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进展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中的CharlesBonnet综合征。方法:病例报告。结果:一例92岁的马来男性诉2a前出现幻视,并加重2mo。称看见成人及百余儿童生动活泼地出现在不同场合。他甚至有几次看见一只兔子偶尔跑过他的房间。但是,他觉察到这是一种异常的经历。与同年龄人相比,他的认知功能是正常的。精神病学评估包括精神状态检查是正常的。他曾经被诊断患有开角型青光眼,左眼以前接受过常规的白内障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其视力为右眼手动,左眼6/7.5(0.8)伴管状视野。眼底镜检查显示左眼进行性青光眼性视杯加深。目前诊断为右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合并绝对期青光眼,左眼进展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有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对诉有幻视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在痴呆和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诊断通常是很困难的。如果这些患者洞察到不复存在的东西进入其视觉范围,并伴有视觉功能恶化,应高度怀疑患有CharlesBonnet综合征的可能。

  • 标签: Charles Bonnet综合征 幻视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75岁成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定期随访检查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助于降低因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的发生率,但其机制仍不明确。蛋白质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水平上研究DR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该技术可以一次性研究大量蛋白质。比较蛋白质学研究结果表明DR并不是由单一蛋白质启动的疾病,而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绝大多数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质其功能都不太明确,而且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调节关系。我们就其在DR蛋白质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质 谱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的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一份有效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获取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与摄入为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相比较,摄入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的OR为2.161(95%CI:1.107~5.016,P〈0.001)。同样,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也与ARC呈正相关,摄入为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ARC危险性是最低四分位数对照的3倍(OR=2.989,95%CI:1.764~5.062,P〈0.001)。总脂肪摄入与ARC无关(P=0.778)。结论:膳食碳水化合物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可使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可能有助于预防ARC。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碳水化合物 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弱视患儿120例(182眼)。治疗前,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散瞳后检影验光并判定弱视的类型、程度、注视性质。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眼镜法、遮盖疗法,抑制疗法、同时辅以精细目力圳练,使用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0例弱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治愈率为65.38%,有效率为26.92%,无效占7.7%。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类型、年龄、程度、注视性质、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弱视 综合治疗 疗效 病例
  • 简介:目的:比较泪道探通治疗对三个年龄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共180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Ⅰ(4~6mo),Ⅱ(7~12mo)和Ⅲ(13~24mo),均行泪道探通治疗。症状体征均消失为治疗成功的标准。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结果:Ⅰ治疗成功率为100.0%,Ⅱ治疗成功率为88.5%,Ⅲ治疗成功率为82.3%,总的治愈率为90.7%。结论:泪道探通治疗的有效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降低。在6mo时行泪道探通治疗的孩子成功率最高,能完全消除症状。

  • 标签: 鼻泪管阻塞 泪道探通 小儿
  • 简介:<正>患者,男性,7岁。因发现双眼视力差就诊。自幼聋哑,家族小否认有类似病例。体检:黄发,眉毛内侧较密,双眉相连,颊部斑状色素沉着,高腭弓,四肢皮肤散在色素脱失斑。眼部阳性发现:内眦外移,内眦间距为38mm,睑裂小,虹膜呈淡蓝色。眼底见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显于白色巩膜之前,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扩瞳后检影:右眼

  • 标签: 综合征 视网膜血管 色素沉着 脉络膜血管 双眼视力 色素脱失
  • 简介:上接2018年第2期第75页(5)眼表炎症评分眼红是门诊常见病,多数由干眼引起。设备可自动分析球结膜及睫状充血并分级。标准化、量化的结膜和睫状体充血等级分析,便于用药疗效观察和治疗隨访。总之,眼表综合分析可进行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测量,以及睑板腺拍摄脂质层观察。2.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方法眼表综合分析仪主要由一个Placido盘、一个操纵杆及一台安装有Phoenix软件的电脑所组成。

  • 标签: 分析仪 眼表 检查技术 Placido盘 泪膜破裂时间 疗效观察
  • 简介: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nystagmusblockagesyndrome,NBS),是以婴儿早期发生眼球震颤伴有内斜视、代偿头位及假性展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斜视。本征主要与婴幼儿型内斜视合并存在,患儿出生后可能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利用持续辐辏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眼震,久之则引起继发性内斜视,内斜位的目的即为使眼震减弱,提高视力。

