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叶黄素可以通过滤过蓝光与抗氧化损伤来对视网膜产生保护的效果,也可以清除单氧基团和过氧化自由基。且在多种的眼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待于对其进行探索。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叶黄素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对常见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和眼科相关细胞中的叶黄素等进行探究,现将综述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叶黄素 眼科疾病 作用和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总结40只实验动物大鼠的相关实验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的含量均值为(1.55±0.24)mmol/g,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值为(55.60±9.33)U/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考察结果方面,对照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值分别为(240.5±11.38)U/ml和(13.05±6.11)U/g,均明显高于钙化组,而丙二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35)nmol/mlVS(21.33±7.12)nmol/ml(P<0.05)。结论组织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失调可能会促使血管钙化的形成,如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显著改善血管的钙化现象。

  • 标签: 血管钙化 血浆 抗氧化能力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探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丹参酮组,灌胃给药连续14d,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及左心重量参数;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能显著改善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组织NOS活性显著升高及、AngⅡ含量降低、CaN活性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对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降低CaN活性、抑制AngⅡ有关。

  • 标签: 丹参酮 L-甲状腺素 心肌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通过构建体外生物制剂(如菌苗)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液的天然免疫治疗系统模式,可帮助确定生物药品(如细菌多糖类)调控血液天然免疫炎症反应的机制与作用点,我们己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了在医疗研究方面得到共识与应用,在本文例举了一个应用范例,说明可利用在肿瘤天然免疫治疗机制实验研究上,这是一种系统免疫学生物制剂机理体外实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动物免疫治疗实验,简便可行,可推广应用与验证,希望引起关注与兴趣。

  • 标签: 天然免疫治疗 体外系统模式 淋巴瘤 生物制剂 大肠杆菌菌苗 CD55分子 血液天然免疫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昆明小鼠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 靶向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有防治作用。

  • 标签: 中药 糖尿病大鼠 勃起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养血清宫方干预实验小鼠月经模型激素水平及子宫形态的作用。方法建立km小鼠月经模型,通过灌胃给药养血清宫方进行干预,观察小鼠血清E2、P激素水平。结果1激素水平给药2-6h血清E2处于低谷,6h之后有大幅度的增加,较模型组显著(P<0.05)。给药4h-8h血清P激素处于低谷后逐渐回升,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子宫形态给药8h-12h实验侧子宫角出现明显充血现象,颜色呈暗红色,对照侧未充血肿大,呈浅粉色。结论养血清宫方具有提高E2、P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脱落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实验阻塞黄疸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Ⅰ组假手术对照组,Ⅱ组阻塞黄疸组,Ⅲ组肝复康预防治疗组。观察指标包括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内毒素、肝细胞浆内游离钙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Ⅱ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增高,而Ⅲ组均呈不同程度低值,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预防应用肝复康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形成。结论肝复康用于阻塞黄疸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可将抗内毒素血症与拮抗肝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作用结合起来,有望延缓肝损害的进程。

  • 标签: 肝复康 阻塞性黄疸 肝损害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验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实验室SD大鼠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SD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的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有效观察。对SD大鼠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进行原位定量定性时,一般运用分析电镜进行分析处理。从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大鼠清微量元素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原子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显著,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微量元素铜和锌含量变化的影响,且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在肝癌诊断中意义显著。

  • 标签: 微量元素铜 微量元素锌 实验室肝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出血性脑损伤不仅存在血肿的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的直接破坏,继发性损伤也是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脑血肿在凝固、溶解、吸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蛋白激活并直接启动凋亡信号传导。细胞凋亡是一个受严格调控的能量依赖的自杀程序。凋亡过程的启动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命运。研究药物对脑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可能有助于临床脑出血的治疗。故本实验拟通过建立脑出血模型,并予以神经节苷酯干预,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内凋亡调控蛋白Bax蛋白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探讨神经节苷酯对脑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机制。

