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前庭功能检查在眩晕患者病变部位价值.方法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检查的140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温度试验得出前庭中枢病变464例,末梢病变530例.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眩晕患者能确定前庭是否异常(检出率71.0%);人体姿态结合温度试验可判断迷路病变的侧别.

  • 标签: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 姿式图
  • 简介:1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NBI是生物内镜中最新的一项技术。传统白光内镜是单纯观察病变黏膜的特点,而窄带光内镜不同,它可观察到病变深处。虽然目前对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组织病理学,但生物内镜技术正尝试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而且可加强对上呼吸消化道黏膜发生病变的监测及白光内镜观察不到的早期病变的探查。

  • 标签: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早期诊断(Early Diagnosis)
  • 简介:摘要膝关节处的结构精细且复杂,支撑整个身躯,易导致损伤。对于膝关节及周围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有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等,其中以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方便、快捷、无损伤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膝关节 病变 超声检查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MRI、CT与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实施MRI、CT与钼靶X线三种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查,进一步和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采用MRI、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钼靶X线诊断结果和MRI、CT以及术后病理结果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疾病患者采用MRI、CT与钼靶X线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其中钼靶X线可以用于早期乳腺疾病诊断,而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乳腺疾病检出率和诊断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CT 钼靶X线 乳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全部行MRI增强检查;结论磁共振平扫+增强是感染性脑膜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观察疗程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线性免疫分析法对60例系统性红班狼疮患者,38例其他患有风湿性病患以及15例健康体检合格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是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诊断的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的使用疗效,掌握其和其他本身存在抗体之间的联系。结果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患的应用效果显著,阳性率在系统性红班狼疮(SLE)病患为72.4%,在疾病对比组是2.3%,健康对比组是0%,红班狼疮病患的阳性率明显比疾病对比组以及正常对比组要高出许多性(p<0.01),抗核小体抗体在红班狼疮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分别是98.7%以及72.4%。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对于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效果,抗核小体抗体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具备十分关键的临床价值1。

  • 标签: 抗核小体抗体 红班狼疮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胎盘植入和胎盘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患有胎盘残留和胎盘植入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声诺维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记录胎盘残留的部位及大小,所有病例均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术,然后对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明确的团块状病灶,病灶边缘和内部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血流信号。且患者子宫壁在5mm左右,超声造影表现为浆膜层、宫腔内部分病灶及临近子宫肌层、正常子宫肌层依次顺序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与浆膜层间很薄,但浆膜回声连续者结合临床有多次清宫仍有残留者提示胎盘粘连或胎盘部分植入。

  • 标签: 超声造影 胎盘植入 胎盘残留
  • 简介:目的探析床旁超声心动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急诊自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150例,均给予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并将两者的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统计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通过与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床旁超声心动诊断准确率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5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93,P=0.0000)。结论针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床旁超声心动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加上并不增加诊断用时,对临床快速诊断及指导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重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失语症的分类问题仍有不少争议,但以解剖一临床为基础将失语症分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8种的分类法是被广为认可的。本文以此分类方法为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失语症患者在自发性言语、命名、复述、听觉理解、阅读、书写等方面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通过相应测试考察失语症患者以上能力,从而对其进行鉴别和分类

  • 标签: 失语症分类 解剖学 命名 自发性言语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高分辨率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9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及相关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恶性63例,良性31例,观察结节的大小、部位及相关CT征象(钙化、分叶、毛刺、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提示恶性结节的重要CT征象,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隐匿性不全骨折分布特点与MS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对隐匿性不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0例胸部外伤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工作站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总结肋骨隐匿性不全骨折的分布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肋骨隐匿性不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0例胸部外伤患者发现隐匿性不全骨折25处,其中22处分布于肋骨前段或腋前段,1处分别于后段,2处位于腋段。结论肋骨隐匿性不全骨折主要分别于肋骨前段或腋前段,MSCT容积扫描并后重组技术能有效提高肋骨隐匿性不全骨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肋骨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ICC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接受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功率73.3%(22/3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36.7%(11/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共计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达到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6.7%的总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用于肿瘤护理过程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就医满意度。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使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耳科门诊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方法收集26例明确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聋病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6例患者先天性耳聋者10例,检出率为40.00%;成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者13例,检出率为23.08%;突发性耳聋者3例,检出率为66.67%。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于明确聋病患者致聋原因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耳聋基因芯片 耳聋 病因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s/z比值在聋儿言语呼吸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在上海市随机选取4-17岁640名健听儿童,从国内外数家康复中心随机选出共29名配戴助听器且采用腹式呼吸的聋儿接受s/z测试,以及30名接受胸式呼吸训练的配戴助听器聋儿.方法采用"实时言语矫治仪"进行测试,令受试者先发/s/音,然后发/z/音,均符合最长声时的发音要求,然后求其比值.结果s/z比值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且聋儿组康复训练前后s/z比值有着显著性差异,胸式呼吸的s/z比远大于腹式呼吸组.结论s/z比值能够进一步检测出聋儿言语呼吸不协调的问题,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证明胸式呼吸不仅使得聋儿的言语呼吸支持不足,而且造成呼吸和发音系统的严重不协调.

  • 标签: s/z比值 聋儿康复 言语矫治 重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埋伏牙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一年间我院口腔科埋伏牙患者26例行多排螺旋检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埋伏牙本身形态、走向、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检验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技术,26例患者共显示埋伏牙28枚,三维重建技术清楚的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2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我科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所示情况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言语香蕉目前在听力学界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应用于听力诊断和筛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人工耳蜗术前术后效果评估和聋儿康复等领域。早在1949年.Fant等人对“言语香蕉的来源和应用做了相关研究。他认为言语感知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言语信号需要有足够的部分在听阈之上。

  • 标签: 言语香蕉图 国内外 效果评估 助听器验配 听力诊断 聋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