  • 标签: 眼球震颤阻滞 综合征 检查诊断 先天性眼球震颤 图解 内斜视
  • 简介:目的: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retractionsyndrome,DRS)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11-06/2015-12在我院进行手术的DRS患者13例14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观察DRS的分型、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选取的患者13例14眼中男11例,女2例,均无合并眼部及全身异常。左眼9例,右眼3例,双眼1例;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6例;合并异常头位11例,合并眼球后退及急性上转、下转9例。手术方案根据不同的分型和临床表现进行设计,包括单纯内直肌后徙,单纯外直肌后徙、内外直肌同时后徙、外直肌后徙联合Y形劈开术。术后所有患者原在位斜视度≤±10△,4例异常头位消失,7例异常头位不同程度的改善。眼球后退和急速上转、下转有5例消失,4例明显改善。同时,眼球运动也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DRS的临床表现在各型表现多样,术前详细检查和合理的手术设计对眼球后退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眼球后退综合征 分型 手术
  • 简介:验光的目的在于获得清晰的视力,舒适的阅读跟持久的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的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力。双眼平衡的方法包括,棱镜分离法,交替遮盖法,偏振分离法,以及偏振红绿法等。

  • 标签: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法 偏振分离法 偏振红绿法 双眼平衡
  • 简介:2010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工作会议于2010年8月27~28日在广州市远洋宾馆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组长赵家良,副组长樊映川、管怀进、何明光、孙乃学,组员黄丽娜、贾亚丁、李建军、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会议 防盲 学分 眼科 广州市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作出分析及总结,利于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自2000年至今收治住院的3例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ssyndrome,PSS)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研究,根据其临床资料总结出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对伴虹膜异色的PSS与Fuchs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作出分析及总结。结果:共收集了3例伴虹膜异色的PSS患者,均为单眼反复发病,病程均在10a以上,发作时眼压明显升高,可达30.00~60.00mmHg,持续时间一般为3~7d,可自行缓解或用药后缓解,间歇期眼压正常,该3例患者除了具有典型的PSS表现外,虹膜均轻度异色。总结了该病在发作期及间歇期的临床表现,从发病情况、眼压波动情况、KP形态、晶状体情况、眼底及视功能情况详细论述了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的区别,并针对两种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不同建议。结论:结合我们所提出的鉴别要点,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FUCHS综合征 虹膜异色
  • 简介:视野是眼科临床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常规计算机视野如今已普遍应用,但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为此,短波长视野、运动觉视野、倍频视野、高通分辨和模型辨别视野、自动瞳孔视野、闪烁视野、微视野、客观视野等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被开发.本文对这些新型视野检查的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视野 诊断 青光眼
  • 简介:近视眼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近视眼的治疗虽经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因近视眼本身的复杂性,限于现有水平,迄今仍停留在认识阶段,近视眼依旧是个“迷”。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已意识到,必须在观念及方法上有所突破,方有可能深入实质,解决问题。现就近视眼的防治研究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参考。

  • 标签: 近视眼 防治 社会问题 复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8例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时可手术干预残余斜视角.强调双眼单视功能的检查和训练.

  • 标签: 屈光 调节 内斜视
  • 简介:目的:通过本研究找出电脑屏幕的放置位置与电脑视力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100人远距隐斜值,分成五A,B,C,D,E各20人,分别在五种不同的电脑屏幕放置位置情况下注视电脑屏幕1h,之后,立即用Maddox杆及旋转棱镜法测量其隐斜值,并报告视疲劳程度。结果:A,B,C,D,E五视觉疲劳值(相应的疲劳指数乘以相应的人数,再进行累加)分别是81,65,50,64,24。五的视疲劳值与隐斜前后变化大小有正相关性(r=0.946)。结论:电脑屏幕的低放置位置及其后倾斜可以有效减轻眼疲劳;如果环境眩光难以控制,可以考虑尽量减小电脑屏幕的后倾斜角。

  • 标签: 视疲劳 电脑视力综合征 隐斜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发生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214眼)艾滋病患者经眼底彩照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视乳头病变患者,统计AIDS性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类型以及与CD^+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214跟)AIDS患者发生视乳头病变71眼,占33.2%;其中,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眼,占42.2%(30/71);视盘水肿12眼,占16.9%(12/71);无体征性视神经病变29眼,占40.8%(29/71)。CD4^+T淋巴细胞≤50个/μ发生视乳头病变59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75眼,发病率44.0%(59/134);CD^4+T淋巴细胞≥51个/μL发生视乳头病变12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68眼,发病率15.0%(12/80)。经双侧检测统计:χ^2=19.042,P=0.000。说明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AIDS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呈多样性,且CD^4+T淋巴细胞数越少,发生视乳头病变的几率越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视乳头病变 淋巴细胞
  • 简介:空蝶鞍综合征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人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占位性症状及内分泌改变的一综合征。我们报告1例空蝶鞍综合征出现眼部症状的病例,供眼科同道临床工作中借鉴参考。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症状分析 眼部症状 临床工作 脑脊液压力 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