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鼻炎(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在鼻黏膜非感染炎性反应,肥大细胞(MC)浸润在其发病过程着重要作用.新近发现MC表面受体白介素33受体(IL-33R)、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和Toll样受体4(TLR4)可以促使MC产生Th2相关效应因子,促发且维持Th2偏向,加重AR免疫炎性反应,是研究和治疗AR潜在靶点.本文将对上述受体结构、表达、功能、相应配体、信号转导及其在AR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肥大细胞 受体
  • 简介: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已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最常见慢性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确诊AR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天气、气候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分布特点。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沿海地区 变应原 福建 皮肤点刺试验 临床诊断
  • 简介: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receptor3,CCR3)在眼部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亦表达于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CCR3特异性高表达在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中被发现,被证明在湿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CCR3结构、功能、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做一综述。相信随着CCR3研究进一步深入,必将帮助我们寻找到一种湿AMD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同时也可能对其它CNV性疾病研究以及新抗CNV药物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3 CHEMOKINE RECEPTOR 3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与ARMD关系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角膜移植主要病因、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06于我院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患者150例150眼。结果:病因:角膜白斑99眼(66%),角膜变性18眼(12%),角膜溃疡15眼(10%),角膜内皮失代偿10眼(6.7%),圆锥角膜8眼(5.3%)。疗效:植片透明110例(73.3%)。视力≤0.05者42例(28%),0.05〈视力≤0.3者60例(40%),视力〉0.3者48例(32%)。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免疫排斥反应28例(18.7%)。结论:穿透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疾病致盲重要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手术成功主要因素。

  • 标签: 穿透性角膜移植 角膜免疫排斥
  • 简介: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内斜视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8例调节内斜视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内斜视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时可手术干预残余斜视角.强调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和训练.

  • 标签: 屈光 调节 内斜视
  • 简介: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湿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PDT治疗湿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湿AMD患者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mo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AMD,均能有效控制湿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4+T细胞钙支架蛋白AHNAK1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小鼠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抑制效应。方法:设计筛选对AHNAK1具有良好干扰效力shRNA序列,慢病毒载体包装干扰序列,感染小鼠CD4+T细胞,检测AHNAK1静默T细胞功能抑制作用,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AHNAK1体内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效果。结果:成功筛选出具有良好干扰效力shRNA,包装入慢病毒。病毒滴度为1.0伊106TU/mL,转染慢病毒CD4+T细胞展现出失能倾向,抑制炎症免疫反应;在动物模型抑制T细胞AHNAK1表达可以有效控制甲状腺眼病发生发展,显著降低治疗组T细胞IL-2、IL-1茁和IFN-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AHNAK1shRNA慢病毒,具有抑制T细胞分泌IL-2、IL-1茁和IFN-酌表达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眼病发生发展。

  • 标签: AHNAK1 T细胞 RNA干扰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免疫调控
  • 简介:随着研究生招生观念转变,招收医学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比重越来越大,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实用。我们在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培养,增加病房临床实践时间,特别注重典型病例示范作用,每一个专业组都会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将典型病例特点从各个角度展示给广大研究生们,培养其临床诊治思辨能力,培训其显微手术技巧,从临床病历书写到记录总结,结合文献复习,拓展知识结构,锻炼专业型研究生论文书写能力,并以典型病例为基础,扩展知识覆盖面,引申注意事项及特殊病例诊治。这套严格培养体系,使专业型研究生能举一反三,从典型病例、重点病例获取该种病情最直观全景了解与熟悉,以最少时间掌握最多临床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为将来工作岗位考核打下基础。

  • 标签: 眼科 专业型研究生 临床培养 典型病例
  • 简介: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角膜炎和结膜炎疗效以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收治195例重症细菌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进行治疗,统计治疗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耐药性。结果: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A组患者痊愈54例(83.1%),显效7例(10.8%),有效3例(4.6%),无效1例(1.5%);采用氧氟沙星治疗B组患者痊愈25例(38.5%),显效6例(9.2%),有效23例(35.4%),无效11例(16.9%);采用氯霉素治疗C组患者痊愈4例(6.2%),显效3例(4.6%),有效36例(55.4%),无效22例(33.8%),组间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结膜炎和角膜炎起效快,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角膜炎 结膜炎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穿透角膜移植手术临床效果。方法:24例24眼角膜病变患者实施飞秒激光穿透角膜移植手术,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觉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wk,角膜移植片透明者21眼(87.5%),移植片轻度混浊者3眼(12.5%)。视力≥0.5者18眼(75.0%),0.2~0.4者6眼(25.0%)。术后3mo,角膜散光2.25~3.09(平均2.16±0.21)D,较常规角膜移术后散光产生(平均3.67±0.38D)有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视力及散光均有差异(P均〈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穿透角膜移植手术根据不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设计不同角膜瓣形状,术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比传统穿透角膜移植散光明显减少,切口精确整齐且可以选择个体化形状,具有更多手术优点。

