用其丰厚骨量,最适宜于颧区种植.一般颧区种植采用直径4mm、长度20mm的种植体是可行的,也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颧骨体 颧区 骨内种植体 螺旋CT 三维测量 冠状位
  • 简介:目的:提供在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 标签: 半月神经节 MRI 增强3-DFiesta 增强FRFSET2 图像分割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维颈椎测量项目的可重复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的常用参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二维的颈椎标志点及相关测量项目,定义基于锥形束CT的41个维颈椎标志点和91项维颈椎测量项目.由3名正畸学专业研究生分别对30名正常(牙合)受试者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颈椎标志点定点,应用SimPlant软件输出颈椎各测量项目.结果通过对颈椎各测量项目进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和配对t检验,共筛选出可靠性较高的75项颈椎测量项目.结论高可靠性颈椎标志点和相关测量项目的确定,为进一步确定最具代表性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参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锥形束CT 颈椎 三维测量 可重复性
  • 简介:目的研究正颌外科手术中常用软硬组织维头影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为精确的正颌外科维头影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9名颅颌面骨骼及咬合关系正常的志愿者拍摄螺旋CT,并维重建.由同一研究者选取54个头影测量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共3次,每次间隔一周.共定点3186个,每个点包括x,y,z坐标数据,共获取数据9558个.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Correlation,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每个标志点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86.5%的标志点ICC值大于0.9,其中硬组织标志点与软组织标志点分别为86.4%和87.0%.软硬组织标志点在各个轴向定点的可重复性最好的是上下方向,最差的是前后方向.结论计算机维头模上软硬组织标记点的确定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能准确地反映头颅软硬组织的真实情况.

  • 标签: 三维头影测量 标志点 可重复性 正颌外科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影像对颏管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进行定量测量,为确保颏孔区域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80例患者的160侧下颌骨CB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颏管的曲面、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及3D影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曲面和矢状位影像可对下颌管进行全面的观察。水平位影像显示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靠近舌侧与下颌骨体平行走行,之后,以23°±5°角偏离舌侧转向颊侧走行,下颌管向颊侧走行与颏管形成的角度为101.76°±18.27°,最终分成切牙管与颏管。冠状位影像测量颏管的长度为8.09±1.06mm,直径为1.68±0.52mm,与下颌骨体下缘所呈的倾斜角为36.48°±8.43°。颏管起始处至牙槽嵴顶的距离16.10±4.29mm。3D侧位影像可清晰显示颏孔位置。结论:CBCT影像可清晰显示颏管的维结构、走向及毗邻关系,明确了此区域神经、血管的分布及骨组织的状况,为牙种植钉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锥形束CT 颏管 种植修复
  • 简介:目的:第磨牙拔除是口腔很常见的一个手术操作。和第磨牙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已经广为认识.并且经常作为知情同意内容向患者解释。口腔全科医师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也必须熟悉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本次系统文献回顾可以对这一常规手术可能产生的不常见的并发症作一提示。方法和材料:这次研究的文献来自Medline和theCochraneLibrary电子数据库系统检索.也对关键文章、参考文献和该领域相关综述进行手动检索。关键字包括第磨牙、智齿、并发症、不常见以及罕见。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也经过重复地核对.综述限定于近18年来发表的英文和德文文章。结果:经常被提及、为人所熟知的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损伤和即发或迟发的下颌骨骨折。22篇文章中又确认了24种其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包括炎症、脓肿形成、牙齿移位和器械脱位。另有单一病例报告有拔牙后血肿窒息性死亡、危及生命的失血、脑脓肿、硬膜外脓肿.良性突发性体位性眩晕、皮下和组织间隙气肿、硬膜下积脓和带状疱疹综合征。结论:要做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认识到各种可能的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要提前认识到少见的并发症,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准确治疗。

  • 标签: 不良反应 并发症 拔除 罕见 拔除 第三磨牙
  • 简介:目前,牵引延长成骨主要是采用仅在特定方向上牵引延长器械来实现的。在有邻牙或其他骨结合种植体存在的前提下,利用本文所描述的新的牵引延长基台系统可实现在任意功能或美学所希望的方向上对含一个或几个骨结合种植体的骨段进行牵引延长成骨。使用这种基台系统可使固定在骨量充足区域内的种植体随截开骨段移到修复学所希望的位置上。另外,此系统还可用于矫正种植年龄早,后因颌骨的生长发育致使位置发生改变的种植体。与种植体植入前后其他常规增加骨量的技术相比,此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整个疗程,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压力,同时种植体成功的长期预后亦较好。

  • 标签: 牵引延长 基台系统 牙槽突 延长成骨 技术说明
  • 简介:口腔软腭区域是腭部整形手术涉及的区域,作者在长期进行唇腭裂手术的基础上,观察到在腭裂修复术、软腭成形术等手术时,如果能在术前测量得到准确的软腭长度数据,则有利于手术者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更好的恢复软腭功能和语音功能。在目前国内常规的手术器械中,尚无用于腭部测量的专用尺。由此作者根据人体口腔及软腭的形态设计了一种软腭测量尺,为临床软腭测量提供便捷的工具。