  • 标签: 实验性脑出血 细胞凋亡 神经节苷酯 Bax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生素D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各8只,其中,A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0天,B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6天,C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30天,D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0天,E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6天,F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30天,A、B、C组均给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食,而D、E、F组按200IU/只/天的量给予维生素D饲料喂食。观察6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以及IL-17阳性细胞表达差异。结果D、E、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A、B、C组明显降低(P<0.05),且D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E、F组(P<0.05);D、E、F组的IL-17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A、B、C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IL-17轴调节的免疫机制对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炎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维生素D 疾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客观评价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实验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该药的安全。方法把48只家兔按体重和雌、雄相等分为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等6组。观察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快速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结果①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快速心律失常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有效延迟了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了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大、中、小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和心律平片对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与心律平片相仿,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冠心舒通胶囊 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实验精索静脉曲张(experimentalvaricoceleEV)的模型,测量睾丸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变化关系。方法将30只雄性青春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V8周组和12周组(各9只)和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2组(各6只),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EV模型,分别于术后8周、12周处死动物,测左侧精索静脉直径,用比色法测CAT活力,免疫组化法测Bcl-2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V模型,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左侧精索静脉直径明显增大(P<0.01)。EV组双侧睾丸的CAT活性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左侧睾丸比右侧睾丸更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双侧睾丸间质细胞中Bcl-2的染色指数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左侧睾丸染色指数比右侧睾丸下降更明显(P<0.01),EV12周组与EV8周组相比,EV12周组染色指数更低(P<0.05)。CAT活性与Bcl-2的染色指数在0.01水平有显著相关。结论我们对EV模型做了观察和研究,认为过氧化氢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可能影响Bcl-2并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实验观察了虫草小分子肽对实验鼠机体生理功能安全的影响,为发挥虫草小分子肽的实用价值奠定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急性毒性试验与蓄积毒性试验采用LD50实验观察法和定期递增剂量蓄积系数法;致畸实验采用小鼠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型试验。结果虫草小分子肽经口急性毒性LD50大于10.00g/kg.bw与蓄积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40和1.60;P>0.05),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66和1.56;P>0.0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虫草小分子肽为无毒物质,试验用样品各剂量组未见对雄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构建药学综合实验。药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其包含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随着药学各个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科研渗透越来越深入,这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我国长期以来要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实验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意识。

  • 标签: 药物 研发思路 药学综合性实验 构建
  • 简介:摘要背景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祖国医学治疗NAFLD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迄今临床尚缺乏理想的中药制剂,故探索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我们在前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胆宁片对NAFL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旨为进一步探讨胆宁片对NAFLD的治疗作用机理,从而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较好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用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胆宁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含有高蛋黄粉、高胆酸钠的饲料喂养。同时予药物干预,胆宁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以1g/kg体重、2g/kg体重、4g/kg体重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用0.9%的生理盐水按1ml/100g体重灌胃。各组大鼠均日灌胃一次,连续用药8周。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即刻剖腹取肝脏,测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然后取肝脏标本做光镜观察肝脏结构。结果胆宁片能显著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ALT、AST,降低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等)的高表达,胆宁片高剂量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尤为明显。结论胆宁片的治疗机理可能与降低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的表达、改善肝功能以及调节脂代谢紊乱有关。该药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中成药。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胆宁片 大鼠 机制
  • 简介:摘要传统医学免疫学实验实验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考核办法僵化。结合医学免疫学自身特点,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在医学免疫学实验中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综合设计实验。通过实施新的实验项目,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炎膏外敷治疗新鲜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昆明种CL小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骨炎膏组30只,九华膏组30只,空白对照组30只。观察各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创面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炎膏有显著的促进小鼠新鲜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合的作用,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及抑制瘢痕组织形成的作用。

  • 标签: 骨炎膏 软组织缺损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PCR扩增体系优化的实验条件。方法对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各系列浓度和梯度,进行PCR反应后观察电泳结果,选取最适条件。结果最适温度为55°C,最适Mg2+浓度为1.5mmol/L,最适dNTP浓度为2.5mmol/L。最适扩增循环为35个循环。结论探索抵抗素基因多态检测的最适实验条件,优化抵抗素基因多态PCR扩增体系,使其扩增获得最高产物率。

  • 标签: PCR 扩增体系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具有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有无溶血或红细胞凝集作用;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存在过敏。结果体外溶血试验未见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现象;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豚鼠的过敏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无溶血作用及明显的过敏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溶血性 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