  • 标签: 飞秒激光 穿透性角膜移植
  • 简介: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retinalthickness,MRT)、黄斑容积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屈光参差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屈光参差
  • 简介: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28例28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依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依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青光眼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伤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行环形置管吻合术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只眼)外伤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断端进行环形置管吻合术.结果18例(18只眼)成功实施环形置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除留置硅胶管,15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占83.33%;3例冲洗通而不畅,无明显或轻度泪溢,占16.67%.结论对外伤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患者行环形置管吻合术,同时恢复了上下泪小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效果良好,方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环形置管 泪小管 断裂
  • 简介: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OneUse-Plus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舒适与安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778例1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舒适与安全。结果:术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激光 外科皮瓣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直视下孔源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孔源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术前三面镜下,间接检眼镜下仔细严格定位裂孔,术肉眼下大致定位,全部行环扎裂孔变性区外垫压,根据裂孔大小冷凝或非冷凝,尽可能安全放液,根据眼压,裂孔形态,部位选择注入气体填充物,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4眼(87.5%),视力较术前提高12只眼(75%),不变3只眼(18.75%),不完全复位少量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1眼,再次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1眼(6.25%)。最好矫正视力0.1以上10只眼(62.5%)。结论手术前仔细检查定位裂孔,环扎术避免遗漏裂孔及变性区均为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视网膜脱离提供安全有效保证,为眼科医师提供新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且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有明确保证。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直视下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3在As2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作用。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As2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最强,8.0μmol/LAs2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P〈0.05);随着As2O3药物浓度增高(0,1,2,4,8μmol/L),ACC-2细胞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结论:As2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O3药物浓度增高,ACC-2细胞Caspase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Caspase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凋亡过程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半胱氨酸蛋白酶3
  • 简介:<正>DearSir,IamDr.Sheng-LiMi,fromtheBiomanufacturingengineeringlaboratory,GraduateSchoolatShenzhen,TsinghuaUniversity,Shenzhen,China.Iwritetopresentacasereportofnocardiabrasiliensisinapatientwithdiabetes.Nocardiaispartofagroupofaerobicactinomycetes,widelydistributedinsoil.Nocardiaasteroidsandnocardiabrasiliensisarethemostcommonhumanpathogens.Humansinfectedbynocardiaasteroidsthroughtherespiratorytractmainlysufferfromprimarysuppurativepulmonaryconditions.Infectionofnocardiabrasiliensisoftenoccursintheadvancedstagesofaprogressivediseaseorimmunedisorder,especiallyCushingsyndrome,diabetes,orinpatientsusingcorticosteroids,immunosuppressiveagentsandbroad-spectrumantibioticsforlongtime[1].Toourknowledge,thereportsofnocardiakeratitiswasveryrare

  • 标签:
  • 简介: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编写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省略“我们”“作者”“本文”这样主语。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精炼,指摘录出原文精华,无多余的话;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定性和定量信息。

  • 标签: 论文摘要 科技期刊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拉坦前列素(Latanoprost)滴眼液与噻吗心安(Timolol)滴眼液降眼压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有关拉坦前列素与噻吗心安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针对眼压下降比例、药物不良反应2项内容,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与噻吗心安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在2,6,12wk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权平均差(WMD)分别为:在2wk[WMD=-0.76,95%CI(-1.32,-0.20)],在6wk[WMD=-1.15,95%CI(-1.68,0.63)]和12wk[WMD=-1.01,95%CI(-1.42,-0.61)]。(2)随访结束时,结膜充血、异物感为拉坦前列素两种较为常见不良反应,但其发生率拉坦前列素组与噻吗心安组比较,结膜充血发生率[OR=2.25,95%CI(0.99,5.08)],异物感发生率[OR=2.48,95%CI(1.02,6.03)],显示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拉坦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在用药12wk内较噻吗心安好;两者在12wk内引起结膜充血、异物感、虹膜色素加深、视野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偏小,且方法学质量中等,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因此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便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其疗效和安全

  • 标签: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