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6岁听障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训练,该儿童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与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疗效,探讨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耳鸣患者先进行耳鸣晌度匹配后行掩蔽治疗,其中79例患者辅以心理治疗,比较单纯掩蔽治疗与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单纯掩蔽治疗(79例)THI得分42.8±23.1,耳鸣治疗结合心理治疗(79例)THI得分28.3±22.5;两THI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可以获得更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耳鸣 耳鸣响度匹配 掩蔽疗法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区角活动对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影响。方法选取30名4~5岁听障儿童(教改班和非教改班各15名),在教改班开展4个月区角活动,非教改班不开展区角活动。区角活动前后,对所有听障儿童进行希一内学习能力评估中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项测试。随机选取15名4~5岁健听儿童,同样进行上述3项测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访谈法对被试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在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个方面与未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参与区角活动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存在极为显著差异(P〈0.01)。结论开展区角活动对提升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有助于逐渐缩小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差距。

  • 标签: 听障儿童 区角活动 学习能力
  • 简介:目的通过对566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对韵母识别能力康复效果影响.探讨听障儿童韵母识别能力发展特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韵母识别词表进行听觉能力评估。采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康复时间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韵母识别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韵母识别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时间和儿童年龄对韵母识别能力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越小儿童进步越大;儿童性别对韵母识别能力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人工耳蜗术后韵母识别能力随康复训练时间延长快速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韵母识别能力才能相对稳定,对于2岁年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 标签: 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韵母识别
  • 简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耳内镜(直径2.7mm,视角为0°或30°)行听骨链重建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近期疗效初步评估。结果52例患者全部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耳硬化症25例,鼓室硬化症19例,听骨链部分缺损8例。耳硬化症患者4例采用镫骨底板部分切除,21例采用小窗技术,7例无需外道后上壁盾板切除,即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鼓室硬化症8例去除病灶行镫骨撼动,11例切除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采用TORP或Piston进行听骨链重建。听骨链部分缺损采用TORP或PORP人工听骨连接,重建听骨链。经随访6个月以上病例有40例,其中35例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骨气导差在15dB以内,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根据初步临床应用观察,认为耳内镜可以用于听骨链重建手术,尤其是耳硬化症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是耳内镜下进行单手精细操作有一定难度,对于外耳道狭窄者不适宜。

  • 标签: 耳内镜 听骨链重建 耳硬化症 鼓室硬化
  • 简介:目的考察小学生聆听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其聆听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选取174名8~12岁三~五年级小学生,其中男生104名。女生70名,采用《双音节词识别词表》对被试进行“听写词测试”,采用(《儿童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对被试进行“听选择测试”,记录测试正确率。结果①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听写能力差异极显著;②听写能力存在极其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听写成绩要好于男生;③听写能力与学业成绩呈弱相关,其中与语文、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相关,与数学关系不大。结论社会人文类学科比自然科学类学科更容易受到听写能力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小学生聆听习惯培养和建立。

  • 标签: 小学生 听写 听选取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听障儿童学习能力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市120名儿童(其中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60名)进行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智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从3岁到7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学习能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趋势;同时,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各维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结论①北京市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学习能力相当;②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听障儿童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实施早期干预十分必要。

  • 标签: 听障儿童 学习能力 希-内学习能力测验
  • 简介:目的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影响。方法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音乐教育课程;对照只接受常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被试在实验前后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和对照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户〈0.05)3项上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和对照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在主题对话部分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t=-2.076,P〈0.05)。结论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帮助。

  • 标签: 听障儿童 音乐教育 听觉能力 言语能力
  • 简介:目的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1),随着年龄增长,两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结论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同时性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水平。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学前健听儿童 同时性加工 PASS理论
  • 简介:本文从言语晌度异常临床表现和针对言语晌度异常常用促进治疗法设计原理出发,探讨如何选择恰当方法有效地矫治此类问题,为切实提高临床言语响度异常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言语响度异常 促进治疗法
  • 简介:本文从呼吸支持不足临床表现和针对呼吸支持不足常用促进治疗法设计原理出发,探讨应如何选择恰当方法有效矫治此类问题,为切实提高临床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支持不足 促进治疗法
  • 简介:本文从言语音调异常临床表现和针对言语音调异常常用促进治疗法设计原理出发,探讨应如何选择恰当方法有效地矫治此类问题,为切实提高临床言语音调异常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言语音调异常 促进治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听力正常对照1,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B〉C(P〈0.05),A、B两P300潜伏期比对照延长(P〈0.05),C与对照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和B与对照比较均无意义(P〉0.05)。CP300振幅低于对照(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听觉信息。

  • 标签: 人工耳蜗 助听器 电声双模式助听
  • 简介:甲状腺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内分泌腺体,病种复杂,近年临床上因患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患者呈增多趋势,女性甲状腺肿块患病率大概是男性4倍,并且多为良性结节[1],据2009年美国报道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癌已经是第6高发恶性肿瘤。

  • 标签: 甲状腺(Thyroid Gland)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瘢痕(Gicatrix)
  • 简介:在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机构中创设适宜室内外环境对于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教改思想贯彻与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教室内外环境创设既是班级管理延伸,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目的重要策略之一。如何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

  • 标签: 室内外环境 听障儿童 全面康复 教育机构 早期康复 班级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