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近视眼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大量的近视相关研究提示近视的发生是在异常视觉信息的作用下,视网膜、脉络膜内多种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引起巩膜重塑、眼轴延长而成.多种细胞因子通过NMDAR-1/NO-cGMP、TGF-β1/Smad3、JAK-Stat3等信号通路调控近视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影响近视形成的几个主要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近视眼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豚鼠爆震听力损失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只成年豚鼠经脉冲噪声(167dBSPL,间隔2s,80发)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常规耳后切口,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B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鼓膜,穿刺后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C组手术方法同A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爆震前,爆震后24h及治疗后3周检测豚鼠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uccinicdehydrogenase,SDH)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结果AB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3周A组和C组ABRclick反应阈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H基底膜铺片观察3组毛细胞,见A组和B组毛细胞恢复均较C组好,但是A组恢复更佳。结论耳后径路和鼓膜直接穿刺给予DEX对豚鼠爆震听力损失均有作用,前者效果明显。(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5-17)

  • 标签: 圆窗膜 耳后径路 鼓膜
  • 简介:近视虽是眼科常见病,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M受体阻滞剂对于动物近视模型和临床患者都有明确的延缓近视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近视进展 实验研究 近视模型 常见病 控制措
  • 简介:本文对一系列生后不同年龄小白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发育过程基本呈现4个阶段、各阶段都伴数量、长度及交联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本结果有助于对哺乳动物毛细胞静纤毛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结构-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耳蜗成熟 毛细胞 静纤毛束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最高,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2.14)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对其运动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设计出5种面神经受损的实验模型,即面神经低位断伤,面神经高位断伤,面神经茎乳孔压榨伤,面神经茎乳孔牵拉伤,面神经茎乳孔切断后立即桥接。各组动物饲养1月后取其面神经核团,经CresylViolet染色,在显微镜下计算右,左侧面神经核团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之比。结果实验表明:面神经低位断伤,高位断伤,压榨伤,牵拉伤,切断后立即桥接其运动神经元胞体存活率分别为78.26%,69.23%,94.02%,81.58%和83.85%,面神经低位断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同其它各组比较发现:面神经低位断伤后其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比高位断伤者高,较面神经压榨伤和面神经切断后立即桥接低,同面神经牵拉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面神经受损后其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同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后的修复有关,为面神经损伤后手术时机的把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损伤 修复 运动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2眼,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兔CNV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以浓度为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点眼,4次/d,连续19d,并以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CNV生长面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抑素实验组自第7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CNV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稀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炎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相似.结论浓度10μg/ml、50μg/mlml重组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内皮抑素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LT 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过氧化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在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溶液,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组织三维立体培养系统,将1~3d新生远交群SD(SpragueDawley)大鼠视网膜切成0.5mm×0.5mm大小的视网膜组织,加入不同浓度(0.125、0.25、0.5、1.0g/L)川芎嗪溶液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长情况,于加药后第3、6和9天记录再生轴突的数目及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川芎嗪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0.5g/L浓度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具有明显再生现象。结论一定剂量范围的川芎嗪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和伸长。(中国跟耳鼻喉科杂志,2009,9:86—88)

  • 标签: 轴突 再生 视网膜 川芎嗪
  • 简介:糖尿病黄斑水肿是损害视力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管渗透增加或色素上皮层转运功能失衡。诊断主要通过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方法有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和药物治疗,能减轻黄斑水肿,但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有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新生血管因子及蛋白激酶C-β抑制剂等,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随着糖尿病黄斑水肿研究的深入,中医药的治疗也越来越多。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玻璃体腔注射 中医药治疗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通过其表达量的上调和下调,影响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肿瘤发生,机体代谢以及衰老等生命过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iRNAs在眼部的晶状体中也有表达,其表达量的异常可能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miRNAs与ARC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S 晶状体 靶基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干眼的相关。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干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各组干眼程度的差异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干眼患者与对照组干眼程度、OSDI、SI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干眼患者较无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OSDI、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干眼患者较NP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SI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与无DR干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与进展,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干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

  • 标签: 干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导致老年人视力减退和失明的主要疾病,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在分析AMD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基础上,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新AMD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和局限性进行阐述和说明。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方法
  • 简介: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receptor3,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亦表达于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中。CCR3的特异性高表达在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中被发现,并被证明在湿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CCR3的结构、功能、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综述。相信随着对CCR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帮助我们寻找到一种湿AMD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可能对其它CNV性疾病研究以及新的抗CNV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3 CHEMOKINE RECEPTOR 3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06于我院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50例150眼。结果:病因:角膜白斑99眼(66%),角膜变性18眼(12%),角膜溃疡15眼(10%),角膜内皮失代偿10眼(6.7%),圆锥角膜8眼(5.3%)。疗效:植片透明110例(73.3%)。视力≤0.05者42例(28%),0.05〈视力≤0.3者60例(40%),视力〉0.3者48例(32%)。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免疫排斥反应28例(18.7%)。结论:穿透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疾病致盲的重要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穿透性角膜移植 角膜免疫排斥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又称为老年黄斑变性,常伴有进行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全世界第三位不可逆致盲眼病。虽然AMD目前尚未成为我国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AM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MD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本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就AMD目前有关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治疗进展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 简介: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大量糖胺聚糖堆积,导致眼球突出,上睑挛缩,复视等临床表现。根据疾病活动,可以进行活动期与静止期的分类。目前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评价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糖胺聚糖的研究,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现做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 糖胺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