  • 标签: 腭裂 软腭 软腭测量尺
  • 简介:将永磁体应用于口腔正畸之中,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尝试;但对于磁力尤其是排斥力的测量则少有报道。作者针对这一有碍于应用的永磁体排斥力测定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MM—1型)磁力测定装置,并用其对临床中使用的规格化磁体进行了测定,经微机处理数据,得出了磁力与磁极间距离及场强与磁极间距离关系的曲线和回归方程,同时对不同磁体的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为临床应用永磁体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永磁体 磁力 磁场强度 测量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种植义齿手术误差测量分析方法。方法:14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9岁,24颗种植体。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患者工作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植入种植体安装愈合基台,制作手术导板并进行种植手术,整合模拟手术和种植手术术后CT图像数据。计算拟合生成愈合基台中心线作为术前设计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愈合基台顶面的交点,然后向根方分别截取愈合基台和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术前设计种植体的根尖点和进入点。计算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中心线确定为术后实际种植体的轴线,轴线与种植体尖端平面的交点是实际植入种植体的根尖点,由此点向冠方截取种植体的实际长度,交点是实际植入的种植体进入点。相对应标志点间的空间距离为手术距离误差,轴线间夹角为手术轴向误差。结果:工作模型图像与CT图像准确整合,种植体上缘中心点误差为0.54±0.43mm,尖端中心点误差为1.58±0.74mm,轴向误差小于10°。结论:图像拟合准确,使用数学计算方法找出的标志点是唯一的,此方法重复性好,适于评价种植手术前后之间的误差。

  • 标签: 种植义齿 导航手术 手板 误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角形的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角形的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本研究对100名正常藏族人的牙、牙弓大小进行了计算机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了藏族人牙、牙弓大小和部分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族人的牙冠宽度和高度、牙弓各段宽度和牙弓全长男性大于女性,Pont′s前磨牙指数男性小于女性。与汉族人相比,藏族人牙冠宽度、牙弓长度和宽度较大,藏族女性的Bolton前牙比指数、Pont′s磨牙指数小于汉族女性。

  • 标签: 牙模型 正常 牙弓 测量学
  • 简介:目的分析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方法采用本科开发的OSAHS患者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67例年龄在40~60岁、BMI≥30以上的OSAHS患者(诊断经nPSG监测确立,患者AHI≥5)和12例同年龄组的正常人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表现为下颌骨后缩,舌骨向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上表现为舌、软腭矢状面积显著增加,舌、软腭占口咽腔比明显增加,软腭后和舌后咽径明显减小.口咽部狭窄(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4.02%),软腭水平咽腔阻塞占29.89%,上、中、下咽腔同时阻塞为1.15%,87.35%肥胖伴OSAHS患者存在上气道狭窄,72.41%患者为多部位阻塞.结论大部分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存在异常,此类患者睡眠时上气道通气不畅多发生于口咽区,大部分患者为多部位狭窄或阻塞.

  • 标签: 肥胖 OSAHS 头影测量分析
  • 简介:作者利用干颅骨对于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标志点与真正的解剖标志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标志点与真正的解剖标志点相一致。但是真正的骨性眶缘以及梨状孔前缘在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上并不显影,显影的是眼眶及鼻腔外围的骨壁;蝶鞍在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的影像显示不够清晰,不易作为评价颜面对称性的参考点。

  • 标签: 干颅骨 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片 标志点
  • 简介:问题一:您对口腔医学摄影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刘峰:能够开设口腔医学摄影课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目前在北医由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很满,还不具备条件开设这样一门单独的课程,听说其他兄弟院校能够开设这样一门课程,

  • 标签: 医学摄影 口腔 专业课程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3种商品化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维重建精度,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超硬石膏灌制一副标准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咬合蜡固定ICO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上确定45个特征点并顺序编号.分别选取上下颌模型上特征点进行配对,测量特征点对间距离Z.用机械接触式柔性测量机械臂R直接获取特征点空间坐标后软件测量获取参考值(ZR);运用A(3ShapeD700,3ShapeA/S,丹麦),B(ZENO@Scan,Weiland,德国)、C(Activity102,SmartOptics,德国)3种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骀后,人机交互选取模型对应特征点、软件测量获取测量值(Zn:ZA、ZB、Zc).定义测量误差△Zn=Zn-ZR.采用配对£检验比较Zn与ZR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Zn进行分析,比较3种牙颌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B扫描仪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商品化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模型牙尖交错(牙合)重建精度分别为:0.00±0.43mm,0.26±0.36mm,0.08±0.34mm.A、B扫描仪模型ICO维重建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ICO维重建正确度:A>C>B,精密度:C>B>A.

  • 标签: 牙颌模型 咬合模型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困难气道 困难喉镜暴露 气管插管 超声
  • 简介:OSAS患者睡眠期间体位变化能影响软组织姿势位,并通过重力影响上气道,本研究通过对OSAS患者直立位和仰卧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仰卧位趋于使上气道变窄,尤其是软腭后气道间隙减小;舌骨及会厌谷位置明显前移;舌背位置升高,舌背与硬软腭之间空隙减小;舌面积占上下颌间隙的比例增大,即舌和/或软腭与气道之间的大小比例异常在仰卧位更趋严重。此与临床现象相吻合,即多数鼾症或OSAS患者其症状在仰卧位较侧卧位明显。不同个体间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受体位影响的部位和程度不同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头影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